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阆中,借用张飞之名已是一种文化现象,张飞牛肉、张飞酒、张飞豆干、张飞井、张飞柏、张飞宾馆、张飞戏曲、张飞典故、张飞谚语、张飞地名和遗迹……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古城阆中游览张飞庙,祭拜这位三国英雄。 今年国庆期间,闭馆维修了3个月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古城汉桓侯祠重新对游客开放,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前来祭拜历史上的三国英雄——张飞。
公元221年,被部下杀害的张飞的遗体被送往墓地安葬。作为三国时蜀汉的开国功臣,张飞被刘备派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7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张飞死后,被追谥为“桓侯”。阆中人慕其忠勇,在其墓前建起祠庙,以示怀念。
唐代阆州刺史崔善在《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中载:“自侯死五百余年,土宇几更,墓田如故。”
北宋文豪曾巩在《桓侯庙记》中道:“有张桓侯之冢,至今数百年而庙祀不废,嘉佑中,比岁年熟,阆人以为张侯之赐也,乃相互率钱治其,大而新之。”
清嘉靖年间,阆中张飞庙被列入国家祀典。
现张飞庙已成为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一组四合庭院建筑群。1986年,阆中被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张飞庙和张飞墓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伫立在墓亭前,只见墓亭四角翘起,墓亭两侧门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抔土郁葱茏,笑遗臭曹瞒,邺下几曾留遗冢;名园绕花竹,俨瓣香召伯,巴人犹自咏甘棠。
墓亭两边的木栅内,陈列着铁矛、钢鞭等,已锈痕斑斑,相传为张飞所用之物。睹物思人,不禁让人想起《三国演义》中张飞跨骑乌鬃马,手执丈八蛇矛,当阳桥头一声吼,几十万曹兵不敢近前的英姿。
从墓亭侧边石拱门出去,就看到了墓冢。墓冢高约8米,面北长42米,东西阔25米。坐北朝南,面向嘉陵江,全用黄色沙土垒成,宛如一座椭圆的山丘,雄踞于一块开阔的平地上。
墓周全用长方形石条砌成,每层上下束腰,中间突出。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墓前两棵苍翠的香樟树,分外刚劲挺拔。听当地人说,逢六月雨季到来,此树便七枝生烟,直冲霄汉,一至起风之夜,那墓阁便发出一片呜咽之声。
如今,张飞庙中,张飞塑像前的长明灯不灭。传说南宋时,嘉陵江涨大水,洪水淹到阆中西门口,张飞英灵显现,只见他把丈八蛇矛往江岸上一戳,立即出现了一条丈八宽、丈八深的壕沟,将洪水疏走了。
1941年8月,36架日本飞机轰炸阆中,张飞墓上突然升起朵朵青烟,顷刻化为漫天浓雾,致使日机寻不到目标,将260枚炸弹,投进了嘉陵江。
这些传说,寄寓了后人对桓侯的崇敬。如今,在阆中,借用张飞之名已是一种文化现象,张飞牛肉、张飞酒、张飞豆干、张飞井、张飞柏、张飞宾馆、张飞戏曲、张飞典故、张飞谚语、张飞地名和遗迹……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古城阆中游览张飞庙,祭拜这位三国英雄。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11104/6857132041895959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