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伟大的电影必须从一个伟大的故事开始。就象水不能流高于源、一部电影也不能高出它的故事。”(《今日好莱坞》第8顺 转引自《电影文化》L980年第二期 第40页)到了奸莱均鼎盛时期,那些号称“文学巨片”的剧本已经不再是梗概,而是比较完整的文学剧作了。如,达·尼柯尔斯1839年的《 甜心的报复》、艾市斯坦等1943年的《卡萨布兰卡》,就是长达六、七万字的文学性很强的电影剧本。四十年代后期,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版了电影剧东集。当时涝名电彤评论家约翰·加斯断畜:‘电影剧本不仅可以成为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而且可以认为是一个独立而极其重要的形式。” 在苏联早期电影史上,也不重视电影文学剧本。文学杂志从不刊登它,也不予评介。以后逐渐被人重视。在全苏作家大会上第一次讨论了电影文学剧本问题,进一步奠定了电影文学的地位,肯定“电影剧本是和其他文学体我处于平等地位的文学作品,是未来思想艺术的基础。”但是,人们对电影文学剧本的观点并未完全一致,以致十年后又爆发了由青年电影理论家瓦尔坦诺夫挑起的关于电影剧本本性问题的论战。瓦尔坦诺夫提出:池影形象与文学形象、电影表现力与文学表现力、电影思维与文学思维是不同比在电影中与在文学中塑造形象的方法从直接表现与间接表现的配合来看,几乎在各方面都是对立的;剧本做为“从属品”就不应是文学作品,他认为剧本只是未来电影的“设计图”或形象容器。—这种论点引起了重视,也遭到了猛烈的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