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中华民族应树立官员批评政府的新风尚
几乎所有的上访群众都会拿“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这句话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正义性。这在理论上讲是没有错的。但是,这里的“人民”实际上指的是群众,是百姓,尽管官员也属于“人民”的范畴,而实际上官员不包括在批评和监督政府的群体之中。官员唯一应该做的只是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而已。
群众在批评和监督政府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通群众知道得少,掌握的信息少,对决策的前因后果、利弊权衡、利弊取舍几乎不知道,因此,在行使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时,往往流于表面,流于传闻,流于肤浅,说不深说不透,说不到要害,说不到点子上。有些,则容易成为牢骚,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搞成了“谣诼”。所以,“创造条件让官员批评和监督政府”,其意义非同小可。
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让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批评和监督政府,本是不需要特别强调的。然而实际上却难以实行。只要看看官员们所谓的“临退敢言”现象,就可以知道让官员站出批评和监督政府有多难。何况,“临退敢言”的官员只是少数,更多的官员甚至退休若干年以后也不敢言。官员是体制内人士,政策水平高,视野开阔,对决策的前因后果、利弊权衡、利弊取舍知道得详细,如果能在不被抓辫子、打棍子、不影响提拔和任用的前题下切实行使起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必能提出有深度能击中要害的意见来。这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所以,“创造条件让官员批评和监督政府”决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无事生非。
有篇讲宋子文的文章值得一提。讲到宋子文,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宋子文是四大家族中的那个“宋”。然而,历史人物都有多面性,宋子文也有独立思考不退就敢言的一面,也有涉及民族尊严决不苟且的一面。据记载,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近尾声,美、英、法三巨头在雅尔塔开会,决定俄出兵东北,同时默许外蒙古独立,实际是投入苏联的怀抱。国民党政府大惊,派外交部长宋子文带团赴苏交涉。斯大林态度蛮横,绝不让步。蒋只得去电指示,让宋子文以苏支持国民党,不支持共产党等为条件,同意外蒙独立。1945年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签字。宋子文认为,日寇未退,外蒙又失,怎么向国人交待?因此拒不签字,并提出辞职。后来这个条约由新接任的外长王世杰代表中国签字。 从中大约可以总结出让官员批评和监督政府应该创造些什么条件。①官员批评和监督政府之后,不被视为异己分子。仍然以自己人待之。②在政见不同的情况下有提出辞职的权力。③不因批评政府而影响任职和待遇,更不会祸及亲属和子女。④批评得有水平,还应该实行“立功受奖”。立大功受重奖。
借鉴历史是为了观照现在,反思现在是为了利于将来。创造条件让官员批评和监督政府,一利国家,二利人民,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