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石庙 的帖子
云峰诗社:民国三十七年春(1948年),在鄢家乡绅周嘉禾的倡导下,邀约当地能文善诗的杨凯、周谦、杨伯屏、唐忠海、陈贵忠等人结集诗社,并谐当时鄢家岭上的“云峰寺”和“云龙书院”之意取名为“云峰诗社”,成为罗江县最早的现代民间文学社团。 诗社成员中有教书先生,乡间秀才、医生,也有乡公所的职员。诗社虽没有明确社长等职,但大家一直举荐诗才横益,卓有威望的周嘉禾领衔,推举当时供职于乡公所的周谦担任“记事”,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收集整理诗稿。闲遐之余,诗人们三五相邀,汇聚在“云龙书院”品茗抒怀,谈古论今,命题作赋,填词合歆,交流诗文或切磋诗艺,抨击时弊,借诗发愤,忧国忧民。 诗社从兴起到终止历时不到两年,成员从开始的三五人发展到最后的十余人,期间创作了各类体裁的诗词、歌赋、楹联百余首,还筛选其精品辑编成册,名曰《云峰诗草》,天长日久,诗集在碾转传阅中散失,诗人均已作古。1984年经抢救、整理搜录现存诗稿40余首,成为鄢家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云峰诗社”社址设在鄢家岭上的云龙书院,书院建于清朝末年,门庭两边一幅石刻楹联,“德性无殊,尽可希贤学圣;门墙匪峻,皆容入室升堂。”是当时鄢家岭上传授封建伦理文化和举行年度“乡试”的学堂,直到1949年冬月鄢家解放,人民政府将书院即改为第一所乡小学。1959年小学迁址后改作粮站,几经拆迁和“文革”“破四旧”的毁败,古色古香的书院已面目全非,只留下一对石狮墩置于鄢家镇人民政府大院,成为“云龙书院”和“云峰诗社”的唯一证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