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wwkquk100 的帖子
你讲的这个现象确实如此。
首先申明,我在西充时也是农民,并且母亲也是农民。在我十几岁时已经差不多会干所有农活,只是不如别人干得好。
第一代外出打工的农民主要应该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希望能象城里那样过上比教舒适体面的生活,这部分人及其上一辈人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我是在西充乡下的农村出生长大的,我当年很是羡慕城里人,在城里人面前都感到自悲,八十年代我十几岁,夏天每逢赶场就要上街摆摊卖水果(李子、桃子、苹果、梨子),冬天跟大人们上街买柴、买包菜。有时占了别人的门面,别城里赶走;有时遇到同龄或比我稍大一点的男儿,还要受他们的欺负(当时真想杀了那些人),后来走高考的路,想方设法离开农村,做一个体面的城里人。所以第一代外出打工的农民跟我应该是同龄人,也有同样向往城里人的生活。
第二代外出打工的人,应该如你说的那样,对土地的感情淡漠多了。年青人更是向往外面的世界,不管好坏都想出去看看。在一批又一批外出打工的人中,有极少数人成功了(赚钱比常人多),这样有诱使更都的人像买彩票一样,希望能中头彩。
国家目前在搞城市化建设,想让更多的农民放弃土地、走进城里(大部分人只能出买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赚钱);另一方面搞土地流转,以此以来把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到后来失去土地的农民会像我一样,除了一双手就一无所有了。
文中种菜的“老太婆们”,应该是四五十岁吧(是第一代外出打工人的同龄人)?也很可能是子女在城里买了房,随子女到城里带孙子孙女或是享受晚年。她们除了对土地有感情外,应该还有家庭经济的因素吧。
我说了这些,你该知道了一点吧。 好了,我要陪家人去超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