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8楼[jfer]的帖子,我忽然想起一些更加令人感伤和感动的事: 汉源的围鼓,打得最红火的时间是在1992年前后。那时,几乎是一个星期,老一辈的“川协”成员们就要聚起来,在我现今住处的下隔壁,即《猴年围鼓》中的鼓师薛运鹏原来的家里打围鼓。当时,只要锣声一响,就会有很多人围到一起,街沿两边都站满了人。那种热闹的场面,是今天所难以想象的。 1997年,汉源川协的“川剧围鼓”活动达到了顶峰。由于关心者众多,影响也不小,不知是哪位川协前辈,竟然打听到了原“汉源川剧团”的名丑“张福和”在乐山,于是,“汉源川协”专门把张福和从乐山请来,包吃包住,盛情款待,得知老艺人张福和生活窘迫,家中相当困难,于是汉源川协的成员们纷纷解囊,凑了几百元钱,恭恭敬敬地送给张福和,并再三表示歉意。大意是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张老师理解……当时,我看见张福和高兴得象个孩子,连说不好意思,让大家破费了。大家能够记得起他,还能把他专门找来,他已经感到十分荣幸,大家这样瞧得起他,他这一生就算没有白活……其后,汉源川协的人们又专门买好车票,送张福和回家。 不久以后,在汉源川协的一次聚会上,我看见川协的人们一脸的凝重和哀伤,仔细一听,才知道说张福和已在乐山去世……一个曾经令汉源人为之倾倒的一代名丑,就这样在离汉源很远的地方,默默地离开了当年的观众和戏迷。消息传开,不少当年的戏迷和观众都不免扼腕而叹。 一个曾经为人们带来过欢乐和笑颜的人,一个曾经在那个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里给了人们以精神食粮的人,一个曾经充满自豪自信和乐观精神的老艺人,就在当人们的粮食足够饱肚,“精神食粮”过度溢出的时候,他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也许,就在他即将离开他曾经为之奋头,为之自豪过的艺术事业和这个世界的时候,正是因为“汉源川协”1997年的专门邀请和闻讯而来的观众对他的热情和厚爱,让他在临终前感到了一丝欣慰…… 如今,汉源川协的老人们,去世的也已经不少,即便还健在的,也大多都是七十以上的高龄老人了。狗年春节,当杨晓康的《猴年围鼓》在汉源电视台播出之时,他们一个个高兴得像孩子们得到了压岁钱般的奔走相告,又当听说“四川新闻网”“川剧论坛”对这事也高度关注,已处在风烛残年的老人们更是个个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可惜的是,老人们不会上网,不然的话,也许,他们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在这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