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岛张路宽定价的主要依据
价格决策是指在制定价格和调整价格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采取的定价艺术和技巧。价格一方面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受到市场供求和各种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变化很大。企业要灵活运用价格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就必须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基础及各种因素。
价值规律理论
价值规律是定价的理论依据。所谓产品价值,就是凝结于产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或物化劳动,这个量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又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生产产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代表着产品的价值。同时,产品的价值又必须通过产品交换过程才能实现。货币产生以后,产品的这种交换就通过货币来实现。因此,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但价格并非与价值保持一致。由于产品的供求变化,市场竞争状况、国家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市场交换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现象。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的价格平均值来看,无论是什么产品,价格与价值的过度背离都不会长久,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也就是说,产品价格与产品价值的背离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产品价值总是产品价格波动的中心。
影响产品定价的主要因素
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不可随意变动,企业利润的大小取决于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这是理论上的抽象的价格概念。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价格概念是活生生的东西,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且异常活跃,它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做出灵活反应。企业利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而且取决于多种因素。
(一)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由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花费的物质消耗和支付的劳动报酬所形成的。在实际营销活动中,产品定价的基础因素就是产品的成本,因为产品价值凝结了产品内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但这种劳动量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计算。作为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产品成本,企业则是对此可以相当精确地计算出来。
任何企业都不能随心所欲制定价格,企业定价必须首先使总成本得到补偿,要求价格不能低于平均成本费用。所谓产品平均成本费用包含平均固定成本费用和平均变动成本费用两个部分,固定成本费用并不随产量的变化而按比例发生,企业取得盈利的初始点只能在价格补偿平均变动成本费用之后的累积余额等于全部固定成本费用之时。显然,产品成本是企业核算盈亏的临界点,产品售价大于产品成本时企业就有可能形成盈利,反之则亏本。一般而言,企业定价中使用比较多的成本类别有以下几种:
1、总成本(TC)。指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发生的成本总额,是总固定成本(TFC)和总可变成本(TVC)之和。
2、总固定成本(TFC)。也称为间接成本总额,指一定时期内产品固定投入的总和,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一般管理费用、生产者工资等。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内,产品固定投入的总量是不变的,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企业是否生产、生产多少,总固定成本都是必须支付的。
3、总变动成本(TVC)。也称为直接成本总额,指一定时期内产品可变投入成本的总和,如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计件工资支出等。总变动成本一般随产量增减而按比例增减,产量越大,总变动成本也越大。
4、单位成本(AC)。指为单个产品的生产费用总和,是总成本(TC)除以产量(Q)所得之商。同样,单位成本也可分为单位变动成本(AVC)和单位固定成本(AFC)。单位变动成本是发生在一个产品上的直接成本,与产量变化的关系不大,而单位固定成本作为间接分摊的成本,在一定时期内,其与产量是成反比的。产量越大,单位产品中所包括的固定成本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5、边际成本(MC)。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支付的追加成本,是增加单位产品的总成本增量。边际成本常和边际收入(MR)配合使用,边际收入指企业多售出单位产品得到的追加收入,是销售总收入的增量。边际收入减去边际成本后的余额称为边际贡献(MD),边际贡献为正值时,表示增收大于增支,增产对于企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是有贡献的,反之则不是。
(二)市场供求
1、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市场供求的变动与产品价格的变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确定的。
(1) 价格与需求。需求是指有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需要。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这里讨论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一般表现为:当产品价格下降时,会吸引新的需求者加入购买行列,也会刺激原有需求者增加需求;相反,当产品价格上升时,就会影响需求者减少需求量,或改变需求方向,去选购其他代用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大鱼岛张路宽(2)价格与供给。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法则也适用于供给,只是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化方向相同。当某种产品价格上升时,会刺激原来的产品生产者扩大生产和供应,还会刺激其他生产者参与该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从而使该产品的供应数量增加;当某种产品价格下降,从事该产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利润就减少,甚至亏本,于是就缩小或停止其生产或经营,从而使该产品的供应数量减少。价格与供应量呈同方向变化,能够反映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供给曲线。
(3)供求关系与均衡价格。由于价格影响需求与供应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供给与需求都要求对方与之相适应,即供需平衡,这一个平衡点只能稳定在供求二条曲线的交点上。当市场价格偏高时,购买者就会减少购买量,使需求量下降。而生产者则会因高价的吸引而增加供应量,使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产品发生积压,出售者之间竞争加剧,其结果必然迫使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偏低时,低价会导致购买量的增加,但生产者会因价低利薄而减少供给量,使市场出现供小于求的状况,购买者之间竞争加剧,又会使价格上涨。
供给与需求变化的结果,迫使价格趋向供求曲线的交点。这个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形成的交点O,表示市场供需处于平衡状态,称之为市场平衡点。平衡点所表示的价格,即价格轴上的P’点,是市场供求平衡时的价格,称之为供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价格”。平衡点所表示的数量,即数量轴上的Q’点,是市场供需平衡时的数量,称之为供求双方都能够实现成交的“供求平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