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萍水

[散文随笔] 武汉记事(五)湖北省博物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记事(五)湖北省博物馆(4)《曾侯乙墓》展馆之编钟乐器(上)

     再要先大家介绍的就是震惊世界的发现:曾侯乙编钟。
     都知道古人乐器最早有:宫、商、角、徵、羽,而宫、商、角、徵、羽则分别对应我们现代音乐只能供1、2、3、5、6。这曲调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而且用各种乐器都能演奏出曼妙的音乐,像小提琴曲《梁祝》可谓是经典之中经典了,再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可谓是举世闻名的二胡曲,瞎子阿炳是无人不知哪个不晓得啊。至于《江河水》《赛马》萨克管演奏《回家》实在是令人听之神往啊,可是你知道吗?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的乐曲演奏就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此次在湖北省博物馆所见到的《曾侯乙墓》展馆中的“曾侯乙编钟乐队”可谓令人大开眼界,让你真正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绝不亚于今人!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并用木架悬挂成一排。说到这里,我倒想起电影《十面埋伏》中的一个场景,那是章子怡扮演的小妹组成一个大圆圈的场地上有那么一圈鼓,这小妹用水袖按次序击鼓,组成一组玄妙的音乐,我没有听到过编钟演奏,只是在电视里听到过,我想这和发生在唐代的故事《十面埋伏》中的击鼓,有着异曲同工的妙用吧。
    参观中看到,编钟旁有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木棒敲打编钟,因为编钟大小不一,所以敲打起来,就能发出不同的声响,就可以演奏出不同的乐曲,在电视里听到过,这些编钟敲击出来的音乐是很优美的。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馆中展出的编钟,据资料记载:这是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曾侯乙墓》展馆中展示的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厘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
    我们参观时确实被这些编钟所震惊,特别是这套编钟上的饰品铸造精美,有人、兽、龙等装饰物,同时编钟上刻有错金铭文,来表明这些钟的发音,可别小看这些编钟,它们可是公元前433年的珍品,是实实在在的实物,展现在我们眼前,从这里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是相当高了,同时从这些编钟上也可看出,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要早出近二千年!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曾侯乙铜像.jpg

这是曾侯乙复制图像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2曾侯乙编钟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2曾侯乙编钟.jpg

曾侯乙编钟组合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曾侯乙编钟铜饰龙.jpg

编钟上的铜饰龙(用来悬挂编钟的挂钩)

发表于 2011-2-2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萍水 的帖子

细腻的叙述文字和清晰的图片凝聚着萍水老师近日来的心血!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2曾侯乙编钟1.jpg

中间木梁上就是铜饰龙,上、下方是编钟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2曾侯乙编钟铜饰武士.jpg

编钟上的铜饰武士

发表于 2011-2-2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在四川发掘的编钟,陈列在四川博物馆。


100_0542.jpg

发表于 2011-2-2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制一样规模又要小些。


100_0543.jpg



发表于 2011-2-22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图顶贴。

100_0544.jpg

发表于 2011-2-2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创造历史,华夏文明一体。
(上图摄于新建在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馆2.19)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一村先生的编钟图!
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群组听介绍说是世界目前出土的最完整的编钟组合。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4)曾侯乙墓之编钟乐器(下)
    在曾侯乙墓展馆里,见到如此庞大的编钟器乐,确实很是震惊,我不知道曾侯乙在当时究竟身居何位,他竟有如此庞大的器乐队,看来一定要知道曾侯乙究竟何许人也才能知道他为什么有如此完整的器乐队。因为那个时代,等级制度是森严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是很少流传的;再就是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的。   
    那么曾侯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据资料记载:曾侯乙,姓姬名乙,生卒年不详。据考古发掘推定,生于公元前约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是战国时期南方小国“曾”的国君。
    在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指出周朝在随国、曾国都封有同姓诸侯。1979年,在随州市郊义地岗季氏梁一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出土两件铭文铜戈,器主季怡为曾国公族,曾穆侯之子西宫的后人。根据铭文,季怡自称“周王孙”,证明曾侯本是周王的宗支。据此推断,曾国为姬姓封国,作为其国君的曾侯乙与周天子同姓毋庸置疑。故曾侯乙其人也可称为“姬乙”。
    原来如此,曾侯乙竟是一国之君,难怪有如此巨大的编钟器乐队!
    当我走到这边中跟前,仿佛听到了编钟器乐队正在演奏着清脆艳亮、悠扬动听的乐曲,乐曲声中,似乎有数个妖艳的女子,正在翩跹起舞,又似乎看见一队队礼仗队正在向祖庙进发,又仿佛见到那勇武的将士们正高举长矛、画戟出征迎敌。
    也难怪出土的曾侯乙墓也如此的豪华,看过他的出土墓穴,你一定会震惊着墓穴之大。他的墓穴是多边形竖穴墓。南北16.5 米,东西21米。(你可做个比较: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指楼房。一般层间高也仅只有三米,实际所在空间根本不到三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炫彩辉煌,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仅陪葬的侍女就有21位,都是身前服侍他的侍女。其中年龄最大的不超过25岁,最小的陪葬侍女仅只有十三岁!可见这位国君的显赫、权势之大!
    曾侯乙这位国君在浩瀚如烟的史籍中从没有浮现过,直到20世纪七十年,在湖北随州发现这位国君的陵墓,我们才知道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名不经转的国君。现在从出土的文物中,我们方知,历史的长河中,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君,竟受到如此之高的葬礼,实在是震惊后人!

    请看下贴:武汉记事(六)东湖之阔大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上在整理中……

发表于 2011-2-2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侯乙刚好是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孔子没于四年前479年)时期的人,应该是奴隶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前期。财富的高度集中给全部埋葬在地下了。

根据头骨复原的曾侯乙塑像
(图片转贴)
0001.jpg

发表于 2011-2-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丧葬制度给后人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又一村 的帖子

——是的,虽然那时的丧葬制度过度奢华,但毕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财富。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片——

2曾侯乙墓(文字版).jpg

进入曾侯乙墓展馆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2曾侯乙外棺椁.jpg

这是曾侯乙外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