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 泉 山 略 影
乳泉山位于嘉陵区西兴镇孙家沟村,据说规划中的西山风景名胜区5个景观区之一,与万卷楼、开汉楼、栖乐山和连山湾景区齐名。3月从嘉陵区旅游局得知,乳泉老君道观是嘉陵名胜风景之一,带着对它的好奇,在暮春的某个周末下午,踏上了去游览名胜的道路。
从嘉陵往318国道西兴镇方向出发,车程20分钟左右,在孙家沟公开栏前再步行几分钟,沿着一农家房旁石梯而上,就可以到达乳泉山老君观。
暮春乡村,一片生机盎然,山上绿林丛生,山间小麦豆荚相夹,石梯干净得发白,也陈旧得发白,顺着这普通的石梯走上,眼前出现一道观,乳泉山老君观呈现在面前。整个旅游景点只有一座略显大气的道观,其结构为穿斗构架,里面纵横叠加,大小依托,外面柱子上翔云绕梁、飞龙缠绕,其结构和工艺不是很精致,却也是点点细腻精巧,可以感受到修建道观时工匠及道长们的真诚。店内老君慈眉善目,白须飘飘,仙风道骨之风自然而存,在他的四周,也刻着各类得道之人(或是得道之神)。
一座观,几根梁,夹杂小小的祭拜堂,单独面对这孤独而单一的建筑时,我心生失望,如此简单的建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和万卷楼、西山相比???
如果不是这缕缕香烟在升起,如果不是上面还能闻到道长做饭的清香,如果不是石桌干净的界面,我肯定会以为,这是一座被人遗忘了的建筑。道观一侧有段公路,似乎是一个停车场,也就是说,除我石梯而上的这条路外,还有另外一条马路可以开车过来,那么,这算得是了一个有档次、有规模的旅游地了,或许车在林间小道穿梭更是另一种闲逸,深深的车轮印,也印证了的确有游人来过,这里,的确有游人来拜过,或许赏景,或许悟道,或许攀爬训练……但无论是何目的,这里确实热闹过!
后山较高,石块奇形怪状,虽无剑门之险,也无青城之幽,但作为在这一带的山林中,也显得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奇特,30多米高的岩石里,细细的清泉缓缓流出,终年不涸。传说清泉处有岩石似胸乳,因此原名为“小方山”的绿林又作“乳泉山”。同于各种原因,当年的传说印迹也因各种原因而不复存在,现在的标志性岩石是乡民按照当年的模样重新修补的,但那股清泉,却是一直流下,清凉甘甜。
幽幽的山林,袅袅的烟雾,在道观上,远眺以前铁路穿过的痕迹,乡野风景直入眼帘,伴着徐徐花香,也是一处不错的观景点。只是我仍不解,如此单薄的道观,怎么可能是“名胜”,名又从何来?
带着疑问,寻找资料,原来,典故在这里:相传古时过往客商多来观中祈求旅途平安,也有旅途中遭遇伤病的人们在观内调养,时间长了,观中道人也渐懂些中药单方以及一些草药知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老君观百草堂。
1926年,刘伯承组织顺庆起义,前沿指挥所就设在紫府观内,起义军用刺刀刻在乳泉山道观后岩石上“苏维埃政权为工农”标语,红色大字虽饱受风雨侵蚀,但依然清晰可见,甚是醒目。
滴水岩洞旁,有一排内容主要涉及到生殖、生命、水源的佛像。这些佛像供善男信女拜求生育、身体健康。生殖崇拜是从原始社会就普遍流行的一种习俗。它是人们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西兴乳泉山上,人们以乳房为生殖崇拜对象,寄托着一种对新生活的祝福和希望。
以诵经修道来养身,以济救世人为理念;传承道教文化之时,宣扬宗教旅游,感受生殖崇拜习俗之时,享受1200亩的绿色山林的天然氧吧,这与众不同的老君道观,自然也应该是一个旅游之地。
只是,其规模、格局、配套设施和宣传,确实还需下功夫。此处我只是略影,希望下次的道观能有更多的内涵让我去感受和领悟。
借以1张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