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源小学的运动场上,我看到了聚源中学的板房校舍。绕运动场周边而建,整洁,美观,每间教室可坐约60名学生,中间有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庄严,心里默默的为他们祝福,愿他们从此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在学生放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拄着双拐的学生,他便是聚源中学二(5)班的学生王文杰。他告诉我,他的脚是在地震中被砸伤的。他们班的教室在三楼上,紧邻楼梯,事发当时,正上地理课。地理老师孙红彦年过五十,在教室猛烈摇动约2秒钟的时候,孙老师停止讲课,大声喊道:“地震了,快跑!”由于教室紧靠楼梯,同学们一跑出来就往楼下冲。王文杰坐在后面一点,感到教室前后摇动的厉害,等他刚一跑出教室,来到走廊上的时候,楼房又突然左右摆动起来。剧烈的摆动将他从走廊上甩了下来,刚好掉在楼前的一棵树上。他本能的用双手去抓树枝,抓了几下没抓住,枝叶将重力缓冲了一下,他掉在地上,左侧脸、脖子被划伤,他爬起来,感觉人还不怎么要紧,在看到楼房快倒塌、正要跑开的一刹那间,四楼上的一块预制板掉下来,砸在他的身边,在地上一弹,预制板的一端就打在他的左脚上。他顿时疼得昏倒在地,幸好被已跑出的师生及时救出。他被送到医院治疗月余,现在伤还没好,便拄着拐杖来上学了。
王文杰同学告诉我,有很多班级的学生,按照防震的方法,躲在桌子底下,结果大都未能幸免。由于孙老师经验丰富,反应很快,加上他们班靠近楼梯,教室都倒塌了,只有楼梯未倒,因此他们班无一死亡,只有两个轻伤,两个重伤,损失是所有遭灾班级中最轻的。他告诉我,地震中自己受了伤,上学要拄拐杖,书包课本作业本文具等全埋在了废墟中,家里的房子也倒了,现在一家人住在救灾帐篷里。有时候,一想起来,自己就很灰心,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我知道,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学生产生失望与无奈的情绪是难免的。我先后两次到他住的帐篷里,送给他一些小礼品和学习用具,对他进行了安慰和鼓励。最后他也明白了,自己能活下来是幸运的,但既然活下来了就要活得有意义。后来,他不仅常拄着双拐到街上帮妈妈做生意,还决心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报答父母,报效祖国。我为他思想的转变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在沿河路上走着,碰到一个老大爷来接两个小孙女回家,我与他们聊了起来。两个小女孩叽叽喳喳的抢着和我说话。她们是聚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地震发生时正在上课,突然,她们感到楼房在摇啊摇,坐都坐不稳了。只听老师大声说:“地震了,趴下!”她们便按照以前训练过的要求全钻到桌子底下去了。一阵大的波动过后,又听老师大声喊到:“同学们,快跑!”她们便爬出来就跑,全跑到操场上去了。小女孩们一边说,一边笑,全然没有一点儿的害怕和惊慌。我向他们告别:“谢谢你们,小朋友!祝你们学习进步,天天开心!”两个小女孩一边走,一边“咯咯”的笑着,其中一个小声的问对方:“现在,现在我们该说什么呢?”另一个马上大声说:“也祝你天天快乐,长命百岁!”这个也随之附和道:“对,长命百岁!”又“咯咯”的笑起来。她们跳着,笑着,走远了,可那银铃般的笑声却长久的回荡在走马河的上空——多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啊!
通过谈心,王文杰变得坚强起来。他除了在家里辅导弟弟王文亮学习外,利用休息时间拄着拐杖到街上帮妈妈照看生意。
地震中率11名教职工成功救出全院152名幼儿的聚源中心幼儿园园长钟敏谈起救援过程仍然心有余悸!
钟敏,是聚源镇中心幼儿园(私立)的园长,在走马河边的树荫下搭建的临时帐篷旁边,她正在淘米切菜,准备做饭,要为家人还有幼儿园的几个孩子准备晚餐。她边忙碌着边对我说,她们幼儿园有四层楼,有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共150多个孩子,有8个年轻的女老师、2个食堂的师傅和一个专门接送孩子的司机。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地震发生时全部都在午睡。楼房陡然剧烈摇动,把老师们都吓坏了。但马上她们就镇定下来:“救娃娃要紧!”她们不顾自身的危险,分别多次冲进教室,手里拉着,怀里抱着,嘴里大声的喊着,楼上楼下,风急火急,脑子里一片空白,就只有一个念头:“快把他们救出去!”最后,硬是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把这150多个学生抢运到了安全地带,才算是松了一口气。食堂的两个师傅和司机也全程参与了抢救。事后,高淑艳等老师都累得直不起腰,钟敏自己的衣服全都汗湿透了。所幸的是,楼房整体没倒,只有局部塌损,学生无人死亡,只有十几个轻伤。她说:“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和职工,他们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危险来临时,他们不是退缩,而是勇往直前。他们是我心中最好的员工!”最让她难忘的是,家长赶到幼儿园抱到自己孩子的时候,一个个都哭着感谢老师的情景,她说:“虽然我的幼儿园遭受到重大的损失,但只要孩子们全都平安,那就是我心中最大的安慰!”她原定于暑假结婚的,因为地震,婚期只好往后挪了。她说,政府要帮她建一个板房幼儿园,现在还不知道会建在哪儿呢,要先把学校办好,然后才再考虑结婚。钟敏慢慢的讲着,透过她平静的表情,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坚强与不屈,以及她身上潜藏着的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离开的时候,我真诚的祝愿她从此能一帆风顺!
在汶川县映秀镇,这次八级大地震的震中地区,群众生命财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房屋100%的倒塌或损毁,不能住人。武警、特警,消防,各地的建筑施工队伍,各类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遍布小镇。地面上除了废墟就是帐篷、板房,空中、墙上满是彩旗和标语,还有进驻单位的国旗。大大小小的彩旗和抗震救灾的标语口号将映秀装点成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我来到了映秀中学(即漩口中学)校园,主教学楼一楼下陷并整体倾斜垮塌,学生住宿楼毁损,让人怵目惊心。当时有400多名学生被埋废墟,师生死亡200余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马健勇救同班同学向孝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所学校。现在在映秀中学内忙碌着的是济南铁军的一支救援队伍和广州的一支建筑施工队。道路的两边搭满帐篷,帐篷里摆着各种商品,主要是一些水果之类的。我顺街走向映秀小学,也就是报纸上所说的渔子溪小学,可是小学已被武警戒严,不能进去。我只能来到小学南边的小河边与映秀小学隔河相望:看见整个校舍塌为平地,只剩下旗台上的一杆国旗在孤独的飘着。映秀小学学生遇难300多人,老师遇难近20人。
在渔子溪村面向映秀镇的山坡上,有被当地人称为“万人坑”的汶川“5·12”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内面分三层梯田状掩埋着近万具遗体。
地震中幸存的渔子溪村三组的娃娃,从左到右依次是:马珊、李小龙、李涛。他们漠然的在沙堆上自己玩自己的。
站在渔子溪村的山坡上,能将山谷中的映秀镇看得清清楚楚。按照村民的指点,我来到了渔子溪村山坡上的“万人坑”前。望着“汶川‘5·12’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的墓碑,看着分三层掩埋了近万具遇难者遗体的梯田状的山坡,我的双眼模糊了。千年不遇的地震劫难,使这里成了他们最后的归宿。这里面有众多的学生和幼儿,耳听着泯江的滚滚浪涛,陪伴着山间的清风明月,他们从此长眠于此。公墓两旁的挽联上写着:“山河同悲,共缅汶川逝者举国垂泪雨;天地共咽,同祭国殇亡灵华夏断肝肠!”也许,唯一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居高临下,能望见映秀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映秀会在他们的盼望中昂首腾飞!
回到渔子溪村中,看到几个玩着泥巴和沙土的神情漠然的小孩,也许是地震中的恐惧感还没有完全消除吧,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说话。通过和他们慢慢的聊天,我知道了他们都是渔子溪小学(即映秀小学)的学生。马珊读四年级,她的班主任周国容老师为了救学生而被房梁砸死,她自己被救了出来;李小龙读二(2)班,和林洁同班,地震时和林浩一起被埋,是副校长张春东带着幸存的老师们把他们刨出来的。这个班共有31名学生,当时刨出来10个活的,余下21人全部遇难。李涛是一年级的学生,地震时他被老师拉了出来。李瑞雪是小学学前班的学生,幼儿园百来个孩子只活下来3个,在房子全面倒塌的时候,她幸运的被老师推了出来……
我站到了年龄最小的有着“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的林浩家的房子前。这个在北京奥运会上和姚明并肩走在中国代表团前面的“英雄少年”林浩,他的家就住在映秀镇渔子溪村三组进村的第一家。房子背靠山坡,门前是进村的山路,隔路相对的是自家的猪屋。地震中,林浩家的房子全摇塌了,只剩下一堆石块瓦砾,对门的猪屋也全塌了。与林浩相邻的大半个湾二三十户人家全是这样。地震后,村里分发了救灾帐篷,林浩家的帐篷编号是渔子溪村三组23号。现在,林浩一家都到上海去了,帐篷里堆着各种家用物件,林浩的舅妈和表姐在替他们照管。
映秀小学板房校舍建在映秀中学校门对面,我在这里留影纪念。
与外界的大力宣传不同,映秀的群众对林浩救人一事似乎并不太熟悉。这也难怪,因为当时救人的人是太多了。不管怎样,林浩毕竟是在大灾大难中能够活着并且昂首走出大山深处的幸运儿中的第一幸运儿!当林浩已经在上海开始新的学习的时候,映秀小学二(2)班里和他一起逃过劫难的另外9个同学,还在深山里爬树扯草、还在那小河边的沙滩上打滚呢!当我从新建的正待完工的映秀小学板房学校门前走过,禁不住在这里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因为,从这里我又看到了希望——有党和政府的重视,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将来映秀的孩子们和大城市的孩子们之间的差距一定会越来越小!
离开了映秀,我来到了彭州市通济镇通济中学。这所学校除主教学楼以外,另个的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宿舍楼全都倒塌。幸运的是,这些楼都是在余震中倒塌的,老师学生都得以逃生。100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学生遇难,几十名学生轻伤。在通济中学校园内,我看见许多施工人员和机械正在对校园内的废墟进行清理,部队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在校门内右侧。通济中学的运动场上,建有板房教室和师生宿舍,震后学生就在板房内学习、生活,而现在学生已经放假了。
沿公路继续北上,就到了彭州市龙门山镇。龙门山镇离震中汶川的直线距离仅17公里,因此在地震中所受的震感特强。临近龙门山镇街口前,有一处山体滑坡掩埋了公路的中线,就像一座大山移到了马路上,山脚已经过了这条马路的中点。可见当时山摇地动的剧烈。龙门山镇上基本上没有一栋好的能住人的房子了,整个街道都要撤除。本地的居民,现在大多数都住到主街后面的的平地上建筑的帐篷或板房里去了。
我走到龙门山中学前,不见围墙,整个学校一览无余:除一栋教工宿舍楼未倒外,其余房子全没有了,连废墟也清理干净了。一位老人告诉我,在地震中,教学楼倒塌, 1000多名学生被紧急疏散,还有部分学生被困后被成功救出,只有一名学生遇难,尸体还是部队战士挖了三天挖出来的。得亏本地派出所干警和周围群众,在自己家里都受损的情况下先赶来抢救学生,并且向外打通救援通道,才让龙门山镇的中小学生度过了地震初期最艰难的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