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安岳黑幕

[草根播报] 安岳两医院院长被刑拘,涉“科伦药品案”(案件调查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3 11:31 |
:funk::funk::funk:
发表于 2011-4-13 16:13 |
安岳贪官天下第一

发表于 2011-4-15 08:38 |
杀无赫

发表于 2011-4-17 15:13 |
:@:@

发表于 2011-4-17 16:21 |
:(:(:(

发表于 2011-4-17 17:54 |
药品降价死一再发生 部分企业因利润低停产降价药
2011年04月17日 16: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6)  【字体:↑大 ↓小】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这是国家第27次下调药品价格,预计这次降价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

  然而,近些年来,一部分药品降价后市场上就买不到了,人们称之为“降价死”。此次药品降价能否给群众带来实惠?药品生产企业等业内人士如何看降价?为此,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部分“降价药”,的确难寻觅

  近日,记者在山东济南、潍坊走访多家药店发现,一些药店根本没有执行发改委的降价政策。记者在银座超市玉函店的红太阳大药房发现,四川泰华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每片150毫克,共12片的罗红霉素分散片,标价为14.5元,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格8.9元有不小差距。


  记者在济南神农大药店看到,浙江亚太药业旗下头孢拉定胶囊,规格为0.25克,每盒2板共24粒,标价10元,而发改委规定价格为7元,价格差距3元。吉林六福堂昌隆生化药业旗下的头孢拉定胶囊,规格为0.25克,每盒1板12粒的标价10元,而发改委规定价格为3.6元,价格差距6.4元。

  记者在潍坊几家连锁药店采访发现,多家售卖的罗红霉素片剂是不在调价范围内的规格。颐卜生大药房二部南大街店中售卖7种罗红霉素,其中3种其规格不在调价范围内。位于四平路的维康莱大药房售卖8种罗红霉素胶囊或分散片,其中5种的规格不在调价范围。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规格价格调整之后,利润极低,存货一旦售完,就改卖没有纳入本次调整范围及规格的药品。

  “调价以后,有些品种会因为利润问题,而不被选择销售。”济南一家药店负责人坦承。

  近年来,每次药品降价,都伴随着一批廉价药品退出市场。在一些城市,红霉素、青霉素等廉价药品已踪迹难寻。国内曾有一种退热药“百服宁”,其实就是扑热息痛,因为扑热息痛价格被定得很低,百服宁已全部退出了市场。北京市2003年对1500多种基本药物所作的调查发现,近500种在北京市场消失,这近500种基本药物中,近1/3在全国已没有厂家愿意生产。

  三大因素导致“降价死”

  近年来,国家为治理虚高药价,陆续出台药品降价、药品招标等政策措施,使一些药品价格明显下降。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降价过后,总有一些药退出市场规避降价。

  那么,为什么出现“降价死”现象?据有关人士分析有三大因素:一是比较利益导致降价药退出市场。山东一家省级医院的一位医生说,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高价药,国家定价的药品只占一小部分,“大夫哪记得住那么多?谁‘公关’的钱多就用谁的呗!”

  济南一位医药代表说:“药品是特殊商品,老百姓是‘被消费’,用什么药,他没有决定权,决定权在医生手上。这意味着只要打通医生这一环节,药品就有市场。在可替代药品众多的情况下,药企给出的回扣高低就成了影响医生开处方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 ‘高报价、高定价’,才可能有‘高回扣’,而药价如果降到没有了做市场的空间,这种药就会被淘汰出局。”

  二是部分企业停止生产降价药。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说,一旦某种药品不能够获得必要的利润,企业就会停止生产这种药品。

  北京同仁堂集团市场部部长颜昇反映,现在原材料价格甚至比中标价格高,药品价格出现了倒挂。他举例说,板蓝根原料价格上涨到每公斤20多元,而板蓝根成品药的中标价仅为每盒1.7元。“如果不应标,三年的市场就没了,而要应标,真的是赔钱了”。

  据了解,上海和黄药业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35个品种,由于价格太低只能生产7个产品,致使一些最基本的中成药在市场上消失,消费者只能选择价格较高的药品。

  三是药企放弃薄利多销,导致“降价死”。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制药企业反映“降价后不能获得必要的合理的利润”说法值得怀疑,有些药品降价只不过是使利润变薄,而企业更愿意生产那些能带来更高利润的品种,就像“吸了雪茄不愿再吸香烟”一样,这也导致部分降价药退出市场。

  应对“降价死”,需打“组合拳”

  目前,我国药价形成有三个渠道:一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二是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份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由所在省份制定指导价格;其余品种实行市场定价。

  为防范一些常用药品“降价死”,今年上海市对所有的基本药物实行单一货源的新采购模式,每种药品都有指定的生产厂家,生产厂家也有义务确保该药品的正常供应。曾经一度在上海市场消失的金霉素眼膏,又重新恢复了生产。

  事实上,早在2007年,国家就确定了北京双鹤、华北制药、天津达仁堂等10家药企为廉价药定点生产企业,对18种药品实行定点生产,但是由于缺少具体的操作规范和保障机制,多数定点生产企业并未投产廉价药。

  业内人士建议,根治“降价死”,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如对廉价药品实行定点生产,对定点生产企业,由国家出资补贴,或由社会资本补贴;对廉价药品实行“公益性生产”,国家采购,定点配送,既让药企不赔钱生产,又能保证老百姓用上质优廉价的药品。

  另外,药价虚高是医疗卫生体制诸多问题的综合反映,比如,一种出厂价4元左右的药,经流通环节多次转手,在医院出售时达20多元。

  目前,在一些大医院,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40%左右,而在乡镇医院则达到70%-80%。由于过于依赖药品收入,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向记者坦承:“我曾经明确要求医生:不要给病人开便宜的青霉素,要开医院有赚头的头孢类药。都去开便宜药,你的工资从哪里来?水电费从哪里来?你都挣不出吃来!”

  一些专家指出,解决药价虚高问题,降价只是一方面,还要从体制上革除药品流通环节的弊病,减少流通环节,把层层批发之间的利润降下来;另外,加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变医疗机构依托药品维持运营的局面,使药价回归到合理价位,这样才能根本杜绝“降价死”现象的出现。(“新华视点”记者 王海鹰、王思海、吴书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健康频道

发表于 2011-4-17 17:55 |
药品降价 打破瓶颈才能施惠于民2009-10-26 17:49: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太原)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阅读提示:10月22日,我国各地正式实施调整后的药物零售价格,与现行政府规定的零售指导价相比,此次约有45%的药品价格作了适当下调,平均降幅12%左右;约有49%的药品价格未作调整,继续按现行价格执行;还有约6%的药品适当提高了价格。对于这次降价,老百姓是如何看待的?药品降价是否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出路所在?
“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可以说是老百姓的“两怕”,居高不下的药价让老百姓讽刺地说“现在一个普通感冒就得花几百,大病更不用提了,老百姓病不起啊!”针对此次将近300种药品降价,记者在走访省城多家药店时发现,中老年消费者仅有少部分人对这次降价表现热情,一部分人对降价表示怀疑,一部分人则反映冷淡。并州路某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此次降价的药品主要覆盖抗生素类、感冒类和降火类等,除了开始的一两天还有些询问者外,之后就很少有人咨询关于降价的问题了。“这次降价的药品都是普药,很多老年人需要的降压、降糖药都不在降价范围内,所以没怎么引起他们的关注。”
面对药品降价 市民反应不一
在省人民医院看病的陈阿姨说:“感冒类药品售价不算太贵,我们还算承受得起。希望那些特效药可以适当降价”。
在千峰南路某药店给父亲买降糖药的贾先生认为:“降价是好事,但多年来效果好的药被医院垄断着,一些特效药在药店根本买不到,所以还得去医院买,这样一来降价并没有真正惠及到百姓。”
“药品开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是低消费。常用药的价格还可以承受,但每次药品降价后,都会有一些常用药通过换包装、改名字、提价格的方式再次上市,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正是老百姓医疗负担加重的根本所在,这种行为得不到杜绝,单单降价是不能治本的。”阎先生这样认为。
药品降价幅度 标签上没体现
记者在走访多家药店时发现,尽管相关药品在“降价令”后价格都有所调整,但均没有给出调价信息,柜台上仅标注着实际售价,让消费者对降价幅度无从得知。在并州路某药店内,阿莫西林的实际售价为6.2元,当记者询问降价前的价格时,销售人员才说原价10元。
“药品太多,如果每一种都标注清楚降价前后的价格,那样会使标签看起来太乱。”该销售人员解释说。但很多消费者希望药店公示调价信息,使大家买得明白。
“我用的药,原来多少钱?现在多少钱?药品降价后,药店降多少?医院降多少?是不是按规定降的?希望药品和医院都能把调价的具体情况让消费者及时看到。具体哪些药降了?降了多少?要广泛宣传,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陈先生说。
由于医院和药店都没有对具体的调价药品信息向消费者公示,很多人雾里看花,买得糊里糊涂。由于没有鲜明的对比,消费者感受不到调价的幅度有多少,也不知道调价药品的范围。
老百姓对药品降价不“感冒”
老百姓都苦于药价高,但对药品降价又不太“感冒”,除了因为没降到“点”上,主要还是担心降价药在降价后又换“脸”重生,摇身一变涨了身价。
其实在每年的“两会”上,委员和代表们都会针对药价虚高、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建言献策。而致使药品“降价死”、“涨价生”主要有三个原因: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制度不合理;新药审批流于形式。
有业内人士透露,我国的药品流通环节有六到九个,而一些先进国家只有两到三个。降价药的利润空间小,药厂不愿生产,经销商也不愿意经营。在利益驱动下,高价药和“大处方”成为医院和医生的首选,而利润少的降价药在经历“冷场”后,必定会消失。同时,市场上的药品报批公司或机构繁杂,使新药批文申请速度成倍加快。
药品降价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贵这一现象,但这仅仅只是踏出的第一步。当找到了药品价高不下的症结后,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将医药生产、销售、流通这条线捋顺,才能真正打破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瓶颈,才能施惠于民。
山西新闻网记者 王丹
想与我们分享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吗?欢迎拨打山西新闻网新闻热线0351—4281494。
(编辑:王丹)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山西消费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9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山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经山西新闻网编辑转载的文章,请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联系不到作者的我们将对稿费保留,作者可与我们取得联系确认后领取。联系方式:0351-4281495

发表于 2011-4-19 08:09 |
安岳纪委会保护他们平安无事的。

发表于 2011-4-19 08:12 |
笑听飞音 发表于 2011-4-12 2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这种事情确实有点多,安岳敢查就实在有勇气。狠狠的查,查晚了加班,麻辣网友给你们送饭。

送饭有个吊用,两个犯了事的直接送现钞给纪委多爽的。

发表于 2011-4-19 11:36 |
这社会还有不贪的官?

发表于 2011-4-20 07:47 |
钟毅领导的一大群贪官受他保护的

发表于 2011-4-20 14:48 |
天下乌鸦一般黑

发表于 2011-4-20 19:56 |
还在说,没了结?

发表于 2011-5-3 10:34 |
看的激动。。。 谢谢楼主了

发表于 2011-5-3 11:21 |
活该!鄙视这种人

发表于 2011-5-5 13:59 |
:(:(:Q

发表于 2011-5-6 22:47 |

路过。。。。。。。。。。。
无言。。。。。。。

发表于 2011-5-24 00:16 |
李约瑟 发表于 2011-4-8 09: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山寨哥你还是说得有理的。

:handshake:handshake

发表于 2011-5-24 10:52 |
坏事多了,要出问题!

发表于 2011-5-24 11:07 |
看到这些叫人揪心,现在这个社会一般人,生不起,也死不起.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