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周值,贪睡晚醒,甚是无趣,约柯、斌二人,寻云顶寨古迹。按邻水县志载,去城五里遥,西槽方向西天乡云顶寨有陈子昂及杜工部遗迹存,心常向往之,终成行。
众皆不知所在,边行边问道于旁之行者,寻迹而往。车行半晌,至云顶寨,寨名虽存,已不复记载中之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模样,只青砖平顶屋舍三五间,有一小妇人劳作家务,两小儿嬉戏庭院中。
前致问书岩及流杯池之所在,两小儿自告愿向导前往,出寨往左沿石板路斜下坡,林荫尽头,半山腰石墩之上,遥见石刻,未见路痕,随两小儿沿山腰踏青而上,至石台,近观书岩。
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字体已不复当初遒劲刚健,“書巖"二字,斑驳痕迹中显露诗圣沉郁顿挫风格,左旁为明嘉靖时邻水县令吴乾亨题“陽春谷”三字。志记石台上曾有四角亭,为当初寨中私塾授课之所,工部停留时亦曾于此授学童以诗文。亭已不存,只于石台上见凹入之石洞,应为当初立柱嵌入处。
站石台上远观四野,梯田鳞次,青竹滴翠,农舍含烟,天地尽览,果然一好观景处。
随两小儿顺坡而下,再上往云顶寨,于寨之右侧下,沿山脊而行,约一里道,前往流杯池所在,至一院落,老妪告之“卍”字河所在,从院落下十数步即是矣。
水流潺潺,竹林掩映中,“茂林修竹”四字隐约难辨,河对面杜工部亲题“曲水流觞”四字尚可辨析,“卍”字于河底刻痕深切,半为泥沙所掩。想当时陈子昂于此壮志未酬,孤身独酌,河床留迹;杜工部到此凭吊概叹,岩壁刻痕。千秋之后,圣迹模糊,小桥不存,唯翠竹青了又黄,河水涨了又退,一黄姓老者对岸河堤上述说先辈往事,千百代人在此繁衍生息。
卍字河对岸,有乡村公路通达,老者言可通往省道,原来竟有捷径可往来。
晚睡前,冥思一首以记之:
圣迹难耐千年幽
千觞不解万古愁
春来谷底寻唐意
青烟翠竹掩风流
注:按县志记,杯池拥翠、书岩夜月为邻水八景只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