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雪竹

【一曲深沉的民艺挽歌】━━看杨晓康独立制作的音像作品有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各位一个好消息:

已同杨晓康老师联系上了。

发表于 2006-2-1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热切期盼一睹〈〈猴年围鼓〉〉风彩,并将作好收藏。

发表于 2006-2-1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切关注,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06-2-1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  !  .........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风在2006-2-9 22:23:00的发言:

感谢“野班”的辛勤工作!

即便看不到那电视——《猴年围鼓》,也感谢你。

我想最好大家都来想办法,联络上杨晓康。

他这样一个对川剧有深厚情感的人,若不上中国川剧网,太可惜了!

      的确如此! 

[em49]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阳渔樵在2006-2-10 11:22:00的发言:
    本人热切期盼一睹〈〈猴年围鼓〉〉风彩,并将作好收藏。

  的确很精彩!值得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红戏彩在2006-2-10 14:11:00的发言:
急切期待!谢谢!

  野笏版主这次辛苦了。

发表于 2006-2-1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个杨晓康哪有这么难啊,呵呵~

发表于 2006-2-1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惊喜”早日出现,我将继续密切关注!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风在2006-2-11 11:45:00的发言:

我有点搞不懂了,既然:

“狗年春节,当杨晓康的《猴年围鼓》在汉源电视台播出之时,他们一个个高兴得像孩子们得到了压岁钱般的奔走相告……”

这样一个在今年春节还在汉源电视台播出过的节目,找起来会那样困难;

联系上了杨晓康又没了下文……

我搞不懂了?!

  昨晚同他通过电话,一些“技术”问题和实际问题,正在研究和考虑之中:))相信川剧论坛领导和杨晓康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发表于 2006-2-11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点搞不懂了,既然:

“狗年春节,当杨晓康的《猴年围鼓》在汉源电视台播出之时,他们一个个高兴得像孩子们得到了压岁钱般的奔走相告……”

这样一个在今年春节还在汉源电视台播出过的节目,找起来会那样困难;

联系上了杨晓康又没了下文……

我搞不懂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28楼[jfer]的帖子,我忽然想起一些更加令人感伤和感动的事:

  汉源的围鼓,打得最红火的时间是在1992年前后。那时,几乎是一个星期,老一辈的“川协”成员们就要聚起来,在我现今住处的下隔壁,即《猴年围鼓》中的鼓师薛运鹏原来的家里打围鼓。当时,只要锣声一响,就会有很多人围到一起,街沿两边都站满了人。那种热闹的场面,是今天所难以想象的。

  1997年,汉源川协的“川剧围鼓”活动达到了顶峰。由于关心者众多,影响也不小,不知是哪位川协前辈,竟然打听到了原“汉源川剧团”的名丑“张福和”在乐山,于是,“汉源川协”专门把张福和从乐山请来,包吃包住,盛情款待,得知老艺人张福和生活窘迫,家中相当困难,于是汉源川协的成员们纷纷解囊,凑了几百元钱,恭恭敬敬地送给张福和,并再三表示歉意。大意是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张老师理解……当时,我看见张福和高兴得象个孩子,连说不好意思,让大家破费了。大家能够记得起他,还能把他专门找来,他已经感到十分荣幸,大家这样瞧得起他,他这一生就算没有白活……其后,汉源川协的人们又专门买好车票,送张福和回家。

  不久以后,在汉源川协的一次聚会上,我看见川协的人们一脸的凝重和哀伤,仔细一听,才知道说张福和已在乐山去世……一个曾经令汉源人为之倾倒的一代名丑,就这样在离汉源很远的地方,默默地离开了当年的观众和戏迷。消息传开,不少当年的戏迷和观众都不免扼腕而叹。

  一个曾经为人们带来过欢乐和笑颜的人,一个曾经在那个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里给了人们以精神食粮的人,一个曾经充满自豪自信和乐观精神的老艺人,就在当人们的粮食足够饱肚,“精神食粮”过度溢出的时候,他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也许,就在他即将离开他曾经为之奋头,为之自豪过的艺术事业和这个世界的时候,正是因为“汉源川协”1997年的专门邀请和闻讯而来的观众对他的热情和厚爱,让他在临终前感到了一丝欣慰……

  如今,汉源川协的老人们,去世的也已经不少,即便还健在的,也大多都是七十以上的高龄老人了。狗年春节,当杨晓康的《猴年围鼓》在汉源电视台播出之时,他们一个个高兴得像孩子们得到了压岁钱般的奔走相告,又当听说“四川新闻网”“川剧论坛”对这事也高度关注,已处在风烛残年的老人们更是个个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可惜的是,老人们不会上网,不然的话,也许,他们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在这里说……


 

发表于 2006-2-11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杨小康原是同事也是朋友.不知何时他突然消失了,再相遇时他已成了独立制片人,仍是一脸的坦然,一脸的执着.<猴年围鼓>就是那次小聚伴着餐馆的嘈杂先睹为快的.他说在汉源住了两三个月,为了拍这个片子.看过之后对这位老朋友刮目相看,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杨小康.

  有多少艺术种类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没人能统计出来.这种消亡今天仍在继续,而且被熟视无睹.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如杨小康们,在关注这些正在黯然逝去艺术,他们长着一双透视力极强的眼.虽然这种透视不能阻止那些艺术继续滑向黑洞,但是,他们为此所作的努力终究如同一首凄美的挽歌震颤着我们那根已经麻木的神经,令人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fer在2006-2-11 13:56:00的发言:
找个杨晓康哪有这么难啊,呵呵~

[jfer]与他曾是同事又是朋友,当然不难罗。但我们不一样,因当初他在这里时留的手机号卡已换,故而联系不上。至于汉源电视台,在哪拿到的光盘,问这个不知,问那个也不知,还真是怪了。不过,因汉源有关方面前几天正忙着其它事情,找人也不太好找,这才让我们花了不少冤枉功夫。好不容易才找到新的线索。费老大劲了。

发表于 2006-2-1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竹:

我决对没有丝毫责怪你的意思,感谢还来不及呢!

我只是感到我们的媒体信息的闭塞或者说是保守,我也有过类似经历;要到电视台找个东东,难!

没有熟人,哪个都懒得理你!找到熟人也不一定能拿到你要的东东。

什么都是版权……宁可死在库里,也莫让它活!!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风在2006-2-11 16:02:00的发言:

雪竹:

我决对没有丝毫责怪你的意思,感谢还来不及呢!

我只是感到我们的媒体信息的闭塞或者说是保守,我也有过类似经历;要到电视台找个东东,难!

没有熟人,哪个都懒得理你!找到熟人也不一定能拿到你要的东东。

什么都是版权……宁可死在库里,也莫让它活!!

枫风版主:我34楼的帖子是针对33[jfer]说的。他说:“找个杨晓康哪有那么难啊~~呵呵,”我这就跟他讲起这里面的原因来了。正像你说的,没有熟人不好办事。哪怕是一个街道的居民段主任(现在叫社区主任)那架子都不是一般的大呵!社会就是这样。也不奇怪。至于版权问题,这是我自己认为的。据我所知,杨晓康为了拍这片子,单是食宿费就花费不少,因为有个知识产权的问题,所以在未经他同意之前,若是在他同意之外的范围广为散发,这就犯忌了。因此,找电视台也不是拿片子的问题,是找杨晓康的联系方法。只要“川剧论坛”的有关负责人同他联系上了,如何满足网友的要求,这就会有答案了。

发表于 2006-2-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就是那个弄了一个挽歌的姓杨的家伙.简称杨歌.

既然是作品,就希望有人看,有人喜欢.

现在已和野芴初步商定,将<猴年围鼓>的短片上网浏览.

如有兴趣,我可以在成都小范围的展示观看全片.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37楼[杨歌]:

  到底做了多少个版本啊?我春节从汉源电视台看到的是短片还是全片?

 楼主| 发表于 2006-2-1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QUOTE:
以下是引用反扒民警在2006-2-13 0:58:00的发言:

看起来我是十分幸运的了……

我去年就看过这部作品了!

不错!!!!!!

   看来[反扒民警]也是[杨歌]的朋友哦!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啦~~

发表于 2006-2-13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我是十分幸运的了……

我去年就看过这部作品了!

不错!!!!!!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