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43|评论: 3

仪陇人郑大清:跻身胡润富豪榜的农民工

[复制链接]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1-6-27 22:16 | |阅读模式
      在百度搜索“胡润中国富豪2010排行榜”,1000名富豪中四川占38席,仪陇人郑大清,以16亿元财富并列排名第902位。  郑大清创建的新疆天地集团,是新疆有名的民营企业之一,集团共有16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从事商业零售、农业、房地产业、电子通讯、生产加工业、生物药业、酒店服务等众多行业,拥有员工5000余人。
  新疆天地集团的董事长郑大清,30年前,他只是一个从仪陇贫穷农村走出来的打工仔。
  浑身上下只有1毛2分钱
  雪夜中差点被冻死
  郑大清出生在仪陇县丁字桥镇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1977年,郑大清离别父母,第一次离开生他养他的村庄,走进了军营。在部队,他是全团第一批当班长、第一批获得团嘉奖的新兵。在当班长第一年,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后,郑大清与许多同龄人一样,走上漂泊的打工路,在建筑工地上,砌砖头、扳钢筋……
  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日子里,郑大清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用于买书看。每天干完十几个小时的繁重体力活后,疲劳至极的工友都已熟睡,可他仍然蜷缩在低矮的工棚里,钻研建筑图纸和各类书籍。这为他以后开拓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奠定了基础。
  1985年,郑大清怀揣从亲戚朋友处筹集的70元路费,只身赴新疆,开始了他的创业传奇。
  经过几天几夜的拥挤和奔波,郑大清走出乌鲁木齐市火车站的大门时,全部家当只剩下1毛2分钱和一床在部队用过的旧棉被。
  “有一个同乡在水磨沟当小工头。”郑大清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就像找到了救星,想方设法混上了开往水磨沟的汽车。站在露天坝里,他顶着呼啸的寒风,忍受着饥饿,等啊等,从傍晚一直等到深夜,始终都没见到同乡归家的影子……
  半夜里,郑大清被叫醒。原来,极度疲劳和饥饿的他,裹着棉被,不知什么时候躺在飘着雪的屋檐下睡着了。那晚,幸亏他被那位同乡的邻居叫到一间堆放煤炭的茅屋里,才免遭冻伤甚至被冻死的命运。
  后来,郑大清在那位同乡的工地上当了工班长,劳动一天能挣到5元钱。在那里,他除了吃苦干活,拼命读书,更细心学习管理经验。
  他意识到,光用力气打拼的天空是辛劳漫长而暗淡的,而用智慧打拼的世界才是长久稳固和光彩夺目的。
  三穷三富不到老
  书写“西北地区的奇迹”
  1986年4月,郑大清回到家乡,召集了40多个农民工来到新疆,拉起队伍干起了第一桩活。“只要我郑大清在,我们一定能再找到活儿干,一定能挣到钱。”郑大清必胜的信心感染着每一个人。
  然而,事与愿违。那些年,农民工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叫他们干活的那位老板,在年终携款跑了。郑大清承担了这一切,他挨个向工人出具欠条,他叫大家相信:“我郑大清这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要偿还你们的一分一厘,决不会让你们跟着我吃亏。”
  这年底,郑大清没能回四川老家和家人团聚。身无分文的他,在举目无亲的新疆度过寒冷的春节。
  1987年春节,郑大清依靠一个朋友给的5元钱,忍着饥饿,穿梭在各个劳务市场和建筑工地,了解信息,寻找机会,结交朋友。
  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迎来了1988年的春天,他和新疆制胶厂签订了13万元的厂房维修合同。他按时按质完成了全部工程,受到对方的称赞。接着,他又干了几个小工程,那年,他还清所有的债务,还有了几万元的利润。他也从一个根本不知道城市为何物的山村农民工,到最终了解了城市。到1990年,郑大清已经在乌鲁木齐市站稳了脚,资产达70万元。
  1990年下半年,郑大清花了20万元,在乌鲁木齐市闹市区租了一间大型地下室,开办了一家商场。他还瞄准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在乌鲁木齐市东郊投资开了两个煤矿。
  可是,天不从人愿。在这之后的两三年间,由于他人生历练太少,决策失误,导致两个煤矿连续破产。他的商场也因被人算计,最终落得血本无归。骤然间,他从一个百万富翁又变成了身无分文,还倒欠他人几十万元债务的穷光蛋。
  1995年,也是郑大清到新疆的第10个年头,在经历失败和成功,成功和失败之后,郑大清筹借到40万元,在乌鲁木齐市大西门地段,创办了新疆天地实业贸易有限公司。他推行“以仁爱之心管人”,倡导“企业管理亲情化”的理念,企业迅速壮大。
  1998年,郑大清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的种种困难,投资2亿多元,修建30000多平方米的“东方100商厦”。整座大厦从开工到正式营业,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这在商界被称为“西北地区的奇迹”。
  如今,新疆天地集团公司已积累近30亿元资产。2009年,郑大清以15亿元财富,荣登“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第698位。2010年,他以16亿元财富并列排名第902位。
  牢记母亲的话
  捐建75座桥梁
  郑大清富了,但他没有忘记家乡。
  2001年10月,他回到仪陇拜祭已去世母亲。当他看到家门前的小河时,又勾起了他痛苦的回忆,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一个夏季的一天,他和伙伴从学校回家,两个同学在大雨中过跳墩时,被急流吞噬了生命。母亲事后说,如果在河上架座桥,那该有多好啊。
  30年过去了,郑大清看到家乡落后的交通,心情沉重。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他当即决定无偿捐资,为仪陇县修建75座能通行汽车的公路桥,又取名“慈母桥”。
  “这些桥梁的竣工,接通仪陇县境内1010公里道路,56个乡镇、369个村、39万人受益,加快了全县公路村村通进程。”仪陇县交通局局长任学润说。
  郑大清常常感慨小时候因家里穷,没能受到良好教育。他感慨自己深爱的母亲因家境贫寒,无钱治病,而过早地离开人世。
  2004年,郑大清捐资近200万元,在仪陇新建希望小学5所,并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家乡优秀学生和救助特困生。
  一次,他得知一名年仅10岁的孩子患上骨结核病无钱医治时,慨然捐资10万元,使孩子得以康复。
  2007年,郑大清在家乡丁字桥镇设立“爱心基金”,为该镇220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150元至200元的养老金。
  同年,郑大清在“中国慈善榜全国爱心企业家”排行榜中名列第48位。
  当时,仪陇县决定以郑大清的名字命名他所捐建的桥梁、学校和街道,让家乡人民铭记他的义举。但他没有同意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说,“一个人将企业做大了,其实这个企业就是社会的。所以,他理所当然将他的一切财富回报给社会。”
  如今,郑大清创办的新疆天地集团中,仪陇人就有1000多人。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10627/39741309109049078.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8-8 10:33 |
郑大清创办的新疆天地集团中,仪陇人就有1000多人。

发表于 2011-8-8 10:33 |
郑大清创办的新疆天地集团中,仪陇人就有1000多人。

发表于 2011-8-8 10:33 |
郑大清创办的新疆天地集团中,仪陇人就有1000多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3-12 19:13
郑大清真是个好人,好人一路平安,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11-3 19:41
都是骗人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11-25 22:19
都是真实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11-25 22:19
都是真实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