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25|评论: 0

汶川,那份水土相连的情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30 22:15 | |阅读模式



“512”征文

汶川,那份水土相连的情结




李小平




不要说四川离我们很远,

大都市深圳和小县城汶川,

原来水土相连——

深和汶是同一条水,

川连着土就是圳!

2008年5月19日,国家哀悼日,在深圳市委对面的广场上,由网友自发组织的哀悼活动中,这首《深圳汶川水土相连》的诗被数百人集体朗诵。

这些年来,对这个纷繁的世界和忙乱的生活渐渐麻木,早已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写诗。汶川地震的惨烈与感动让我重新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与人、生与死这些命题,也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诗情。这几句诗后来被许多深圳诗友称为“经典”之句。

当时我与灾区唯一的牵连只是一位未曾谋面也没有直接联系过的中学老师。那时我是深圳一家校园文化策划公司的策划总监,四川德阳某学校曾有意邀请我们去做校园文化策划。还未成行,地震发生了。负责与我们联系的那位罗老师一直没有联系上,德阳是重灾区,想必学校一定遭到了破坏。于是我发了一条短信:

罗老师,您好!请接受迟来的问候,虽然没有亲友在四川,但同样每天牵挂着灾情。特别是看到许多学校被毁,甚为揪心。虽然我们未曾谋面,相隔很远,但心离得很近,一直在为你们祝福祈祷,愿您和亲友同事学生平安,早日恢复平安有序的生活。远方的朋友:李小平。

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回信。因为地震,之前的合作也不可能,所以后来也失去了联系。但是我的心一直被牵着,似乎灾区真有我的亲人。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关注着,担心着,感动着。我写诗,发博客,我甚至致电深圳世界之窗,要求他们立即停止在周末燃放烟花。是得妻子有些不耐烦了,说我成天瞎操心,好象比救灾的还忙。其实我当时真是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去灾区,当时的情况显然不允许,但我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愿望。

不久,我就职于一家保险刊物,保险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因此对汶川更多一份关注。

2008年国庆节前夕,我出差成都。于是盘算着找机会去汶川灾区。可当时灾区又刚刚下了几天暴雨,导致山体滑坡,许多刚刚修复的道路再次被堵,许多地震痕迹也被毁了,于是心里骂着老天的不公,刚刚作下的孽,现在还要毁掉证据。但也更坚定我一定要去现场的信念。本来想去受灾最严重的北川,由于暴雨道路不通,北川再次封城,只能作罢。于是决定去震中映秀。成都的朋友好心地劝我不要去,有危险。但我还是一个人上路了。

从成都到都江堰后,这座以都江堰和青城山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好象还未睡醒,东倒西歪。我穿行在变形的楼房包围的街道,感叹着历史对这座城市的厚爱,又痛惜于自然对这座城市的无情。

都江堰去汶川方向的公共汽车也再次停运。于是只好坐着私营的中巴,沿着岷江向映秀进发。一路上壮美的山川,富有特色的的风土人情,以及随处可见的标题让我震憾和感动。因为多处塌方,汽车走走停停,依着山道颠簸前行,终于来到映秀。

这个被壮丽的岷山与清澈的河流衬映着的秀美小镇,而今到处残垣断壁。我看见在安放着遇难同胞的公墓旁,一个女孩坐在刻着“英雄教师”的墓碑前啜泣,用手机放着动人的音乐;我看见那飘着五星红旗的成片成片的板房,那里有机关、学校、卫生院,还有解放军……在板房里,我听见对口援建映秀的东莞援建队一位领导说,这里的生活确实很单调很苦,而且有危险,但是与受灾群众相比,我们能叫苦吗?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撤离,但我们都舍不得走,我们每个人都把援助当作人生的宝贵经历。在涡口中学遗址前,我听见一位本地大嫂对参观者说,“你们好幸福哦。”仅仅六个字,我也许会记住一辈子。是啊,原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常常没有用心感受和珍惜。

我遇到一位汶川县的年轻母亲,她的家在地震中全部被毁了,老少三代都被安置在板房里,才几岁的儿子被政府安排到外地一所学校读书。后来,老公去成都打工,找点生活来源。她自己想在都江堰找点事做,又不放心留下老人独自住在板房里,而她最牵挂着还是孩子,她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可以改变。

大概半年后,她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她要去接孩子回来上学。我问她现在家里情况怎么样,她说打算建房子,重新生活,但是经济有困难。于是我给她寄了一点钱,我的帮助太有限,但也感到欣慰,毕竟她的生活有了转机。我想她今天应该已经走出困境,与汶川一起开始了新生活。

2009年,《南方日报》和腾讯网联合主办汶川地震周年祭征诗活动,我写的《这个清明,我们向西而立》、《除了512,我们不哭》等三首诗都在《南方日报》发表,并在“512深圳有爱静思会”上被制作成舞台背景,又由几位编辑集体朗诵。并对我进行了现场采访,让我介绍去灾区的见闻和感想,称我为“新闻志愿工作者。”

对于“志愿者”,我着实不敢当。但“汶川”确实已成为我心中化不开的一份情结。而我能做的,就是三年来一直用诗歌、博客和杂志的报道,持续表达对汶川的关注和感想。这种情结后来又延伸到玉树,到台湾,到日本……我时常想,如果从512开始,能够让人更加懂得生活,珍惜生命,将小爱升华为更多的大爱,就是对那些长眠于地下的英灵最好的告慰。

这份情结已经融入我的血脉中。我的下一个心愿,就是一定要去看看新汶川,我想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收获与感悟!




清明,我们向西而立




每年的这个时候

我们都要回到故乡

在飘着细雨开满野花的山岗

把那一份怀想

洒落在暮春的田埂上

因为那是我们的根脉




这个清明,让我们向西而立

我们曾经自诩强悍自视高贵的生命

那一刻都弱不禁风——

2008年5月12日,2时28分




生命最极致的高贵

就是对每一个生命极致的敬畏

每一个生命都是同源

每一个生命都站在灾难面前

区别只在是否逃离




今天,我们当向每一个生命致敬

向那些曾经无比生动的名字

那些和我们一样鲜活美丽的姐妹兄弟

深深地鞠躬和怀念

我们由此知道

比对亲人更博大的爱

是同胞

比家乡更辽阔的土地

是家园




我们由此明白,许多事并无分大小

就像我们把地球称作村子

我们由此明白,许多人并无分远近

就像有些生命早已逝去

却总是走不出我们的心里




那些先走的人

把生命化作了我们身旁的树

这山间每一朵摇曳的山花

都是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音符

也是生者默颂给逝者的赞诗




这个清明,我们向西而立

所有的生命却走得最近靠得最紧

因为我们头顶只有一把伞

因为需要彼此的体温来取暖

                                           2009.4

除了512,我们不哭




除了512,我们不哭

让泪水凝成生命的珍珠




512,是一块冰冷的墓碑

隔开了两个变形的躯体

让夫妻相隔母子分离

让白头面对黑发叹息

让灵魂面对肉体战栗

那一刻我们明白

快乐只是短暂的堆积

痛苦却是永久的记忆




每当这个日子

我们总要念一段祈祷词

作为生命的最高献礼

包括对我们自己

在灵魂的深处

——生与死从来没有距离




365个日子,

我们有太多快乐

有太多幸福充溢

还有太多的爱用来消费

如果舍不得用一个日子尽情流泪

所有的快乐都很廉价

所有的坚强都很虚假

我们的心依旧脆弱

我们的爱就无法长大




365日安详地流过

每年的512

就让任泪水尽情淌下

远去的亲人都回到心间

所有逝去的美好都重来一遍




然后我们牵起手

以幸存者的温暖

一起加油并且互相嘱咐

——除了512,我们不哭!




                                                   2009.4

   生如夏花

他们说夏花格外灿烂

在那阳光与雨水交织的时节

美好的愿望如苔藓般青苍




然而每当夏天来临

我们总是小心翼翼还有些伤感

因为想起一个叫汶川的地名

因三秒钟而闻名世界

想起8.0级

想起10万生命

想起600亿捐款

许多数字就像火药,被夏天引爆




后来,当夏花开的时候

我们都会向西而立

怀念那些跌落在瞬间

就失去了四季的生命




数字还在蔓延和生长

引爆在智利海地新西兰日本缅甸……

巴基斯坦的洪水

无法灌溉中国邻居的干渴

更无力平息希腊的火山

切尔诺贝利的阴魂

25年后从黑海漂散太平洋




我不知道面对哪个方向

每个方向都是我们的同类

都是远亲近邻兄弟姐妹




我看见花开如此灿烂

只是为了落之静美

我们就是夏季飘落的蒲公英

带着伞儿四处飞翔

                                         2011.4







作者简介:

李小平,笔名潇萍,《保险文化》杂志社主编助理,《保险生活》杂志副主编。湖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电子邮箱:xiaoping0906@vip.sina.com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