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ansentony在2006-3-27 17:53:00的发言: 跟《阖宫欢庆》是一起的吗?最后的大悲剧结局如何? 《庆云宫》是讲南朝梁武帝萧衍与其夫人郗氏的故事。 据元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二记载,梁武帝夫人郗氏生性酷妒,死后化为巨蟒,通梦于武帝。武帝于是制定《慈悲道场忏法》十卷,礼请高僧举行忏礼,夫人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其忏法流行于世,称为《梁皇忏》。武帝也亲自披阅经藏,撰成仪文,依之而修设水陆大斋,恩及所有水陆众生,流传至今,仍为佛教徒所遵行。 《阖宫欢庆》与《别宫出征》都当属全本《庆云宫》(亦名《郗氏醋》)中的一折。 《阖宫欢庆》在前,《别宫出征》在后。 南朝自宋明帝开始奉佛,当时的君主大都是佛门弟子,至齐、梁、陈三代更迭递嬗,佛教也逐代兴隆,尤其梁武帝信佛之深,旷世罕有,他在位期间,南朝佛教的兴隆达于极点。 在南齐末年天下大乱时,萧衍原本镇守湖北襄阳,后来入京称帝,为梁武帝。早年博读经书,通达儒道之学,才华过人,下笔成章,出口成诗。称帝之后,每日公暇之余,开讲经史儒学,史书上记载他的生活是:“饮食只吃豆类的汤和糙米饭,身穿朴素的布衣,宫廷中也不设音乐。”可见他简约清廉的形象,确实是千古以来所少有。由于武帝笃信佛教,为政宽厚,因此,史书称赞梁武帝是南朝中唯一的贤君。 在中国佛教史上,谈到护持佛法的帝王时,虽然有所谓的“十帝”之称,但其中真正信仰佛教、通达佛教教理、断绝酒肉、重视戒律、举行法会、建造寺塔、亲疏经义、讲说佛经、实行舍身,并且以菩萨道之心实行“佛化治国”的帝王,只有梁武帝一人而已。 武帝最初研究儒学,既而信奉道教。称帝不久,渐被佛教高妙的教理所摄服,因此在天监三年(五○四)四月八日佛陀圣诞,率领二万余人,宣布舍道奉佛;天监十年,制定断酒肉文;天监十六年,敕令废除宰杀牲畜以行祭祀的惯例,宗庙的供奉品,一概以蔬果代替;同年十月,废除天下道观,敕令道士还俗。 武帝屡次开设无遮大会、平等大会、盂兰盆会,尤其在大通元年(五二七)、中大通元年(五二九)、中大同元年(五四六)、太清元年(五四七),前后四次舍身同泰寺,升法座,为四众讲经。群臣奏表上书,称武帝为“皇帝菩萨”,并且以一亿万钱奉赎,迎请武帝回宫料理朝政。天监十八年,武帝从惠约禅师受菩萨戒,当时,自皇太子以下受戒者,多达四万八千人,参加观礼的缁素大德则有十几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