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杨升庵转世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事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14 18:16 |只看该作者 |摸Ta一下
摸Ta一下

跟Ta聊天

加Ta好友

给Ta留言

Ta在干啥

串串门
串串门

Ta的微博

Ta是谁?

Ta的靓照

Ta的日志

Ta的主题

Ta的回复

Ta的分享

Ta的好友

好啊,你可以啊
——————————————————————————————————————————————————————————————————————————————————————————————————
呵,谢谢关注哈!

发表于 2011-7-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牧才是最成功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15 10:19 |只看该作者 |摸Ta一下
摸Ta一下

跟Ta聊天

加Ta好友

给Ta留言

Ta在干啥

串串门
串串门

Ta的微博

Ta是谁?

Ta的靓照

Ta的日志

Ta的主题

Ta的回复

Ta的分享

Ta的好友

杨牧才是最成功的人
————————————————————————————————————————————————————————————————————————————————
造成,还是那句话: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中年丧妻

我们都知道杨升庵的老婆黄峨,而且升庵桂湖里面的什么交加亭、全国最大古紫藤等都是以黄峨的名义介绍的,甚至还有黄峨馆。
但是有几个人知道,黄峨只不过是杨升庵的继室,而且,石榴、古藤等还不是黄峨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主要是因为黄峨比杨升庵的第一任老婆更出名,更有才,也更有背景的原由吧,与杨升庵的传奇都成了黄峨的专利了——也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位原配夫人还没有创造出什么传奇就去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升庵的原配夫人姓王,叫王研,是原礼部主事王溥(杨廷和的同年)的女儿。这门亲事也是杨升庵1岁左右杨廷和夫妻就给杨慎定下的(这也是正经八百的娃娃亲哈,真叫有其父必有其子),那时的王研已经三岁——“女大三,抱金砖”,他们也算是抱了个银砖,双方都是很高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幸的是定亲一年后王溥就致仕回乡,不久后生病去世,由于杨慎和王溥的女儿王妍都还小,而且彼此相隔数千里,这门亲事多年无人提起,几乎忘却了。杨廷和在儿子中解元后,该考虑他的婚姻大事时才想起这事。
     于是,杨廷和修书一封给杨春,请老爷子全权代理儿子的婚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爷孙俩是一个高兴一个忐忑——杨春高兴的是,孙儿总算要找媳妇了!杨升庵忐忑的是,自己的媳妇是什么样子啊?模样俊否?!
当然,不管是高兴也好,忐忑也罢,杨升庵还是按照四川的规矩把王家小姐娶回了家,而且在掀去盖头的一瞬间,忍不住惊叫一声 “白猫儿!”——王研其实很美!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升庵要庆幸,因为他比几百年后的郭沫若幸运多了,郭沫若娶了一只“黑猫儿”,所以逃离家乡去闯荡天下,让那结发妻子从到郭家第一天起就独守空房,直到老死郭家——这一点往好了说是要打破礼教的约束追求自由恋爱,往坏了说可就……就有损淳大才子的形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慎同学太幸运了,娶回一个大美女,不仅是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而且因比他年长还把他当小弟弟一样看待,让杨慎感到一种失去多年的母爱,将恋母情结移到妻子身上——谁说包办的婚姻都是不幸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婚两月后,杨慎便携王氏回到京师,一住就是几年。1509年还生下了他们的儿子耕耕——也是一个神童。不过可惜……以后再表。
正德八年(1513年),杨慎中状元后两年,杨廷和升任内阁首辅,但杨慎的继母、杨廷和的第二任夫人——喻夫人无福,就在这年病逝。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母也是母,杨升庵要为母守制三年,于是杨升庵打道回蜀,将继母的骨灰送回新都……
杨慎一家回到新都是八月,家院池塘荷花盛开,令人赏心悦目。杨慎几乎天天带妻子和幼子耕耕去池塘赏荷,给儿子背诵古人关于荷花的诗,称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杨慎突然想到,夏去秋来,池里荷花凋谢,只留残荷岂不令人扫兴?一时兴起,便在荷塘边广种桂树,一边为黄色金桂,一面为白色银桂,约有500多株,即成为后来的桂林。而这宅院出就成为了 “桂湖”。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榴阁前的石榴也正是那时王研和杨慎一起种的,桂湖大门内那两株全国最大的紫藤也是他们一起种的,还被杨慎称为“连理藤”。
当年杨府的桂湖花园,几经更名后如今成为“桂湖公园”,成为成都人秋日赏桂的好去处。解放后,桂湖扩大面积约2万平方米,新辟桂林,添建楼亭,复称桂湖。1959年,在桂湖建立杨升庵纪念馆。1961年,公布“杨升庵纪念馆与桂湖”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O年重新核实公布,定名为杨升庵祠及桂湖。一九九六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湖园林面貌不断更新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妍真可谓命运不济,种下的石榴成为杨慎继室黄峨之喻己之树,连理藤却成为杨慎与黄峨的可歌可泣的爱情象征,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正德十年(1515年),杨春老先生也因年事已高而去世了。
正德十二年(1517年),神童耕耕因患的猩红热被误诊为麻疹,去世了,年仅8岁。同年,王研因患肺痨(现称肺结核)去世。
不久,王研之母、杨慎岳母也因抑郁而去世。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5年之内,杨慎连连失去5位亲人,而且还包括至爱之妻与至亲之子!
唉,人生啊,真他Ma 的作弄人啊——状元杨慎都有这么多不幸之事,我就是工作多了点,休息时间少了点;吃的用的不合格的东西多了点,挣的少了点;碰上的地震啊、大风啊这些灾难多了点,碰上的好人少了点……还有什么值得不开心的呢?
推荐大家听听《甩饼歌》,知道得全面点也好增强点对这世界的免疫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慧眼识才“小座主”
有几人知道,何为座主?
反正我是活了30多年,好歹也算个文字工作者,也是近期为了写明朝这杨家的事,偶然知道了上个大概:科举制度下被录取的进士应拜谢谢主考、副主考,自认门生;彼此间称为同门,有一种特殊的友谊。这主考、副考就称为座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何为“小座主”呢?主考为座主副考为“小座主”吗?
非也,且听我细细说来——这个话题又要说到杨升庵身上来了。
所谓龙是龙,虫是虫。人家杨升庵是和一般的平凡年轻人不同——在经历了少年丧母、祖母在旅途意外离世的打击下,这小学生懂得了祖父、父亲用心良苦。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杨廷和因回新都为母守制3年,不久又传来叔父杨廷仪高中的喜讯,后来两叔父都回家为母守制,一家人难得清闲地一起享受亲情之乐,也算大团圆了。
这三年期间,杨慎在祖父、父亲及叔父的集体教育下,学业长进不小。他也在新都家乡入县学,考上秀才。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贯彻杨家一贯的神童培养政策——让神童更成熟、老炼后再考举人考进士,在杨春老先生的坚持下,小杨慎同父亲、叔父一起回到京城,不久就拜在李东阳门下,学业大有长进。
转眼杨慎要满18岁,19岁就要回老家参加乡试,中举后第二年就要在京参加会试。虽为神童,杨慎也感到有些紧张,唯恐不慎有愧家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