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门里侧的左右石壁上,分别刻着李白、杜甫在绵阳留下的诗篇。春酣亭是一座盔顶式四角双层亭,亭内立有中国古代针灸祖师涪翁画像石碑一通。登临春酣亭顶层,逶迤的芙蓉溪从脚下流过,这里曾是诗圣观鱼的地方。春酣亭最早建于宋代,后经过了历代的兴废修葺,现在在仙圣堂的前廊上,还保存着两通石碑,一通为“李杜祠碑记”,另一通就是“古春酣亭记”。“古春酣亭记”,就记载了春酣亭的兴衰历史。
“仙圣堂”原名工部祠,是为了纪念到此云游观景的杜工部而建。正殿里立有人们所崇敬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塑像,后人将这里改名为仙圣堂,以纪念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仙圣堂的对面为“问津楼”。“问津”二字,取自于李白的诗句“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问津楼为一楼一底的重檐建筑,楼下设有书斋。里面收集了两位诗人的生平,在绵阳留下的文物诗篇等。
仙圣堂与问津楼之间有弧形水池,碧叶、荷花点缀其间,丝丝垂柳随风摆动,李杜祠特有的诗情画意,尽在这流动的景物中。难怪诗人们会有那么多的佳句流传后世。
水池上还有一座船舫型卷棚顶建筑,这就是寻棕问鱼舫。
宋孝宗元年(即公元1163年),诗人陆游被贬四川,特意来这里踏寻杜甫遗踪,在这里写下了“走马朝寻海棕馆,斫脍夜醉舫鱼津”,这里“海棕”、“舫鱼”分别取自于杜甫的《海棕行》和《观打鱼歌》。
寻棕问鱼舫有一幅楹联:
蛮渡磨针留妪语
东津垂钓闻渔歌
上联暗喻李白,下联暗喻杜甫,短短14个字,形象地概括出了两位大诗人各自的特点。
李杜祠里有文物,也有胜景。飘香的桂花、苍翠的松柏、幽静的竹林……构成了李杜祠的清幽与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