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2006地产论坛 “蓝海战略”浮出海面
★“2006是中国房地产转型年。‘国六条’要求重点发展中低档产品,房地产企业的转型要摆脱以往狭窄的高端、高价竞争,用创新产品满足更广大中低收入群,开辟广阔‘蓝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易宪容 ★“‘90平方米、70%’标准实施,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房地产企业惟一的出路是把户型做精、把项目做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才能达到‘蓝海’、实现价值。”——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 7月4日在海南博鳌论坛上,聂梅生、易宪容面对本报记者“宏观新政下,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的问题时,不约而同提出了“蓝海战略”。在他们看来,国家对房地产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的发展战略面临转型,靠价格战等恶性竞争已行不通,必须找到自己的“价值创新”点,方能创造出市场新需求。 不仅专家们提出了房地产企业转型的战略思考,这一话题也成为本届博鳌论坛的讨论焦点之一,论坛组委会为此专门在7月4日下午举行了“地产新商道”专场对话。参与对话的多位行业知名人士说,在很多企业转型压力巨大的同时,也有一些先见之明的房地产企业提前进行“价值创新”,走出了自己的“蓝海”。其中,也在此届论坛露面的潘石屹旗下SOHO中国是个典型案例。 相较于王石之万科、任志强之华远、冯仑之万通,潘石屹的SOHO中国不论在企业规模、资本实力、开发体量都差了不少,如果在同一战场硬碰硬,潘石屹肯定会陷入割喉式的血腥价格竞争中,成为一片红色海洋,也即“红海战略”。 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的“价值创新”,却让潘石屹开创出“蓝海”。产品定位创新,为有知识、有创造力、有风格、正在升起的中青年造房,让建外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等名利双收。产品设计创新,别人做毛坯房,他最先想到做精装修房;别人做规规矩矩的普通住宅,他做活动组合空间、落地大玻璃的SOHO…… 从博鳌到重庆,从SOHO中国到龙湖、金科、华宇等,“价值创新”在本土房地产企业身上同样闪亮——以品牌战略开拓市场蓝海,以更有效产品和服务满足更高要求的客户需求……广阔“蓝海”,重庆地产正在开创。 [链接] 从“红海”到“蓝海” 2005年2月,欧洲商学院金伟灿和莫伯尼两位博士凭15年研究经验撰写的《蓝海战略》一书,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迄今为止,这本关于企业战略转型、摆脱低层次竞争的书已经被译成24种语言,广为传播。 ■“红海战略” 一种较低层面的市场策略。在过度拥挤的市场里,众多企业为争抢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日益缩减的利润额,与对手展开价格竞争、产品复制、营销火并……从而陷入血腥竞争的红色海洋,企业获利越来越少、增长越来越困难。 ■“蓝海战略”
相对于“红海战略”的企业发展更高境界。它以想象力为起点,以“价值创新”为核心,致力于开发有效的新需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有价值的差异化,摆脱血腥的“红海”,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一片温馨宁静的广阔蓝色海洋。 记者 张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