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公神道碑铭》------(浪子按语:这个最详细!! )
明故赠通议大夫南京礼部右侍郎
………明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首辅大学士(宰相) 茶陵李梦阳
西充马公,讳觉照,其字司明,其号圆山居士,其赠通议大夫南京礼部右侍郎。
其先出果州。其祖元保宁镇抚,月满始迁西充。其父愈音,号龙门居士。其子铎,号虹桥居士,为国子生。三世不显,皆以号行。及其孙廷用,始举进士,累官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获赠其父。及为礼部右侍郎,乃赠其祖。论者谓:马氏之显,自公始云。
公性情朴厚,与物无竞,且乐施给予。少喜浮屠法。乡人有小讼,辄为开导,不烦官府,而退者,往往有之。尝患旧莹卑湿,恭相吉壤。迁其祖若父于青草沟之阳庐。于墓左负土植树,三年而后去。有白鸠巢与墓木,人以为孝感所致。从兄为税课司使,卒于荆州。公负其遗骸归葬之。抚其孤,不异已出。盖其家居所自,尽者如此。
间游江湖,下瞿塘,过金陵,北走燕蓟,观两京宫阕台署衣冠文轨之富,慨然叹曰:“名教中故有乐地也!”既抵家尽屏旧好。遣子铎为科举业。及孙廷用,甫茆扫片,为择傅就学,步送于三百里外。家虽贫,膏火笔札之费不绝于道。廷用苦攻力学,举乡公贡报未至,而公卒。公娶朱氏,勤俭有则,善综家政。遇中表族媛,并致亲睦。廷用为之编修也,犹及见焉。公生于永乐某年月,卒于成化某年。墓在岳店庙之东。淑人附焉,铎所卜地也。
公子二:铎其长,次曰鉴。
其孙五:长,廷惠,寿将仕郎;廷用其次。
曾孙十:金龠皆举进士。金,累官庐州府知府,龠,吏部考功司主事;仝,国子生;企,义官。
玄孙三。盖其子姓之盛如此。而与女称者不与焉。
马氏居西南僻地,世以农,隐圆山。公以儒学以教,再世乃发。至以父子登甲第。内列曹省,外领州郡,文学政事,先后相辉映,而敦朴易直之风,固未改也。是其深培厚积,理实有自致者,岂直亏盈屈伸之数?固当然哉。然则公之名已达之朝廷,籍之有司,见诸辞命曲册之间。由是而托文字,刻金石,以昭来世。固孝子之志,亦史氏之所有事也。
李梦阳《四库全书 集部 怀麓堂集 卷七十九》
2、《庐州府马侯遗爱碑》
………明大学士 宰相 苏州 王 鏊
马侯汝砺,初以秋官员外郎谪判庐江。久之进同知遂知府事。上之元年,擢参贵藩,去之日,庐江父老遮道挽留不得,则率作祠城东,肖其貌以事迄于今,民爱戴如初,不替合肥。诸生丁子奇走吴求纪其事。
庐江,郡当江淮间,地多荒远,侯至,则鞠躬抚循,流民来归者,给以闲田,卑肆力以耕而免其徭役。睿治三堰,陂挡沟塘。水利流通,于是户口增,田野辟,节缩羡赢,敛散必武。节量之五十万石。岁旱民饥,另验口受粮,仍散处寺观,作糜以以饲,属县久之,所全活一万八千余人。
庐,故有城,而承平玩竭,日以就恶,候市材陶甓,增作三千丈又有奇。楼橹守御之备,莫不善理。霍六之间,盗贼出没,设官守隘,巡警以时,于是民不知饥,盗贼屏息。
又立社学于诸乡,录其稚髦,为学官弟子大修宣圣庙,建尊经阁,购经史子集万卷于中,以待学者之求。吴将军周瑜、宋包孝肃拯、马少保亮、刘学士筠墓在境内,皆衹偈修治。禁民无得樵牧。宣圣裔孙寓舒,程端中裔寓英山,苏文定裔寓霍山,皆召血之复。其家又立忠宣公祠、三苏祠、设祭田,俾其后守之。于是,士皆合然,响方奋于节义。余若使馆府治桥梁驿传仓庾,罔不以次秩举,而民不知其劳且费。比其去郡,粟余于仓,财余于库,旁郡风饥,往往就告赊焉,而无不给。
侯醇懿清明,勤于官吏事而又饰以文学以节义,去庐久矣,而寄惠在庐,食有高廪,学有次舍,野无田稆,济无病涉,老嗟咨,相与尸而祝之,伐石纪美,庶无忘于世。
侯,名金,汝砺字,蜀之西充人。金为浙江左布政使。其词曰:嘻嗟马侯,言治于庐,彼庐之人,有奠其居,老稚熙熙,不怨以尤。侯今迈也,侯德在氓,原田每每,我畲我耕,崇墉言言,我寝斯宁。我仓既盈,我梁我逝,我梁既逝。挟册来游,泮水濞濞,僖侯复来,筠阍则远。侯来何迟,去乃莫挽。肖像在堂,世尚无原喛。
3、《三锡堂记》
………明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首辅大学士 茶陵 李梦阳
庐州府治有堂曰:“三锡”。知府马汝砺燕居之所也。初,汝砺以成化甲辰进士,历官刑部员外郎,弘治癸丑左迁于庐,为通判,越三年,丙辰迁同知,又三年已未始擢知府。间忆宋陈尧佐三守庐州,名其堂曰:“三至”。今不离郡治而三沐锡命,因仿其意,略为同异而兹堂名焉。
且是岁孟春,汝砺之父良佐共以成公进士累官南京翰林侍读学士,方被诰命进阶,奉直大夫,其母加封为宜人,祖父母皆加赠如其父母。其弟龠,以季春复举进士,而汝砺之擢则在仲春之月,虽以是称“三锡”,无不合者,盖汝砺是学《易》,故取诸“王三锡命”之义云尔。
夫人臣之锡于君者,曰科第,曰爵秩,曰封赠,顾非文学之中选材行之,应格阶资之合曲式,则不得与三者有一焉,犹足以为难。若萃于一门,集于一时者,实奇事嘉会,非可以理执而料势也。
汝砺之在庐,旌于当事者累数,皆以为勤慎,岂弟有良吏风,故资累而望积,愈升而愈进,若其父子相授,昆弟相师,友旧恩迭,至而新宠益加,渊源之深长,模范之真正,盖亦有由然者矣。以川蜀之僻远,西充之简朴而得之,岂不诚难哉!
然则名堂纪实,比之于陈氏之盛,以附乡邦故事亦恶乎不可也。抑仰观尧佐之父省华,虽未胜显,而封秩特隆,史称家教严肃,不以贵富废礼法,今学士公方为文行响用,无俟其子之贵,而汝砺辈有踵而成之,使其策励增益,久而不懈,以益致乎?爵秩封赠之盛,宁不为兹堂之光也哉,故不可以已于记。
__________来源:《四库全书 集部 李梦阳 怀麓堂集 卷六十六》
4、《瀛州雅会》
……………………………明·黄 佐
治中,南京吏部尚書倪岳、吏部侍郎楊守址、戶部侍郎鄭紀、禮部侍郎董越、祭酒劉震、學士馬廷用,皆發身翰林者,相與醵飲倡為“瀛洲雅會”,會必序齒。正德二年七月,吏部尚書王華、侍郎黃珣、禮部尚書劉忠、侍郎馬廷用、戶部尚書楊廷和、祭酒王敕、司業羅欽順、學士石珤、太常少卿羅玘復繼之,皆倡和成卷,以梓行于時
5、《后乐堂记》
………明江西提督副使、户部侍郎、礼部尚书 无锡 邵宝
正德乙亥秋八月,德安府新作“后乐堂”。堂成府听事后故,有退食所隘,且久土已,前知府迁安李侯,某欲为堂未果,壬申,西充马侯汝载继知府事,期月政成,乃有事于斯,至是落焉。侯以文正范公语顔之曰“乐后”。
盖文正子忠宣公尝卒于此,能以家惠民,民到于今称之侯,于是师焉。是以取尔!同知乐平陶君某平来致书,以侯志请记于。予病余闲居,不敢于闻,天下之事,然尝闻诸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君子之情,于是至矣。公乃复有先后之论焉?何居天下之忧乐,一也。惟夫见人人殊,故忧乐恒易,其所自一郡,以至天下。
盖多有之,是故先忧存夫知几,乐存乎知务,后之至,则忧不得不先,知几之至,则忧不得,不先知务之至,则乐不得不后。后云后云,非自介用逸,愆愆醉饱,而曰姑徐徐云尔之谓也。《书》曰:“不惟不敢,亦不暇。”盖君子之情如此,虽然天下乐矣,则希奚事之从。昔昔夫子论崇德尝曰:“先事后得。”论仁又曰:“先难后获,德与仁吾事也。”夫以得获为后,则所谓事者,固其所先者也。至于天下何独不然,然则君子于此,亦曰:“始乎忧勤,终乎忧勤而已,非古仁人其孰能与于此?能言后乐者,文正之徒也,德安之政,于是乎可观矣!
侯,名龠,以进士历官吏部员外郎,出目佳州,起为今官,用威济惠,革薄从忠,懋着成绩,盖闻忠宣之风而兴起焉者。
予与侯之兄故浙江布政使汝砺同举进士,因得拜其先大夫南京礼部尚书紫崖先生于翰林。侯,初举进士,予在户部亦尝一再见之。蜀称家学,马氏为最。君子观侯之树立,亦岂待夫德安之征也哉!候修举于治者备矣,于侯为不细书。
6、《马学士先生有诗贺伯父致仕用韻奉答》
………明 费宏
奎光夜向金陵見,學識聲華勞圣眷。江南草木也知名,不独文人求识面。词臣自古号仙官,留都更与仙官便。尽彭何妨朝外稳,名山一任春游遍。
乐极惟愁儿辈觉,赋成不托乡人荐。长安见日未忘情,杞国有天时动念。诗谏应陈创缔难,笔诛肯代奸豫传。冷语冰人殊不畏,热官炙手谁能羡。
先生有似东坡老,峨嵋也近西充县。奇才昔感先皇知,久次宜联浴堂殿。带看腰下始生花,玉在璞中羞自衒。我嗟蒿倚失长松,史局相望却生怨。
代言自合应时须,莲炬重来还焰焰。试看花骥发谁迟,暮刷不教驽足先。庐州别驾亦小坡,便亲少慰看云愿。家庭倡和有新诗,寄我时封两三段。
7、和马侍读《秋雨吟》
………明费宏
客边今雨坐谁同?独倚秋轩咏晚风。池镜浅涵云影白,簪绅低映菊花红。更筹乱耳凭鸡报,霜信浸衣有雁通。逼侧最怜南北巷,闷怀全露短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