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上的(单位和工作),人家不要我;人家看上我的,我又觉得不好。”拿着简历从招聘会场出来,大学生小吴有些失望,他说,找工作比找女朋友还难。而在大学生埋怨找工作难的同时,企业也直呼招人难、留人更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昨(22)日,由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乐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在乐山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举行,来自乐山市内外的110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3050个就业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803人,占提供岗位数的26.3%,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资料近3000份。
不满足 总想跳槽找更好的
昨日9时,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招聘会依然如期举行,不少求职者冒雨前来,招聘单位也纷纷将写明招聘岗位、条件、待遇的海报高高挂起。
去年,小吴毕业于成都一所大专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餐饮行业两个月的实习经验让小吴就业时再也不去考虑所谓的专业对口。“很累,工作时间又长,又没有发展前途,又容易让人看不起。”一连串的“又”让小吴不喜欢餐饮行业,他想找行政、销售类的工作,即使是普工,只要工资稍微高些,他也乐意。
转了一圈,小吴投了3份简历,但都不是很满意。“我换工作就是因为以前的工资太低,现在物价上涨太快了,月工资起码要1800元以上,最好能上2000元。”小吴说,他所投的行政和销售岗位薪资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要求。
记者发现,招聘会现场来了不少像小吴一样的跳槽者,大多是毕业两年左右的大学生,大都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更高的工资待遇、更好的福利待遇而不断跳槽。
很无奈 有的大学生易招难留
求职者的不断跳槽,让企业和单位也很苦恼。“有的大学生稳定性不强,特别是部分应届毕业生,招进来几个月就走,有的甚至几天就走。”现场一位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招聘人员表示,该单位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但真正留下来的不多。
高高挂起的招聘海报上,人力资源专员、行政助理、计算机管理员、会计、出纳等部分岗位并未明确提出工作经验要求,招聘单位也表示欢迎应届大学生应聘,但在选人时都持谨慎态度。“录用大学生后,单位要花费人力物力进行培训,但培训得技术熟练后,他们很多都会跳槽走人,给企业造成损失。”一位长期从事人事工作的招聘人员表示,应届大学生容易招,但难留。
采访中,不少招聘单位均表示,很看重大学生的稳定性,但大学生跳槽越来越频繁,让用人单位很苦恼。
很现实 工作实习经验都重要
据统计,在此次招聘会现场提供的3050个岗位中,管理岗位占1321个,技术岗位占1276个,服务岗位占453个。其中,大部分岗位应届大学生都可以应聘。
记者注意到,不少招聘单位下了血本,高薪聘请管理人员,如生产总监、技术总监、工程师、人事主管等岗位,有的年薪已经开至10万元。“高层管理人员一般不招聘应届毕业生。”一家招聘人事主管的企业的招聘人员表示,单位的高管人员一般都是从基层做起,所以大学生应该先打好基础,了解基层工作,才能全方位做好管理工作。
高新区一家企业的招聘人员表示,该企业看重应届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特别是假期实习。“实习可以接触社会,了解职业,通过交流我们可以知道求职者对工作的态度与看法。”该招聘人员说。
找原因 盲目就业后匆忙跳槽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罕的身份,反而变得有些尴尬,为实现就业他们盲目地找工作,缺乏技术含量又让他们不得不匆匆找下家。
“工资待遇、发展空间、办公条件、福利保障、企业规模……”从事十余年招聘工作的王先生称,随着物价的上涨,高校的继续扩招,以及80后、90后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频繁跳槽已经不再稀奇。王先生说,很多应届毕业生走出校园时缺乏准确的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随便就应聘一份工作,由于对社会的不了解,学生和员工身份的转变容易让其心态失衡,于是便匆忙跳槽。
“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喜欢稳定的职工。”王先生表示,因为大部分企业的用人机制都是从基层选拔管理人员,大学生不可抱着一蹴而就的心态,一下就想当领导,要先学会当基层员工被人管,才能当好领导管别人。
罗开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