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慰问信总的来说写得不错,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对二零一一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全县的干部群众致以了亲切的慰问。文笔比较流畅,但奉旨作文必然套话较多,味同嚼蜡,读后难以留下什么印象。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县委办的那些小师爷们,毕竟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有几处我仍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第一,一二人称混用。在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复数有两个说法,即我们和咱们,使用咱们是包括听话人在内,比如,咱们干得很出色,这句话就包括说话的我和听话的你,一般称为包括式。我们干得很出色,这句话就有两种理解了,这里的我们可能包括听话的你,也可能不包括听话的你,这就是说我们一词可能是包括式也可能是排除式。四川虽然是北方方言区,但西南支方言一般不用咱们一词,在使用我们一词时,究竟是包括式还是排除式,这就要看文章中具体表达的什么意思。[慰问信]中写了向伱们致以新年祝福和亲切慰问,又写了,我们在市委丶市政府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并进行了一一罗列,显然文章中的我们是排除式,是不包括'伱们'的,而作者或者说县委政府在慰问信中要表达的初衷是指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钟毅在給全县人民的一封信就没有这方面的混淆。第二,我不赞同大力实施1234567发展举措的提法,尽管这是县委常委会确定的。古代有幅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忠孝信悌礼义廉。容易产生联想,当然这仅仅是调侃。第三,我对卧薪尝胆的提法也有不同看法,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国被吳国打败,越王忍辱负重立志报仇,他夜里睡柴薪,饭前先尝胆,以此策励自己不忘报仇雪恨。后来人们以这个故事缩为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尽管这个成语后来也用着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志图恢复,但我总觉得要求五百万资阳人民,一百六十万安岳人民卧薪尝胆有些不妥。事实上一些官员们私下对此提法也有不同看法,但都要这样提,这一点能够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