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袭来,他多次痛昏死在工作岗位;一位副局长在他的追悼会上行长跪礼;一个账本记录了一个普通民警的勤政廉洁;几百本读书笔记见证他锲而不舍;一封远方来信让人们看到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同一内容的请假条让人肃然起敬!
用生命铸造警魂
-----追记通江县公安局优秀民警钱保文
本报记者李秀东
2011年5月15日,通江县城许多市民自发地来到殡仪馆,他们来送一个人的灵魂远去天堂,其中,最远的有来自几十公里外的瓦室镇和新建乡的普通老百姓,他们鞠躬默哀,在吊唁的人群中既有青年学生、干部、公安干警,也有“背二哥”和一些老人。突然,人们看到,通江县公安局副局长张春在悼念仪式上,在死者的灵前长尝一个跪拜-----
这个备受哀荣的人,就是钱保文。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一位普通的人民警察,今年五月,终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以他59岁的生命和毕生的忠诚铸造警魂,他的名字,既是通江公安干警心中的痛和爱,更是全体战友的精神标杆。
他把工作看得很神圣------
他把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这不仅是一句誓言的履行,一份责任的肩负,更体现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一位公安民警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疼痛又袭来了,豆大的汗珠挂在钱保文的脸上。他用双手在办公桌上支撑着,也不顶事。于是,他蹲了下来,拉开了马步,也许疼痛会慢慢地消减。这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是儿子钱益搀扶做他来到办公室的,多年了,每次到办公室都是轻轻松松的,为什么这次腿像灌了铅一样?一步一停,一步一停,从一楼到五楼,他几乎是爬着上来的。他打算今晚把卷宗看完,把法律文书签批出去,明天就到成都华西医院去把自己的病情彻彻底底地检查一次。把病治好了,再回来站好最后一班岗-----明年他就要退休了,让自己从军营到警察这个人生写上完美的句号。
之前钱保文是不知道自己患上癌症的,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国防身体,一点小毛病,可能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他的工作中,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没有病。56岁的民警杨述敏是他的老战友,他说,现在不好找像钱保文这样的人了,他对自己的工作,从来都看得很神圣!他的心中,工作就是责任。他从来不讲价钱,什么工作都主动干,抢着干,而且很严谨!
这是他十年军旅生涯养成的良好习惯。1953年,钱保文出生在通江县新建乡。1972年12月刚满18岁的他应征入伍,在沈阳军区81882部队服役,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多次立功受奖。10年的军旅生涯,火红的青春岁月,磨砺了他坚忍不拔、敢于破难、刚正不阿的性格。
1981年6月钱保文转业分配到通江县公安局。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社会治安相对复杂的瓦室镇派出所当所长,一年四季除开栽秧打谷外,他都在所里值班,包括每年的春节,他要排查全区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要确保一方老百姓平安。一遇到突发事件和治安案件,第一个出现场的人就是他,他的一个黄色的军用挎包内,经常装着的是他的三件宝“手电、洗脸帕、牙刷。”无论是酷暑天气还是大雪封山,只要一有案情,他都要出警,1997年,楼浴溪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他第一个赶到现场,问笔录,查案情,熬了几天几夜,直到把犯人抓着。(记者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死者家属写来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对当时的场景进行了再现。)
钱保文是以敬畏的心情对待工作的,他把工作看得很神圣。有一句话,他常常挂在嘴边:“干好每一件事情,不要拉稀摆带!”严肃、严谨,不光是他的工作作风,也是他生活的写照。
因为他常常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所以他谦虚好学。在他的遗物中,几百本读书笔记见证他锲而不舍。1982年2月,钱保文转业到通江县公安局预审科工作。从部队迈进警营,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对知识简直是如饥似渴,他向书本学习,翻阅资料,手抄笔录;他向老前辈学习,学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实践经验;他在工作中学习,对每一次办案的经验得失写成日记。那些日子,他白天伏案,一边审查卷宗,一边学习;夜晚,在挑灯夜读,挤时间“充电”。
没有礼拜天,没有节假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短的时间里,他成了当时预审科的顶梁柱,那超强的业务能力,那扎实的文字功底,那些在他笔下隽秀的文字,是他勤于学习、精于专研的最好证明。他常说,一个公安干警,如果没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怎么能够保证工作万无一失?
因为他对工作怀有敬畏之心,所以他更加工作中的很多细节,他的办公室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窗明几净的,上班,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一定是他,擦灰扫地、整理资料,从不迟到;伏案,办公桌上码得等身的卷宗,他不急不燥地翻阅着,逐字推敲,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下班,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是他,关门闭窗、检查电源,是那样心细。深夜,办公室的灯如果还亮着,十有八九都是他在加班。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哪里突发事件需要他,他总是随叫随到。自“执法规范化建设”实行网上办公以来,50多岁的钱保文率先学会了上网打字、网上审核。直到他离开工作岗位,他的数字身份证使用近5000余次,在全局是最高的。
从警30年,审阅卷宗数千件,惩处犯罪分子无数。59岁,却仍然坚持在一线岗位,却仍然保持着30年一直不变的习惯:每天上班来得最早、下班走得最晚。他把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这不仅是一句誓言的履行,一份责任的肩负,更体现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一位公安民警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通江县的公安系统中已经等得了发扬光大。宕江派出所民警王波回忆说,钱叔叔对他们这些小字辈最大的帮助就是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他们。“每当在案件的侦办中遇到疑问,我们总是第一个想到钱叔,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节假日,只要我们一个电话,他总是毫无怨言的赶到派出所来指导我们办案,陪我们熬夜。有时候我们实在不忍心看到他那么辛苦,让他早点回家休息,他总是说,不着急弄完再说。记得我们曾经和他开玩笑说,钱叔你几乎成了我们宕江派出所的专职法制审核员,你还不如直接到宕江派出所来上班,你还可以少跑一点路。他总是说,在哪里上班都一样,你们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只要你们需要我,我愿意将我的工作经验教给你们。”王波一边讲述,一边流泪。
近年来,由于新进民警较多,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审核难度增大难度不说,有些民警因为业务能力的局限,犯罪证据锁定不到位,不能将犯罪嫌疑人及时绳之以法,他往往感到恨铁不成钢,可当这些“小兵”们向他请教时,他又端茶递水找凳子,长辈般慈爱的讲授要点、传授方法,引导你找出问题,思谋解决的办法。由于他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底蕴,他成了通江县公安局业务培训的“教授”,以他从警几十年的经验和深厚的法律素养来说,为民警们上一堂课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他没有把这个工作当成是一种任务来完成,仍然认真备课,从不敷衍,毫不保留地传授办案方法、技巧与心得,努力在质量上做文章,生怕落下一点点细节。他要让新来的民警们明白一个道理:对待工作一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要对工作心存敬畏之心,人的一生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精于钻研。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对得起人民警察这个光荣的称号!
一封远方来信见证“警民一家亲”
附:在清理钱保文的遗物中,记者意外的发现一封从雅安市天全县的来信,写信的人名叫沈丽君,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通江县公安局各位领导及钱保文警官:同志们好。作为宁德军的妻子,我代表我们全家,对您们在宁德军一案中付出的艰辛,以及表现出的高风亮节,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一个弱女子,千里迢迢,寻夫于人地生疏的大巴山深处的通江,茫茫人海,浩浩世间,哪里能够得到丈夫的消息?危难之中,我求助于您们,您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使我心中有了信心,也有了依靠。认真听取了我的申诉,接下来的几天里,你们迅速组成了专案组,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侦查,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终于查清了案情,查明了真凶,使宁德军被害案水落石出,老宁地下有知,他也会感激您们为他伸冤报了仇。最难忘记,为了查明案情,无数干警闻警而动,冒着三四十度的高温,四面出击,寻访线索;最难忘记,为了捉拿凶手,您们动用了相当的警力,在酷热的天气里,翻山越岭,不辞辛苦;最难忘记,为了寻找被害现场,您们攀爬令人生畏的悬崖险坡,置个人安危与不顾,甚至中暑昏倒也绝不退缩;最难忘记,老宁遗体火化时,您们亲临火化场,为老宁送行,并给我们以诚挚的安慰。无数个酷热难当的日日夜夜,看到干警们汗流满面,疲惫不堪,饥渴难当,我们递上香烟,买来饮料,请他们吃饭,均被干警们一一谢绝。他们对我们说:你们遇到不幸,长途而来已经不容易了,不要破费,钱留着还有用。为了最后抓住凶手,许多干警日夜执勤,奔波劳累,一身正气,令人敬佩。直到昨天(10月20日),您们还打来长途电话,关切地询问我的近况,安慰并鼓励我好好地生活。这一切的一切,真是令人感动万分,真正是百姓心中有杆秤,热血铸就金盾魂。在如今的经济大潮中,有人见利忘义,有人趁火打劫,有人道德滑坡,有人良心泯灭,但是您们救民于水火而万死不辞,顽强作战,纪律严明而高风亮节,都是我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的。这是精神文明的楷模,这就是人民警察的风采!有了您们。人民有依靠,国家有希望。
老宁已经安葬,他可以安息了,孩子们也已经正常上班和学习了,我也会好好地生活下去。我要教育孩子们好好工作,好好学习,报效国家,报答您们给予我们全家的难以忘怀的恩德。感谢党培养了您们这样优秀的好警察 !
致以 最诚挚的感谢!
雅安地区天全县中药材公司
沈丽君 1997年10月21日
母亲,我来生还要回家来给你栽秧打谷
在钱保文的遗物中,记者意外见到十几张同样内容的请假条,内容是这样的:“局领导:因农忙季节,我需请假5天回家帮母亲老年人栽秧,希望批准为盼。此致
请假人:钱保文。2005年5月25日。”落款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大巴山农村栽秧打谷的时候。每年农忙的季节,钱保文都要回老家去帮助母亲。这已经是几十年的习惯了。对他来说,对慈母的孝敬,是他一生的遗憾。2011年8月11日,记者见到钱保文80多岁的老母亲,提起她的儿子,老人泪水长流:“我儿苦啊,他6岁就离开父亲,我20岁就守寡,一步步走到今天,苦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白头人送黑发人,钱保文的母亲回忆说,她未满30岁就死了丈夫,为了四个孩子的成长,她一直没有再嫁,59年大饥荒的时候,她吃草根、吃树叶、喝凉水,也要省下一点米汤喂孩子,娘母在一堆,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
这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由于她的言传身教,儿女们在生活中和以后的人生中都十分争气。她至今记得1972年 的冬月14日,是她感到一生中最有尊严和最高兴的日子,儿子穿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戴着大红花,在村里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中走向了部队。“儿子读书成绩好啊,他一直像个女娃儿,不胆大。从小学读毕业,又读初中,最后推荐他去部队当兵,你看,是多骄傲的事啊!”在母亲眼中,钱保文是孝子。他的孝不光是在物质上对母亲好,最重要的是他让母亲对他感到骄傲-----这也许就是他要努力工作,在社会上赢得好名声的原动力吧!
钱保文的儿子钱益说,他父亲每次请假回老家几乎都是走路,也许他觉得走路回家才更能够亲近泥土,更能够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回到老家后,他与乡亲们一起下田栽秧,两腿黄泥;与亲人一起收割稻谷,一阵清香。在他老家的乡亲们都知道他朴素、和蔼可亲。每年栽秧打谷按时回家帮助母亲,几十年他已经形成习惯了。
他在母亲身上学到了坚强、坚韧、善良,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他也知道母亲一生的艰辛,就是为了希望儿女们能够在社会上有好名声!所以无论是在乡镇派出所还是在县公安局,在任何岗位他都是爱岗敬业,都是珍惜自己的荣誉。他的同事们以他为榜样,这绝不是偶然的行为。
钱保文的80多岁的老母亲告诉记者,她虽然悲痛,但也很自豪,儿子没有给自己丢脸,儿子在部队争气,在地方也很争气!
直到今年过年,他告诉母亲自己腰痛、全身痛,母亲才责备他:“国家要报销医药费,你为什么不去检查一下呢?”
他原先一直以为自己得的是骨质增生,一直在做牵引和理疗,这点小问题,一抗就抗过去了。在单位痛得实在熬不过去了,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劝说下,4月6日,钱保文到成都华西肿瘤医院检查发现是癌症晚期!这个从不流泪的汉子,哭了:“几十年为了工作,没有好好陪陪母亲,病好后,退休了,一定好好陪陪母亲,让她安享幸福的晚年!”在医院,他一直攥着床栏杆,他要治病,他要治好病回老家孝敬母亲!
“母亲,我来生还要回家来给你栽秧打谷,我要好好孝敬您老人家!”
他对清正廉洁很敬畏------
他清贫、平凡的一生诠释着一个农家子弟、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人的道德良知和人格尊严。
在钱保文的遗物中有两个账本,一个是《通江县公安局法制科印件清单》,一个是瓦室派出所建设账目清单(包括集体伙食开支账目)。从这两部账本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清贫、正直清正廉洁的人民警察形象。
在56岁的民警杨述敏眼中,钱保文是个最讲究的人。杨述敏说,钱保文的卧室一直像部队一样,被子叠得像“豆腐块”,整整齐齐,背包整整洁洁的,长期穿一双军用胶鞋,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他一直保持着传统军人的作风。
回到城里后,他依然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蓝衣衫,他对自己节俭,用公家的更节俭。自从实行网上办案以来,各单位的文书材料基本上都在法制监督大队打印,每月支出增加了许多,法制监督大队准备将打印机停用,他却说:“我们节省一些,给基层同志多些方便,我们换不起原装墨盒,我们可以请专业人员加墨,减少成本。”于是他便多了一项工作----照顾打印机,联系换碳粉的人。
通江县公安局法制科副科长张志伟说,钱保文是他的第一任领导,也是他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一起共事20多年,对钱保文他是敬佩有加!张志伟说钱保文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从小养成的,他的父亲死得早,一家人全靠母亲艰苦操持。几个妹妹读书、成家都是靠他,他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全靠他节约工资帮助全家。他有一支灰色的英雄牌部钢笔,是在部队被评为优秀学员的奖励品,他用了几十年,临死之前依然用这支钢笔签批法律文书。83年外出打拐(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活动)在江苏一个小镇买的一把兰花花折叠伞,跟随他下乡办案十多年,回城后一直还在使用,2007年夏天,这把折叠伞伞柄断了才退役。他的衣服除了警服外,真还没有一件自己拿钱买的便服,他的便服就是把过去的蓝色服装当成便服穿,没有一件体恤和汗衫。他的钱几乎全部是为了帮助自己的亲人。他的遗物中,专门有一箱子衣物,那是崭新的警服和警用皮鞋!他唯一的一件体恤衫是58岁生日时,儿子媳妇给他的礼物。对私、对公,他节俭而不奢侈浪费,对同事、朋友和乡亲,他又是有求必应,尽力而为。90年代,在瓦室派出所,每年春节期间他都要给同事的孩子拿压岁钱,10元、20元不等。回到城里,不管哪个同事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他都毫不犹豫地凑分子,5.12汶川大地震,他积极捐款捐物,并且缴纳了特殊党费。在经济上他可以说是清正廉洁的典范,90年代,在瓦室修派出所办公楼,他亲自施工,亲自管账;为了节约一分钱,他亲自上山去买木料,他把单位的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了刀刃上,每一笔帐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离任审计时,全县八个派出所只有瓦室余额2.8万元。这在全局是唯一的一个所。在钱保文的遗物中,记者找到了一张他们同时期的工作奖分配的原始记录:钱保文、杨述敏、张志伟、张庭阳四个人共分664.88元,工作奖每人50元加10元过年费。杨述敏给记者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是在修派出所办公楼那一年,一个包工头愿意无条件的承担上一段包工已经给付的5000元现金,当时如果把这5000元当做他们的辛苦费分了,是谁也查不出来的。钱保文知道这一情况后,坚决不同意做辛苦费分配,而是在明细账里做了说明,为公家节约了一大笔开支。
钱保文办事很讲原则,他常常说,法制就是依法办事。依法办事要求讲事实、讲证据。2006年,他侄儿在通江县城酒厂沟搞废旧收购,当时有十几个盗窃移动基站空调外机铜管的犯罪嫌疑人将赃物销到该处,他侄儿明明知道这些东西是偷来的,也收购了部分东西,他就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类案件,情节如果不是特别严重,是可处理和可不处理的。他主动要求回避,有同事劝他去找领导说个情,免于处理,他坚决不同意。后来,依法处理,他侄儿判了一年徒刑(缓刑)。他的亲戚知道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铁面包公,也没有找他的麻烦。 有很多同事感慨:他的正派正直现在一般人很难做到了。2008年为了解决老同志子女就业问题,局里准备拿出几个工勤编,让老同志的孩子进入工勤系列。钱保文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去争那有限的名额,而是让他自食其力,做一点小生意维持生活。
2005年,为了工作方便,科室决定出100多元为他买一个小灵通,他不干了,说,自己白天在单位,晚上在家里,家里有座机,工作上随喊随到,要什么小灵通啊?最后,实在拗不过,就自己花钱买了一个小灵通,他视为珍宝,一直使用这么多年。2009年的时候,局里奖励他一部手机,他却一直未用,直到在清理遗物时,才发现这部手机与他那满满的一箱荣誉证书放在一起。
钱保文上有老母要赡养,还有上大学的儿子要抚养,妻子也无固定工作,除了每月的工资,再没有其它的收入。他当过派出所所长、预审科长、刑警大队长、法制科长,应该说是重要部门,小有权利,但他却从来没有过以权谋私、捞取好处的行为。
钱保文常说:“我们这些干部,从农村走出来不容易,要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做事,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母亲和培养我们的党!”,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朴实得像大巴山上的一棵树,在岩石上艰难的生长,却用绿荫给一方百姓阴凉。他清贫、平凡的一生诠释着一个农家子弟、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人的道德良知和人格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