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50|评论: 7

奇观 古樟树包“天子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2.jpg
  
“山王天子”这几个字的山字已被树包住,但“王天子”清晰可见。

3.jpg
  
树下一泉水终年不枯,能浇灌近200亩农田和村里百户人家饮用。


  文/图 特约记者 陈云庚 本报记者 冷文浩

  越西板桥树衔碑,流布众口人称奇。

  冕宁树包天子碑,众说纷纭无一是。

  树包碑,包天子,匪夷所思太离奇,

  探究竟,访耆老,拨云见日揭谜底。

  越西县板桥乡窑村,有一处收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自然奇观——“树衔碑”,书中对此有生动描述:“因坟头一棵野梨树枝靠在青石墓碑(清道光年间立)上生长,天长日久,梨树衔着重约150公斤的墓碑不断生长,且将碑从中扯断,古树衔着约五分之四的石碑悬吊在离地58厘米的空中继续生长。”1999年2月,越西县将“树衔碑”列为“自然奇观保护点”。

  殊不知,与越西县一山之隔的冕宁县竟也有这样的奇观!不仅是“树衔碑”,还是“树包碑”,而且是树包“天子碑”!去年,有网友在《冕宁论坛》上以《冕宁回龙惊现神秘古墓,至少200年》为帖爆料,称冕宁县回龙乡若水村5组“千年古樟完全包住一座至少200年”的神秘古墓,并配有多张高清大图。其中一张图片特写树根罅隙里露出“墓碑”,碑上赫然刊刻“天子”二字。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致有称其为“天子碑”者。

  “天子碑”莫非是“颛顼碑”

  网上晒出“天子碑”后,记者遍查历史典籍,冀能揭开“天子碑”之离奇身世。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台登县、笮秦县以来,冕宁建县历史迄今有2122年。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冕宁境内连“草寇王”都没出过,哪里还谈得上“天子”呢?倒是“天子碑”所在的“若水村”这个地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因为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就降生在“若水”,而自北宋以至明清,古人将冕宁境内的安宁河(或其支流)误认为是若水。

  战国时《竹书纪年》载:“黄帝七十七年,昌意降居若水,又颛顼母曰女枢,生颛顼于若”。西汉初《山海经·海内经》云:“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此外,汉初典籍《史记》、《大戴礼》等均载有“黄帝子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氏产帝颛顼”之说。可见,古人认为颛顼确乎降生若水。

  如此看来,冕宁历史上也只有五帝之一的颛顼当得起“天子”二字了,哪怕是乖舛错讹的附会。莫不是古人认为若水村就是颛顼降生之地,从而把该村的樟树当做社树,并在其下立纪念颛顼的“天子碑”,由于年深日久,树根慢慢把“天子碑”包在其中,从而形成“古樟树包天子碑”的奇特景观呢?

  “天子碑”原来是“许山碑”

  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4月7日,记者决定前往古樟所在的若水村5组一探究竟。

  余晖褪尽的高原暮春傍晚,生长在红土山麓上的古樟引人注目,高朗阔大的灰色天宇恰好勾勒出它傲岸英挺的身影。远远望去,团团如盖的古樟夭矫拿云,颇有荫遮十里的非凡气势。

  球结的古樟树根北侧形成一个高约30公分的罅隙,刚好露出白石质“天子碑”中段,“天子”二字为铁画银钩的工楷,有剥蚀风化的痕迹,古人用蓝靛在字口里勾勒过,碑顶似乎被一块类似“墓志盖(俗称碑冠)”的石块压住,但已看不真切。仅就材质而言,冕宁石碑在清中晚期前多取白石为材,清中晚期后多取青石为材,而此碑白石为质,其历史当在200年左右。记者将相机伸进罅隙中,在“天子”二字之上拍得一“王”字,更加不得其解,碑文究竟是“ⅹⅹ王天子”呢?

  在向导的带领下,记者拜访了若水村5组岁数最大的村民邓天福。现年77岁的邓天福讲述了古樟的故事:“从我记事起,这棵香樟就是现在这样子,它是我们村的‘风水树’,起码有好几百岁了。听老人说,以前有一棵三十来丈高的古樟,是现在的这棵香樟的‘爷爷’。现在的这棵香樟当时只不过是原来那棵古樟残存的一根枝桠长起来的。1967年供销社要砍这棵香樟去熬香樟油,全村人都去阻拦,说是庇佑村人的风水树,万万不能砍,这棵香樟树才幸存下来”。

  记者与有些耳背的邓天福聊了起来。

  “你晓得香樟树根里包着一块石碑吗?”

  “晓得,晓得”,邓天福咂了口旱烟,悠悠地说,“那是一块‘许山碑’(祭祀山神并许愿的石碑)。旧社会我们这一带常闹雪弹子(冰雹),老百姓怀着五谷丰登的愿景祈求山神不降雪弹子,每年农历二三月都要请和尚在香樟树下的‘许山碑’前诵经礼忏,谢山还愿。”

  “‘许山碑’上刻得有字么?”

  “碑上刻有‘山王天’4个字”,邓天福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空气中比划,“时间过得真快!30多年前香樟树根已把‘许山碑’包了一半,不过还能看清‘山王天子’这几个字。现在树根基本把碑包住了,从树洞外只能勉强看得清‘天子’俩字了!”

  邓天福告诉记者,他们这一带老地名叫寨子坎,民国时期属于回龙乡第9保,村前的南河在旧社会称为若水河,因此村民于1982年将村子更名为“若水村”。

  至此,“天子碑”身世终于浮出水面,它既不是所谓的“200年神秘古墓”墓碑,更不是记者先前臆测的“颛顼碑”,就连“若水村”这个地名都是1982年才被确定的!饶是这样,“树包碑”也仍然为不可多得的“人文与自然双奇观”,这一奇观至少表明,当地村民有根深蒂固的“树崇拜”观念,从而能把作为社树的百年古樟世代保护下来,形成如此亮丽的“树崇拜文化”风景线。“许山碑”的存在,说明冕宁历史上多冰雹,印证了“冕宁九匹瓦,年年挨雪打”的农谚。而且奇就奇在数百年间作为社树的古樟居然把作为社碑的“许山碑”全包在树根里!记者在此呼吁,希望冕宁县林业局把古樟收入《冕宁县古树名木名录》,冕宁县政府把“树包碑”列为“人文与自然奇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凉山日报 《冕宁大杂院》开栏语


  冕宁建县,逾两千年。代有异同,一脉相沿:台登笮秦,两汉旧谓;宁番冕宁,明清新称。自汉至唐,宾服中原。宋挥玉斧,自绝屏藩。南诏大理,各立强权。元跨革囊,一统河山。明清力并,金瓯永完。

  稽考冕宁之名,得自大清雍正:有山崇嶐如冠冕,此冕宁之冕;有水浩洋曰安宁,此冕宁之宁。攀西龙头,凉山金盆。古称山国,今号粮仓。康巴门户,枕长河而控西藏;川滇咽喉,锁边隅而奠南疆。东倮西番,西南各族走廊。北茶南丝,内外交通邻邦。

  际遇盛世,翻检残篇。挖掘文史,集为杂院。杂院之杂,不登大雅。挂一漏万,贻笑大家。杂院之院,兼容包涵。风土人情,一概并揽。拾人牙慧,不见经传。偶有所得,终日欣然。无非故纸,不无新篇。茶余饭后,供君一观。倘能一粲,不虚所愿。

  

发表于 2011-5-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曾于此树下取一瓢若水饮

发表于 2011-5-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属于过去与历史,今天就是现在或当下,明天属于未来和梦想。。。。。。。。:lol:lol:victory:

发表于 2011-5-4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沧海为水 的帖子

新奇鲜,谢谢先生分享。

发表于 2011-5-5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我就在论坛看见过这个帖子,照片更清晰

发表于 2011-5-5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论坛建设,增加论坛人气!500人超级QQ群:66473789
lzz

发表于 2011-8-2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的真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