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92|评论: 8

[自娱自乐] 千年的端午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年的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蒲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节在中国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20065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9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 - 起源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
有传说端午节是为了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纪念孝女曹娥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伍子胥说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龙的节日说
学者闻一多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里或装在竹子里,投到江里面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秋瑾和诗人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1939年,中日战争烽火正燃之际,重庆文艺界抗敌协会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议定每年端午节屈原逝世之日为诗人节。
端五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说
学者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节 - 各国节俗
中国的端午节
中国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端午节本身的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著。
2008年开始,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按规定放假三天。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赛龙舟,湖南泪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祭伍子婿苏州端午习俗,就是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三个省份当地人民庆祝端午节时的习俗。
日本的端午节
日本的端午节固定于每年阳历55日,在日语中菖蒲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也是日本的儿童日(男孩节),是法定的公众假期。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鲤鱼旗,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鲤跃龙门的意思。日本端午节食用日本粽和柏饼。
韩国的端午节
朝鲜半岛在人类学和历史来说,都和中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朝鲜半岛各地民族可能与中国各地曾经以相同的方式庆祝端午节。不过,当这些人民散居在朝鲜半岛各地,他们各自都把端午节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称呼这个庆典,例如:天中节、重午节、端阳、五月节、戌衣日、水瀨日等。这些庆典,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例如,已在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產的韩国江陵端午祭,就是江原道江陵市当地人民庆祝传统上庆祝端午节时的习俗。[1]
端午节 - 民间习俗
佩饰
1、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2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3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4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5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6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其它习俗
端午节挂艾叶菖蒲
1、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
2、挂艾叶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殷尧藩《端午日》诗云: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梅尧臣在《端午晚得菖蒲》诗云: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
3、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以纪念屈原。(其实古代竞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阳也有,后来才以端午为主)
4、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全国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5、饮雄黄酒:喝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6、 吃馏米: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
7、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行。
8、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9、写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一传统民俗现已基本绝迹。而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的习俗在一些地方还存有。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
10、立蛋:如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道。
11、刺五毒刺五毒是端午习俗之一。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12、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13:端午雨端午雨是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2]
14、斗草:端午之戏之一。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15、射箭: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16、打马球: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17、吃五黄 :江南民间过端午节历来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即黄鱼、黄瓜、咸蛋黄、雄黄酒和黄鳝。据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卫生习俗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
各地节俗
(屈原故里)在屈原故乡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秭归人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忙碌――泡糯米,杀鸡鸭、扫庭院,备锣鼓,修龙舟……。到了五月初五头端阳这天,人们开始包粽子、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还采来白艾和菖蒲用红纸条扎成束后悬于门前。到了农历五月十五这天,各家各户备下佳肴接女儿、女婿回家同享,俗称过大端阳,这期间的重头戏包括划龙舟、投粽子、办诗会,这种热闹的节日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末端阳,前后长达20天。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子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浙江省﹞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端午节 - 申遗
2005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所认定(第三批)。2008年,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端午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
端午节 - 端午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6-23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恭祝网友们节日愉快!
   
    天天开心

     时时快乐
001.gif 004.gif


发表于 2012-6-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二位老兄好文章!
两片情深的粽叶
包裹着浓浓节日的一份期待
让我们再次品尝
那回忆里的味道
端午节快乐
今天是端午,早端阳,晚中秋,早点吃粽子盐蛋吧!
1091762.gif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离骚一曲动人神,
多蒙诗人诉衷情。
儿时快乐今难忘,
节到正点也关情。
剧坛常演生死恨,
路漫江海记英魂。
前途无量得与失,
常使英雄泪满巾。(回一楼)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6-2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瓮 发表于 2012-6-23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离骚一曲动人神,
多蒙诗人诉衷情。
儿时快乐今难忘,


2009611065179659[1].gif 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6-2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华章!:):):):):D:D:lol:lol

发表于 2012-6-2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恭祝楼主、张老师、郑兄及网友端午节快乐,全家安康。
发表于 2012-6-2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顶!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5-30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