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贾岛与大英县 胡传淮 一、贾岛与《长江集》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贾岛已是个59岁的老人了,在科场中搏击30余年屡遭失败,而在诗坛上的名气却越来越大,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青年诗人,“贾岛诗派”已经初具规模,其声势之盛,在唐代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了。就在这一年,在遭受一次意外事件之后,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结果解褐责授遂州长江县(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开成二年(837)九月,贾岛贬官任长江县主簿,自京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途中有《寄令狐相公》(一作《赴长江道中》)诗:“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长江那日到?行客替生愁。”令狐相公即宰相令狐楚。十月,贾岛至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有《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诗。杨尚书,即礼部尚书杨汝士,此时任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到梓州时,东川节度使杨汝士召观冬设,大加礼遇,故贾岛离行有诗上之。十月至十一月间,贾岛到达长江县,宰相令狐楚寄赠寒衣,贾岛复以诗谢之,即《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长江飞鸟外,主簿跨驴归。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 《新唐书》说贾岛任长江县主簿是因罹“飞谤”而遭贬的。至于遭受了什么样的“飞谤”,却全无消息。苏绛《贾岛墓志铭》说:“片云独鹤,高步物表;长沙裁贬,事略同焉。”把他的受谪同贾谊的遭贬并提,大概是因为贾岛故作孤傲狂狷,以致遭来飞谤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事件对贾岛来说很是冤枉,以至他出任长江主簿,也被称作“无官受谪”。在出任长江主簿以后,在诗歌中讲了不少牢骚话,一再称自己是“逐客”、“迁人”,甚至还寄诗令孤楚,要求为自己“朝分是与非。”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从内心讲,出任长江主簿是一个有得有失的事情。一方面,由于唐人重地望,京城对他们来说更是一块宝地,一般人在这里站稳脚跟是很不容易的。白居易初到长安时,顾况就曾开过“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玩笑,而贾岛从僻远之地来到长安,苦心经营30余年,不仅站稳了脚跟,并且在文化界有了不小的影响,他的周围也已聚集起一批崇拜者。现在要他离开长安,去到僻远的长江县当一名小官,这自然可算是“失”了。但另一方面,贾岛30余年奋斗,无非是想要脱掉这一身白衣,现在能够释褐,毕竟是仕途的开始。况且,按唐代惯例,进士及第并不能得官,必须在吏部再试宏词拔萃入等,可授以尉、簿之类的小官。从这一点来看,又似乎是“得”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贾岛到长江县发了不少牢骚,但对公务还是很卖力气的。苏绛在墓志铭中说他任长江主簿时,“三年在任,卷不释手。”贾岛在《题长江厅》诗中也有“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之句,说明他有时工作得很晚才回家。因此到了开成五年(840)九月,秩满即升任普州(今安岳县)司仓参军,官阶也由从九品上升为正八品下。 开成四年(839),东川节度使郑复,疏决涪江成功,贾岛作诗《郑尚书新开涪江》诗纪之曰:“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干。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此年,贾岛还到遂州(今遂宁市)游历参观了遂州名胜广德寺,有诗《赠圆上人》。圆人上,即为唐代高僧道圆禅师,其徒为唐代佛学大师佛教理论家圭峰宗密。 贾岛在长江县期间,工作之余,或吟诗,或读读佛经,与一二知己开怀畅饮,在长江县城附近的明月山上,有座玩月亭,贾岛常到亭中读书,或登眺吟咏,诗有《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表明贾岛对长江县知友独孤崇(字鱼琢)秀才、马秀才等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明月山的喜爱:“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 贾岛晚年心境平和、生活平稳,不食荤血,风骨自清。与为官之前胸中充满压抑不平、行为狂狷乖张、性格发生畸变的贾岛,判若两人。正是解褐责授长江主簿这件事,才把贾岛从畸变的性格中解脱了出来。长江县是贾岛从文学畸人转变为正常人的地方,因此,贾岛对长江县充满了深深的感谢、怀念和眷恋之情,这也是他为什么把自己一生用心血吟成的诗歌命名为《长江集》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后世也称他为“贾长江”,贾岛与长江县的关系已到了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地步! 据《贾岛年谱》载,贾岛任长江县主簿时今可以确考作了以下诗歌:《赴长江道中》、《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寄令狐相公》(驴骏胜羸马)、《寄令狐相公》(官高频敕授)、《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题长江》、《赠圆上人》、《让纠曹上乐使君》、《寄柳舍人》(柳公权)、《巴兴作》、《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送灵应上人》、《送知兴上人》、《送谭远上人》等共计18首。贾岛在长江县三年中,肯定不止作诗18首,但到底作有多少首,至今仍无确数。 二、贾岛祠和贾岛衣冠墓 贾岛祠在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村,初为晋代巴郡太守王堂所建,名玩月亭。唐代贾岛任长江县主簿时,常来此游玩,改名明月寺。宋元屡有兴废。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县人重修,改名贾公祠。几百年来,文人雅士瞻望者甚多,题咏盈壁,字文均佳,蔚为壮观。1954年,在贾岛祠前发掘出明代知县张养性为纪念贾岛所题的“长江明月”、“风流可师”两石碑。
清代嘉庆年间重修的贾公祠,为二进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分前厅和正厅。前厅高悬“贾公祠”金匾,厅内两侧木板壁上,刊刻着贾岛在长江县任主簿时,所作诗歌及历代文人名士吊贾岛的诗作。正厅为祀祠,厅内正中塑贾岛像,正襟危坐,身穿圆领大红袍,头戴黑色乌纱帽。两边塑总角童子,一个捧书,一个持笔。贾岛像前有一长龛,龛前嵌有“浪仙诗痕”四个石刻大字,为清代书法家蒋超所书,前楹柱上篆刻两联:“嘉惠长江遗迹古;炳灵明月载英多。”“谪宦我同方,只落得槛外长江山头明月;瘦诗谁继起,最难忘亭前致祭驴背推敲。”贾岛祠于20世纪60年代拆毁,今仅存遗址。 贾岛卒于安岳,但其墓却有多处。其一,北京房山有贾岛衣冠墓,乾隆帝《贾岛故里》诗云:“闻说浪仙里,依然在范阳。”其二,四川安岳县有贾岛墓,位于城南安泉山麓,墓长、宽各12米,高2米,《唐诗纪事》:“普州有岳阳山,岛葬于此。”为贾岛真冢。其三,河南洛阳,《洛阳府志》《洛阳县志》都说有“长江主簿贾岛墓在伊阙东山,墓碑见存”,也为衣冠墓。其四,安徽当涂,清代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四《贾岛墓》云:“唐诗人贾岛墓在安徽太平府城外甘棠村。”现代学者李嘉言考证,此墓为贾嵩墓,非贾岛墓。其五,陕西富平,《富平县志》载:贾岛墓在陕西富平县皋里大贾村,村中有贾岛墓碑,碑文为柳公权手书,此为疑冢。其六,四川大英县,《方舆胜览》载:“贾岛谪为长江簿,有墓在焉”。唐诗人郑谷有《长江县经贾岛墓》诗,长江县贾岛墓为衣冠墓,位于明月山侧,今不复存。贾岛卒后,一身而六墓,只有安岳县贾岛墓才是真冢,其他各地均属纪念性质的衣冠墓。 贾岛卒后,长江县民为之修建衣冠墓和贾岛祠,历代均有培修,贾岛是大英人民最崇仰、最思念的历史名人之一。 【原载】《芝溪集》,胡传淮著,2003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