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加快交通建设纪实
2010-11-30 四川新闻网-凉山日报
[hr] 如果说,过去交通的窘迫主要体现为行路难、人员交往难,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业运输局限、要素流动不畅则是新的交通问题,是制约凉山加快发展的现实“瓶颈”。打破“瓶颈”,就需要凉山有更大的勇气,着手实施更大规模的交通建设,以大规划来确定大项目,以大项目来带动大发展。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振兴交通,在公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初步构架起了“三纵一横加航空、水运”的交通骨架,一个多样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快速完善,并承载着大小凉山的希望,与世界接轨、与未来沟通。 打破“瓶颈” 全面提升路网水平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一个资源十分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的地区,有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光热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由于凉山地处云贵高原东段横断山脉的攀西大裂谷地带,境内沟壑纵横、江河密布、山高坡陡,交通建设难度极大。滞后的交通制约了凉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致使“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富饶的贫困”长期困扰着我们。 200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下,凉山实施了建州以来资源投入最大,公路等级最高的通县油路工程。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了1265公里(上级下达计划里程988公里)建设任务,总投资达10.0371亿元。建设规模和投资之大相当于凉山前15年公路建设投资与工程量的总和。 通县油路的建成实现了从州府西昌至州内各县市的干线公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全州路网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使凉山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凉山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个农业大州,凉山各族人民对交通有太多的期盼。2005年以来,州委、州政府下决心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善了凉山的公路网络。截至2010年11月,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有17591.89公里,等级公路达到10375.29公里。通乡公路完成投资23871.2万元,完成路基工程406.39公里,建设水泥路13.7公里、油路258公里;通村公路完成投资40820.7万元,建成水泥路164.8公里、油路77公里、泥结碎石路1333.96公里。 描绘蓝图 交通区位优势凸显 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战略。 2009年5月,四川召开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交通工作会议——“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工作会议”,提出将以出川大通道为重点,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着力构建高效、便捷、通畅、安全的现代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在这个大辐射大融入的交通发展规划中,凉山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以西昌为节点城市,纳入成都“2小时交通圈”,构建以西昌为中心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命题,凉山提出继续推进“交通先行”发展战略,构建以州府西昌为中心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发展建设目标。 按照“围绕西昌、对接成昆、突出南向、畅通北向、连接东西、完善路网、提升服务”的思路,凉山描绘出交通建设的新蓝图:突出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复线、航空、水运、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打通进出口,畅通内循环,科学构建“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的交通运输主骨架,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为推动全域凉山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大建项目 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如何把握千载难逢的交通发展机遇?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依托交通枢纽形成所带来的时空变化,在抓好在建重大项目的同时,大干快上一批项目,迅速确立凉山的区域优势,进而以交通优势为战略制高点,构建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凉山交通站在新的起点上,正在为书写一个浓墨重彩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节点”而奋战,截至11月底,全州交通建设已投资117138.5万元;二级路网项目完成投资15626万元。 年关将至,千里大凉山每一个在建和拟建的交通项目,都是强劲的推力,一浪浪将凉山推向更具区域优势的发展高地。 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交通发展规划》、《凉山州彝族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实施方案》(交通专项方案)均已完成,正处报批中。已全面启动的《凉山州“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将于年底之前完成初稿。 雅西高速雅泸段全长240公里,其中凉山境内69.8公里,截至11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8.9亿元,确保在12月建成通车。西(昌)昭(通)高速公路预可、工可均已完成,可望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宜(宾)攀(枝花)公路预可已完成,正在审批中,路线经我州雷波、金阳、布拖、宁南、会东、会理六县,拟于2012年开工建设。 与高速路网规划建设齐头并进的,还有航空、水运和农村公路建设。在新的发展蓝图上,“三纵一横加航空水运”的交通运输主骨架已经完善为“三纵一横两环加航空水运”和“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一个对外通畅,对内通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已经确定。 凉山交通,已进入一个承前启后的全新时代。 相关链接: 凉山构建以州府西昌为中心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 到2011年,完成国省道改造1317公里,新建和改造完成泸亚路、会攀路、新会路、会淌路、甘石路、盐米路等出州出省通道,建成通乡油路2250公里、通村公路8335公里,达到“三个实现”,即:实现国道108线基本改造完成;实现州内二级路网大部分改造完成;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条到西昌的快捷通道。以泸雅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为标志,基本建成“三纵一横两环加航空水运”交通运输主骨架(三纵是指成昆铁路、雅攀高速公路、108国道;一横是指307省道;两环是指南环线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西昌,北环线西昌—昭觉—越西—喜德—冕宁—西昌)。 到2015年,州到县主通道技术标准全面达到二级或三级上限公路,州内相邻县为三级公路相连,建成通乡油路3200公里、通村公路6000公里,完成西昌青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和成昆铁路复线建设,全面实现对外通畅、对内通达的目标。
到2020年,建成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在内的“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的现代运输和物流体系(五纵是指成昆铁路、雅攀高速公路、108国道、成昆铁路复线、宜攀高速公路;两横是指307省道、西昭高速公路;两环是指南环线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西昌,北环线西昌—昭觉—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川滇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四个交通要冲(会理、盐源、昭觉、越西)基本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