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这一天又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团体等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尊老爱老之意。 然而,近年来,尊老爱老节却成了敬老院的老人们最遭罪的日子,因为各种学校、社会团体的人都会来帮助老人们做家务、洗头、梳头,这种情况旷日持久,后来竟然演变成了老人们每个重阳节都要洗好几遍脸、剪好几次头,照无数次相,弄得老人们苦不堪言,以至于有些老人提到送温暖就感到害怕,成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社会现象。 尊老助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何爱老敬老的重阳节演变成老人们的“遭罪节”?笔者认为,尽管现在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有部分人或团体存在把关爱老人当成作秀,当成自我的一种正面宣传,这就造成了在重阳节这天,敬老院的探望者不断,而平时几乎见不到人影。这些把敬老爱老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孝敬老人,爱老敬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一天两天就能体现的,难道老人们就只有在重阳节这天需要被关爱吗?其余日子就不需要关爱了吗?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笔者认为,党和政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倡导尊老爱老之风:一是敬老爱老贵在实效。关爱和孝敬老人,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除了节假日要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平时要着眼于老年人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特别是对困难、残疾、“空巢”、高龄等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要重点落实到实处;二是敬老爱老重在真情实感。老人需要的往往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如果仅仅是把敬老爱老当作一项“任务”,不能算是真正的孝敬老人,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时,还要更多地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关爱和疏导工作;三是敬老爱老着在长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老龄机构的建设,提高对老龄事业的经费投入,构筑中国特色的老龄服务、经济供养、健康支持、宜居环境等体系,使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