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方便、顺畅,弹指之间,就可以给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发送短信,人们坦言自己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然而,也有不少人对手机短信产生了爱恨交加的感觉,他们深陷垃圾广告短信的泥潭,这些短信不分时间地点骚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人们发出无奈的感慨:“这些垃圾广告信息何时才会不再出现。”
垃圾短信惹人烦
王女士正在上班,一声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她打开手机,里面的信息显示,“为感谢广大客户长期以来对某商场的惠顾,特于本周末举行大型促销活动……”王女士没读完短信就直接选择了删除。这样的商场促销广告、售房租房广告、新店开业广告、卖场打折广告……王女士平均每周就能收到十几条,有时遇到节假日,收到的垃圾广告短信就更多了。
“看了这些短信很烦!不看的话,万一是正常短信,又耽误事。”王女士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做着这些无聊的“选择题”。“这些短信几乎不分时段、场合对我进行骚扰,我却束手无策。”在王女士看来,垃圾广告短信每天考验着她的忍耐度,她对此类短信已由“厌”变成“恨”。
与王女士的经历类似,一直以来,赵先生保持着与垃圾广告短信的斗争,数十回合下来,双方各有胜负,如今赵先生也暂时摆脱了这些短信的骚扰,他的手机变得不再那么“热闹”。据赵先生介绍,刚开始,赵先生读到垃圾广告短信后就不厌其烦地按着删除键;再后来就是无耐地回复、恳求,“这些商业广告与我无关,我实在是没钱买,请你以后别再骚扰我了。”到最后,赵先生直接在手机上安装了手机安全软件,用软件拦截这些短信,定期对信息进行删除。
垃圾短信藏“猫腻”
面对这些无孔不入的垃圾广告短信,人们不禁要问,此类现象是否和手机用户的号码泄露有关?这些短信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发送到手机当中的……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找到一名通讯行业业内人士,据该人士分析,这些垃圾广告短信或多或少跟手机号码泄露有关。现如今,人们的保护隐私意识逐渐增强,但除了办理银行账户、购房、购车这类正规渠道交代自己的手机号码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经意地泄露自己的手机号码,比如在商场、会馆等场所办理会员卡时,就会泄露像手机号码这样重要的个人信息,而这些场所没有健全的措施来保护顾客的个人信息,手机号码也会轻易被他人利用。
该人士还告诉记者,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种现象是成为垃圾广告短信频频而至的原因。每逢商场、卖场以及其他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想要举行大型的打折、促销活动时,会利用一种手机短信群发软件,对所在区域的手机号码随机发送广告信息,以此来达到商家想要的活动效果。
如今,如何保护人们不再受垃圾广告信息的骚扰已进入很尴尬的境地,通讯行业没有执法权,垃圾广告信息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屡屡得手。无论人们怎样刻意保护自己的手机号码,但垃圾广告信息仍会随机地流入手机。
——··律师观点··——
强迫他人接受信息也属侵权
四川遂州律师事务所的尤鹏律师认为,个人生活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有权不对外公开,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本人的个人生活信息资料,未经本人同意而泄露或出售个人信息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若收到的垃圾广告短信涉嫌虚假违法等信息,当事人可追究发送者相应的法律责任。(记者 侯跃)
■相关链接
收到不良短信可举报
有关专家提醒市民,如果收到诈骗短信、垃圾短信和不良短信,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投诉和举报:
中国移动:10086999(短信)、10086(电话)
中国联通:10010(短信)、10010(电话)
中国电信:10000999(短信)、10000(电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不良和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12321(短信)、010-12321(电话)
公安机关报警平台:12110(短信)、110(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