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近日,从新闻中得知,遂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即将迎来国家考核组的检查验收,但遂宁开发区垃圾中转站附近的居民却依然整天被噪音和臭气包围,我们从去年以来多次向开发区管委会、市长热线、市长信箱联名投诉,但开发区管委会向市长信箱回复以及向居民代表承诺的整改事项根本不落实,敷衍推诿投诉群众,市长热线工作人员也多次进行督办,但开发区管委会根本“不买账”,他们也只得劝我们另想办法。我们按正规渠道反映我们的诉求,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没想到问题没得到解决,反而激发了环卫工人同附近居民的矛盾,环卫工人公然说:“既然要告我们,我们故意要把声音弄得大大的,看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甚至辱骂附近居民“这些龟儿子,有眼无珠,买房子的时候不长眼睛,该被遭”。附近居民听不过意,和他们理论几句,有个别环卫工人工人居然威胁我们“我反正是坐过牢的,你们的小崽儿要注意到点”。迫于无赖,只得求助于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以及敢于正义直言的新闻媒体。具体情况如下: 遂宁开发区垃圾中转站位于江景天下、博源小区、滨江雅居几栋居民楼中间,它规划落后,建筑设计不符合有关标准,加之污染控制和噪音控制的设施和措施不到位,臭气熏天、噪音巨大,给附近几百户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迫切需要整体搬迁。 一、规划严重落后 该垃圾中转站在建筑结构、设施设备、降噪防臭措施等很多方面根本不符合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公告(建设部公告第178号 2003年9月10日)和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20号)的有关要求,如以上规范明确规定:小型垃圾中转站与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为大于等于8米,绿化隔离带要大于等于3米,绿地率应为20%-30%,但该垃圾中转站与江景天下10棟仅一墙之隔,且未设置任何绿地面积和绿化隔离带,根本不符合有关规定,也不能满足环境、消防和通道要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强制性条款6.0.6款规定:环境卫生车辆通往工作点倒车距离不应大于30m。在环卫车辆必须调头的作业点,应有150㎡的空地。该地段不仅是人口稠密区,而且车辆进出和调头只能在两小区之间通道进行,严重影响着附近居民和学生的出行安全。如按有关规定,垃圾卸料、转运作业区应配置通风、降尘、除臭系统,并保持该系统与车辆卸料动作联动,但该垃圾中转站在卸料、作业时根本未采取任何的降尘、除臭措施,任垃圾暴露在空气中,散发着臭气,污染着空气;也未按有关要求设置积污坑和排水管道,经常污水横流,淤泥遍地;垃圾车也破旧不堪,锈迹斑斑,一路走,垃圾一路撒落。 二、噪音严重扰民 开发区垃圾中转站由于其与附近建筑物未达到有效的间隔距离,加上未采取任何的降噪措施,所以从凌晨5:30左右一直到晚上8、9点,附近居民便被巨大的噪音所包围,一是压缩机器的巨大轰鸣声;二是汽车猛轰油门,乱鸣汽笛喇叭声;三是环卫工人高声谈笑、乱扔、乱砸声。噪音严重超标,特别是凌晨噪音让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着我们的休息和健康。开发区环境保护局10月20日给市长信箱和投诉群众回复,说“为了减轻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他们从今年4月就对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冬季早上7点开始作业”,但截至12月3日,他们依然是早上5:30便开始作业,根本不落实,我们多次向开发区反映,根本没人理;向市长热线反映,他们说,市长热线只能督促,开发区不落实他们也没办法。 三、臭气严重扰民 垃圾中转站没有按有关要求设置任何的绿地面积和绿化隔离带,也未采取有效的降尘、除臭措施,配套的运输车辆也不完全具备良好的整体密封性能,更未设置收集和处理转运作业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和场地冲洗等生产污水的积污坑,加之环卫工人经常直接将垃圾倾倒在地面进行分拣,并且当街冲洗环卫车,所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特别是夏天,苍蝇乱舞,臭气熏天,令人作呕,过路的人掩鼻而跑,附近的住户只能紧闭窗户。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强烈要求: 一、该垃圾中转站既不符合有关规范,也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更侵犯到了附近居民的权益,潜在着很多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迫切需要整体搬迁,开发区管委会今年4月已向居民代表承诺搬迁却迟迟无动静。 二、在尚未搬迁之前,责令有关部门: 一是增添必要的降噪防臭措施,如绿化隔离带、积污坑、除臭剂等,实施封闭作业,降低噪音,减轻臭气,保持干净整洁; 二是调整作业时间,减轻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最迟早上7:00开始作业,中午12:30至3点不准作业,晚上不超过6:30停止作业。 三是加强日常管理,搜集垃圾的车应进行封闭,不得沿途洒落垃圾,禁止暴露选拣垃圾,严禁当街冲洗车辆,严禁驾驶员猛轰油门,乱鸣喇嘛、汽笛,严禁环卫工人高声谈笑、肆意抛扔重物。 四是对敷衍市长热线交办件,推诿投诉群众的开发区有关责任人按照(遂市府函【2008】197号)文件公开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