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近沸沸扬扬的“环卫工、城管公费旅游”闹剧,各方人等悉数出场,舞美灯光一应俱全,煞是缤纷。作为一个围观打酱油的路人甲(不是霍元甲 ’_’),笔者来发几句BIA言,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首先,没有什么职业是神圣的——或者这么说:在现代社会,没有哪一个职业天生地就要地位高于其他职业。教师也好,工人也罢,商人也好,公务员也罢,大家合法劳动,合法纳税,承担自己的公民义务,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刘少奇主席握着时传祥的手说:“咱们只是分工不同”,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如果有谁不同意这个基本原则,不用继续往下读了,咱们道不同不相为谋,请回到大清朝去吧,那会皇上很神圣,八旗兵也很神圣。 所以,环卫工人既不比领导干部低贱,也不比擦皮鞋的小贩高贵。大家遵守市场规律,用劳动换取收入,一样的光荣。很搞笑的一个细节,前面有网友质疑那些环卫工人的感谢信,字写得很好,不像是环卫工人写的。就有人跳出来说,“怎么,你看不起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的字就写得不好?”哈哈,我懒得去考量说这些话的人是出于利益使然还是天生偏执了,总之,为了观点而罔顾事实的人,你也不用往下读了。 现代社会一个不争的市场规律是:掌握比较稀少的技术的职业,收入要高于掌握比较普通技术的工作。“钢笔字写得好”和“地扫得干净”哪一个掌握的人比较少,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钢笔字写的好的人会选择能发挥这一特长的职业。当然,这个世界有“例外”这么一种东东,譬如身怀少林七十二绝学不去应聘特警总队总教官而甘愿去打扫藏经楼的,但那毕竟是极个别,而且是在小说中。 所以,从基本常识出发,就算那封信出自环卫工人之口,也多是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润色、誊抄。 第二,此风不可长。一个职业的工资收入,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市场的需求,二是劳动力供应量。次要决定因素是国家的调控、保障机制。就是说,只要一个职业有人来应聘,就说明在当前这个职业的收入是相对有吸引力的。市场经济是什么?就是让市场供需来调节,而不是ZF主观来决定哪一个职业该拿多少钱。权力自肥已经是当下很严重的问题了,有权力的部门竭尽权力声称自己待遇低下(哪怕是待遇高出其他人一长节),这本身就加大了社会的不公。环卫工人尽职工作,我们哪一个人,不管是农民还是商人,不管是教师还是白领,不管是车间工人还是送水的大哥,哪一个又没有尽职工作?环卫工人去港澳游了,那农民、商人、教师、白领、车间工人和送水的大哥们呢? 而且,本来国家就三令五申禁止公费旅游,是不是以后只要一个领导拖上几个一线工人做挡箭牌,就又可以”全球通,通全球”畅行无阻呢? 第三,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讨论:用纳税人的钱去旅游了,有纳税人站出来质疑,非但不虚心地倾听,反而傲慢地表示“旅游有理,公费无罪”。 我很好奇:城管局的领导,如果旅游归来,西昌的环卫和城市管理还是比不上香港,你拿什么话来说?或者,再派贵局更多的人去公费旅游?嗯,下次最好亲自带队,再把老婆孩子也顺一起,感受一下香港公务员家庭的生活。反正纳税人的钱,怎么花,您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