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残联针对残疾人的身体局限,特别是留守残疾老人劳力局限,利用中山乡和永东乡得天独厚的山坡地草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最近与中国兔王——任旭平合作,采用“四川旭平兔业有限公司”的“巴地草创新扶贫模式”,首先在中山乡和永东乡建立“内江市东兴区残疾人兔产业扶贫基地”, 扶助贫困残疾人养兔创业就业、脱贫致富。 “巴地草”是四川的一种野草,只要给一丝阳光,给一滴水、一点土壤,它就能很快蔓延开来。“巴地草创新扶贫模式”,就是以“巴地草”喻意此模式的旺盛生命力,喻意用很少的启动资金来发展一个产业,辐射、帮扶更多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村帮村,户帮户”爱心传递,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无限的发展,通过提供技术、资金、种兔,实现农村残疾人家庭的可持续生计,实现农村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旭平兔业有限公司的“巴地草创新扶贫模式”是2004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的科技成果模式,现已推广到了一千多个县,培训学员40万名,上万名学员已是百万富翁,有52名学员受到团中央、国家科委、农业部、全国妇联的表彰。 内江市东兴区残联为切实抓好残疾人民生工程,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为贫困残疾人进行这种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模式。他们实行“公司+残疾人+基地”的扶贫模式,于9月25日至26日请中国兔王、“旭平兔业公司”董事长任旭平亲自对两个乡近200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通俗生动、易懂易操作的养兔技术培训,然后由旭平公司提供种兔、配套设备及技术跟踪服务。区残联首期免费发给两个乡40户残疾人贫困户每户10只共400只种兔饲养,并配套赠送养兔技术资料。受到帮扶的残疾人家庭一年内获益后有责任和义务以同等数量及相关技术传递给有意愿发展养兔产业、需要帮扶的残疾人家庭,以此使残疾人家庭一人创业,带动全家就业,带动片区残疾人自强自立,逐步改善农村残疾人生活。 东兴区残联将在建立中山、永东两乡残疾人兔产业扶贫基地经验的基础上,以“巴地草创新扶贫模式”在有需求的乡镇铺开,让更多的残疾人受到帮扶,得到实惠,实现东兴区部分残疾人家庭的就地增收和脱贫致富。(红杨、分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