“听话!”,“乖,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你到底听不听?!”..............
从小到大,听话作为长辈最常用的训导,伴随着我们成长。长久的熏陶,难免给人留下“听话就好”,“不听话就坏,就大逆不道”的印象,在幼小的心灵中把“听话”和好孩子用等号连在了一起。
当这熟悉的口头禅已随岁月远去,我这个该从“听话的好孩子”成长为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开始回味这个训诫我多年的等式。
想成为“好孩子”须得“听话”。当我们还处在毫无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童年,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坑坑洼洼,师长先辈的督导与教诲是至关重要的。这时,“听话”是把伞,为我们挡风避雨;“听话”是盏灯,引导我们避开崎岖的弯路;“听话”甚至是根保险绳,挽救无知的我们于生死存亡。在这段时间中,只要能在“听话”的羽翼中安分地成长,自然是个让大人省心的“好孩子”。
但是,当我们长大后却发现在已经衰老的大人面前,我们无法再躲在“听话”的光环下,心安理得的做“好孩子”了,为了担负起家庭、社会的重担,我们只能放弃“好孩子”的头衔,大声说:“我不听话!”
在父辈的人生历程中,经过了各种艰难曲折,战乱芬芳、饥不裹食、阶级斗争..................,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个本分、踏实的人。于是,在这样的人生观的引导下成长起来的我,放弃吃烟、酗酒、赌博的不良嗜好,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摸黑经营着那一片只能赖以糊口的薄土,不仅是给父母的回报,也给自己赢来了“好孩子”的口碑。可是,这种“好孩子”的光环换来的却是与外面的世界的隔绝,与经济面貌差距的拉大,与人际交往的落伍。不!我呐喊,我不能再做“好孩子”,我不是绵羊,我要做一匹奔腾的骏马,我要插上飞翔的翅膀,我要翱翔蓝天!!!
离开家乡,不再做父母身边的“好孩子”了。对外面的世界还很陌生的我,数次的追寻,数次的失败,最终找到了谋生之路。几年的艰辛付出,终于完成了当初的最大目标----拥有了可以回家将那几间破败的老屋推倒重建的资金。可是,面临租住房屋的撤迁在即,就手中的全部积蓄再带上一点欠账,于99年农民工进城购房还相当稀少的时候,在父母极其反对的情况下,买下了一套普通的住房,我再一次成了一个很“不听话”的孩子。
在隆昌的十多年间,已经转变了对人生的全部概念。当初是为了生存而来,所以对于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无暇顾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对于隆昌,是否没有资阳对我更加有利。那里逐步被大成都辐射,毗邻沱江河,老鹰水库的生活用水在枯竭的时候可用都江堰的水补给;交通发达,成渝高铁开通后与成都相距只十多分钟的距离,资阳火车站目前有9对客运列车停靠;最重要的是缩短了与故乡的亲情和有情的交流。而与隆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水资源枯竭,看到从金鹅江(确切的说只是一条大阳沟)经过排水渠进入古宇湖那又脏又臭的污水,然后在生活用水困难的时候再供给人们使用,你除了对隆昌的生活用水感到无奈还能说什么?隆昌的火车站也失去了它原来的繁华,每日四对列车停靠实在难以满足四面求财的人们;高铁对隆昌已是可望不可即,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隆昌的房价。于是我开始准备放弃隆昌而转移资阳。不知是已经习惯于隆昌还是与我表姐夫的关系不和,父亲对此决定是否反感,我只好再一次做了“不听话”的孩子,首先在资阳确定了住房,等到孩子高中毕业后即打算离开。
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教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灌输他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些是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让他成为“听话”的“好孩子”不应该是我的目标,我更愿意对孩子说一声:“孩子,你做一个不听话的好孩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