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何竹

[对联灯谜]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求教:武侯祠对联)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5-30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对联的规则,特定的虚字比如【则】、【而】、等在用作转换词时,可以在相同位置重,但不宜多用,这同律赋的规则是一致的,

佩服何竹先生穷经究古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uanke 的帖子

谢谢倦客老师赐教,何竹受益了。问好。

发表于 2011-5-3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竹君:此帖依然在讨论,又收到回复,转发于此。

网友衰翁(芜湖知名作家)回复曰:
     在文言文里,"而"字是语气虚词,修饰动词.在文中应读"而开""而志".志是动词,通现代词"誌".用"而"修饰“开”和“志”起强调颂赞之语气.
     中国文字造字之初就没有严格的定性定义,都靠约定俗成,故通假,假借现象很多.今天的分类定性是借用外语的语法规则.
     中国文言文主要有两类:虚词和实词.诗歌很少用虚词,因为格律所限,以字代词,故虚词不入诗.对联由诗而来,又有别于诗.所以我们能见到少量的虚词.
      文言文的虚词是最活的词,表现在随文而变:由虚变实,由此变彼.虚词主要表达感情,语气,转择,叠进等."{树神旗开西川大业;崇庙貌志后汉丕基".此处的而强调"开"和"志".结合上下文就明白的: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金戈铁马"是开创了西川之大业;"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是记录下了后汉伟基(丕即大).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萍水 的帖子

谢谢萍水老师,一幅对联含有的知识可真不少。问好了。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