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981|评论: 5

[本地新闻] 6岁白血病女童写百字“遗嘱” 把布娃娃送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5 14:19 | |阅读模式
6岁女孩患白血病,病床上夹杂拼音写百字“遗嘱”赠送唯一“财产”

6岁的孩子,本应在课堂开心读书,在课余与小伙伴疯玩。但一个叫赵惠平的6岁四川女孩,却只能躺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里,无奈地等待死神的宣判。如今,身患白血病的小惠平已几近“失语”。就是年仅6岁的她,在得知自己患了重病、家里又无钱医治后,竟悄悄留下“遗嘱”:希望把自己视为唯一“财产”的布娃娃,留给班主任袁老师。这份充满童真与绝望的“遗嘱”,让24岁的老师袁霞泣不成声:孩子,你快点好起来吧,早日回到你钟爱的课堂。

6岁女孩患病几近“失语”

昨日,当记者走进儿童医院血液科48号病房时,小惠平正安静地坐在病床上看电视,姑姑赵仕琼陪坐在一旁。记者发现,小惠平的眉头微皱,让人感觉年幼的她内心充满了焦虑。而在病床旁,没有水


果,也没有任何营养品,仅有的只是一袋化验报告和一些衣物。

记者屡次试图与小惠平沟通,然而无论怎样努力,她

“哎,从上个月开始,她就一直这样了。”赵仕琼无奈地说,自从这次来到儿童医院后,小惠平除了说想上厕所、喝水、吃饭外,从未开口说过一句其他的话,就像“失语”了一般。果然,在记者采访的近一个小时时间里,小惠平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在床上看电视,偶尔活动活动手脚。

夹杂拼音写完百字“遗嘱”

赵仕琼说,不知什么时候,小惠平从姑姑与医生的交谈中,得知了自己的病情,以及目前家里没钱给她治病的情况。“她从来没有给我们沟通过,就写下了这封‘信’。”赵仕琼一边说着,一边双手颤抖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满是皱褶的作业本纸,随后再也忍不住悲伤,掩面痛哭起来。

记者看到,这是一封小惠平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作业本纸上用蓝色签字笔歪歪扭扭地写了101个字,还打了不少黑疤,其中还有两个字是用拼音来代替的:“我知道我生了白血病……我家住农村,没有太多的钱来治病,爷爷奶奶还xū要你们来照gù……如果我的病治不好,请将我的布娃娃送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袁老师。”落款时间为3月10日。

隔壁病床的病友刘女士说,她曾目睹小惠平亲手写下这封信。

“我当时以为她是在画画。”刘女士伤感地说,当天,趁着姑姑赵仕琼出去吃饭的空闲,小惠平撕下一篇作业本纸,用笔在上面写写画画。弄完后,她将纸慢慢折拢,轻轻放在枕头下,继续看电视,期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直到第二天,姑姑赵仕琼在整理孩子的病床时,才发现了这封“信”。

布娃娃是她唯一的“财产”

赵仕琼说,今年2月6日,因无钱治病,小惠平被父亲赵仕贵从儿童医院接回了四川万源市魏家乡楠木坪村老家。其间,小惠平得到了她6岁以来最奢侈的礼物——一个父亲花65元买来的布娃娃。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小惠平和布娃娃关系十分“融洽”。由于成天呆在家里,小惠平每天要花不少时间“照顾”它,为它梳妆打扮,还一起“做饭做家务”,让它陪自己看卡通片……

有一天,赵仕琼在门外不小心听见小惠平在哭诉。她从门缝里偷看才发现,原来是小惠平抱着布娃娃,伤心地说:“娃娃,我好想回到学校,好想老师……如果我走了,谁来照顾你?”

由于走得匆忙,当小惠平这次再来重庆治疗时,这个布娃娃被留在了家里。赵仕琼说:“惠平从来没有任何一件玩具,这个布娃娃是她唯一的‘财产’。她想送给老师,想必两人感情一定很好。”

老师在电话中泣不成声

随后,记者拨通了万源市魏家中心小学小惠平班主任袁霞老师的电话。一说起小惠平,24岁的袁老师就泣不成声:“她在班里太乖了,活泼、可爱、成绩也好,我一直把她当亲生妹妹看待。”

去年参加工作的袁老师说,去年12月,魏家乡下起了大雪,天气异常寒冷。一天中午,她看到小惠平在教室里手脚缩成一团,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哭。“她是我们班里家境最不好的几个孩子之一,衣着十分单薄,当时是被冻哭的。”袁老师回忆说,当时她一下子将小惠平抱起来,冲到教研室,让小惠平烤炭火,暖和暖和身子。从那以后,袁老师对乖巧的小惠平总是十分关照,小惠平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大姐姐”老师。

自从小惠平住院后,袁老师每隔几天就会打来电话询问病情。袁老师哭着说:“最近我好想去重庆,每天都陪着她,让她知道老师和同学们一直都很爱她。”

记者将电话放到小惠平的耳边,听到袁老师的声音,谁料小惠平竟选择躲开电话,依然一句话也不说。得知小惠平要将她唯一的“财产”布娃娃送给自己,袁老师哭着说:“孩子,你快点好起来吧,早日回到你钟爱的课堂。”

她的坚强

俨然一个小大人

数次“骨穿”未流泪

在记者采访中,护士走进病房,给每个孩子发温度计量体温。见到冰凉的温度计,病房里的孩子们像是见到针头一般,开始哭闹起来。家长们只得强行将温度计塞到他们腋下。但记者发现,小惠平却一直面无表情,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用左手接过温度计,右手吃力地挽起衣服,默默地将温度计塞到腋下,俨然一个小大人。

“这孩子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一个。”前来查房的护士看着小惠平,怜惜地说,“骨穿”就是用穿刺针穿入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以便做化验用。住院期间,小惠平接受了数次“腰穿”和“骨穿”。然而,这种让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小惠平在治疗室内却从未哭闹过,甚至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她的困境

全家五口人

只有一人是健康的

小惠平的姑姑赵仕琼说,今年1月14日,读小学一年级的小惠平持续高烧40℃,不停咳嗽。在当地医院检查无果后,1月26日,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白血病。

赵仕琼说,小惠平一家五口,爷爷奶奶常年患病卧床不起,父亲又患有严重肾病,一家人只有靠母亲打工挣钱生活。“医生说这病能治好,但现在已经用完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和从亲戚那里借来的钱,共两万多元。”赵仕琼拿着一张费用清单说,目前小惠平的父亲正在四川到处找亲友借钱,但已经没人愿借钱了,母亲则留在家里照顾两位老人,只有自己留在医院照顾小惠平。“孩子这么小却无钱治病,眼看着她被病痛折磨,太让人心酸了。”赵仕琼哭着说。

她的未来

亟需心理抚慰

大家伸手帮帮她吧

“这孩子不是患的‘失语症’,而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儿童医院儿童心理学教授梅其霞昨日称,小惠平不说话目前有两种可能:一是心理上受到患白血病的打击,感觉没有治疗余地,于是选择性缄默;二来可能是她为了自己的病情和家境焦虑,从而不想与人说话和交流。

梅教授表示,现在小惠平的父母应该陪在她身边,给她更多的关爱,医生也应该给予更多鼓励,让她有信心战胜病魔。此外,袁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关心她,让她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本版稿件由记者 王松南 采写

都不愿开口说话,只是轻皱着眉头,目光始终停留在电视上。

昨日,儿童医院,6岁的白血病女童赵惠平和她所写的“遗嘱”。 记者 张路桥 摄

昨日,儿童医院,6岁的白血病女童赵惠平和她所写的“遗嘱”。 记者 张路桥 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4-16 03:21 |
大家什么看法?我先支持

发表于 2011-6-2 09:22 |
:(。。。。。。
发表于 2011-7-25 15:09 |
:(:(好可怜哦

发表于 2011-7-25 17:06 |
:'(:'(:'(:'(:'(

发表于 2011-7-26 19:23 |
能帮助的就帮助一把.......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