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理由1:教师工作量繁重,常常会顾此失彼。
小学英语师资严重匮乏,英语教师工作量过重。每个英语老师任教好几个班,周课时16节,并且要跨几个年级,班容量一般都在70人以上。设想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如何谈质量?
别提英语教师要忙于应付每天的日常工作:自制卡片、教具、大量的练习册批改等工作,更别提肯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以及还能有多少时间去反思自己的教学。班容量如此之大、教学条件如此之差是严重影响了英语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几乎每一位教师要教400人以上,课后的补差工作完全没有精力。
这些都不成为完全的借口。
对策:发挥英语学习优势群体的作用,实行“帮扶政策”。
将每个班分成12个小组,由英语学得好的学生任小组长,每天负责教小组成员读单词、写单词、检查听写、课文朗读等,并将小组成员每天的英语学习情况记录下来,上英语课时再向老师反馈。不过,这种对策只对一部分学生奏效,而对那些英语学习比较被动的学生也无济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