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谁也没想到,李白初离蜀地时所发的感慨,近日竟首次以川剧歌曲的形式走进中学音乐课本。
《峨眉山月歌》因其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成为了当今世界汉诗唐风的典范,千古绝唱。而我省著名川剧曲作家李天鑫在1994年以该诗为歌词,以川剧高腔结构谱曲创作的《峨眉山月歌》也被收录进了《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八年级音乐课本》,开了川剧歌曲“走进”教学课本的先河。李天鑫告诉记者,前年石室中学的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他,告诉他省教委要收录一首川剧歌曲到中学的音乐课本里,希望他能够推荐一首简单、好听容易被中学生接受的川剧歌曲。让川剧走进中学生的课本,让正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他们从小就了解川剧的魅力,对川剧的振兴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李天鑫创作过无数川剧好歌,但他却偏偏选中了《峨眉山月歌》。他说,要让学生领悟歌的内涵、琅琅上口,自然要简单、明快。“而这首歌曲创作于1994年,从歌词来说,它是唐诗名句,很有意境,中学生对它十分熟悉;从曲调来说,它有传统川剧的所有特色,与四川民歌结合得很紧密,并且简单、易学,中学生接受起来十分容易。”就这样《峨眉山月歌》悄悄地走进了中学生的音乐教材,起初对于有些“奇特”的《峨眉山月歌》同学们都很好奇,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大家又发现这个音乐书的新成员原来很“亲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接近”,学起来十分简单。李天鑫还高兴地告诉记者,在一个中学生歌咏比赛中,自己亲自教了一个班的学生一首川剧歌曲,结果表演当天相当轰动,还得了大奖。他说,通过这次走进教材的“行动”,可以看到其实川剧不复杂也不神秘,看到那些中学生那样专心、热情地学川剧歌曲,我就看到了我们川剧的将来,看到了无限广阔的川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