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多时,来凑个热闹。对成渝两地,本人中立,因为在重庆解放碑周围住了10年,然后在成都工作了两年。上周有机会故地重游,希望重庆可以变得更好,可以说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从沙坪坝建大门口承261,走嘉陵江边到临江门(应同行朋友的要求坐公交,本想打的的,因为小羚羊便宜啊!因为我说过重庆一些大巴上的服务比成都好多了,他们也感慨,说那个售票员就是个小号空姐,哈哈哈)。一路上,本人唯一的感觉就是根本就不曾离开过,这些都是太熟悉的地方了啊。但心情却十分的沉重,主要见闻如下: 1. 先过杨公立交,当年号称西南最大的立交,桥实在不壮观,可怜的是桥边的居民楼,最近的窗户离桥面还不到一米,桥下面也有房屋,可居然没有隔音带,他们怎么受得了啊?(以前没这个意识,在成都看到很多高架桥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段都有隔音带)。 2. 李子坝-红岩村一路上,江景房还是那么破旧,虽然有了些新的高楼建了起来,但基本上说不上有社区的感觉,前面是条烂马路和荒山坡,后面是遥不可及的嘉陵江(不知道他们晚饭后想出去散步该怎么走?)。听说李嘉诚同志来了,但愿这一带能好起来。坐我后面的两个中年妇女用很粗旷的重庆话在聊房价,这里的房价也就3000左右吧,不过她们感觉很贵(江景房啊!我朋友在渝州宾馆附近买的房子,居然一年后贬值了几百,也算怪事了) 3. 不论在沙坪坝还是解放碑,过马路基本上靠“穿” 4. 从附二院看解放碑,前面就一道由高楼构成的屏风,以前我可是听钟声起床的,现代化真的就是高楼、瓷砖地和头顶上的一线天吗? 5. 朝天门还是老样子,三峡大坝蓄水整整3年了(3年前非典刚解禁,就迫不及待的去游三峡,有幸成为第一条过大坝的客轮上的游客),我还是没有看到万吨巨轮的影子。 本人再次声明纯属中立,重庆和成都,对我而言意义是同样重要的,不愿意看到两地网民们闹成这个样子,何必呢?重庆并没有重庆人说的那么好,成都也没重庆人说的那么不济。其实我的感觉是:重庆人只要听说你来自成都,总要进行一番比较,而在成都人的生活中,并没有人愿意去提及重庆的。 由于和重庆的渊源,经常留意两地民间的感情纠葛,发了这个帖子就等着挨板砖,话在喉上,不得不发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