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赴淄博挂职锻炼干部座谈会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出席并讲话。他要求,挂职干部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在挂职中锻炼成长。(2010年10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我们都知道,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为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各地都开展了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的工作。实践证明,实行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党组织教育培养年轻干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年轻干部经受实践磨炼,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
正因如此,我感到,黄树贤要求“挂职干部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在挂职中锻炼成长”,不仅道出了挂职干部下基层的本来用意,又指出了当今在挂职干部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身在曹营心在汉”。
如有的挂职干部存在“做客”思想,认为自己迟早是要走的,思想上自我懈怠,放任自流,工作上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使“挂职”变成了“挂空”;有的挂职干部存在“镀金”思想,认为自己是组织上精心挑选的,只要工作不出问题,到基层混一两年就走,工作没有积极性,没有动力,得过且过,更没想过要扎下根来服务基层;有的挂职干部存在“临时”思想。认为“挂职”是临时性、过渡性差事,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对基层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其中既包含着对基层群众语言、风俗习惯的不适应的问题,也包含着对基层工作环境和氛围不适应的问题;还有的挂职干部存在“居高”思想。认为自己学历高,而且是从“上边”来的,就高高在上,目空一切,时刻以上级机关代言人自居,办事居高临下,待人颐指气使,坐而论道。
如此等等,致使一些挂职干部唯有“基层工作经历”,而无挂职锻炼的效果,枉费了组织的初衷。所以,对于挂职干部来说,要避免“身在曹营心在汉”现象,就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主人翁姿态和实际行动进入角色,满怀热忱,眼睛向下,扎根群众,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老老实实地拜人民群众为师,真心实意向基层干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乐民所乐,忧民所忧,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才能捕捉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金矿”,不断汲取营养,在挂职中锻炼成长。
也为如此,黄树贤希望挂职干部始终保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宝贵品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我认为,黄树贤对挂职干部的要求和希望,意味深长,既饱含着对挂职干部的关爱和提醒,更是珍贵的从政经验之谈,值得挂职干部深思、感悟。有为才能有位。作为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这既是丰富人生经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的好机遇,也是施展才华的好机会。所以,必须“身在曹营心在曹”,把基层当作自己的家,把自己看成当地干部的一员,以诚心去赢得群众的信赖,以爱心去博得群众的拥护,以公心去履行自己的义务,以恒心去成就我们的事业。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挂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