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16|评论: 0

市文化馆参加“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业务培训班”小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1 08:08 | |阅读模式
9月15日,市文化馆赴成都参加了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业务培训班”。同时参加培训学习的还有来自全省各市州、扩权强县的非遗工作领导及工作人员共计138人,培训时间共6天35个课时,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同志主持了本次培训,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非遗司巡视员、四川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先后授课,9月21日下午培训结束并颁发了学业证书。
    本次培训班是四川省组织的第一次非遗工作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非遗保护的形势与展望”、“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实践”、“非遗普查及研究成果应用”、“非遗法解读”、“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与非遗保护”,涵盖了非遗保护实践操作、概念性理论、法律法规等诸多与非遗保护工作相关的全部内容,培训课目详尽,案例真实,讲解生动细致,具有很强的工作实践指导性和极高的理论指导性。
    培训期间,市文化馆非遗工作人员遵守纪律,听从安排,参加了全部的课时学习,认真听讲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通过积极与各位专家及兄弟县市进行交流比较,对我市非遗工作做了全方面的总结和评估,欣喜地发现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开发利用、文化馆管理作用、重点项目传承传习、宣传展示等方面的工作开展的卓有的成效,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特别是项目申报工作尤为突出,其搜集资料全面,项目定位准确,文本撰写专业,目前阆中国家级省级项目数量位于全省前茅。其项目申报文本被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誉为专家级专业文本,称赞阆中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对项目的发现和定位独具慧眼,对重要艺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的做法具有代表性和推广性。同时通过这次学习,也发现我市非遗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隐患,首先是对本区域内非遗资源的调查不够详尽。这些年来,我们只主抓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以那些尚存留于民间的编织(竹编)、小区域民俗、民间制作技艺等具有普遍性的非遗项目,还没有进行调查登记,致使这些资源随时都有消亡的危险;第二对我市已濒危的一些非遗项目如哭嫁哭丧、传统婚庆、阆中川剧、剪纸等的保护力度欠缺,没有有效地开展传承传习工作,这部份非遗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失传;第三对已消亡的项目如水车制作技艺、王氏剪纸没有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致使这些原本很珍贵很优秀的项目不能“起死回生”;第四,限于人力物力的制约,我市还没有建立好一个完善的全面的非遗资源资料数据库,我市数量众多的珍贵的非遗资源还不能全民共享。以上四点是我市非遗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以后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时需要改进和弥补的重点。
    通过这次专业培训,提高了参训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明确了以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更坚定了我们搞好阆中非遗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将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做成全南充甚至全省的推广性模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