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10万元择校费,13岁女孩选择自杀
2012年06月26日 11:32编辑:Lee来源:孙晓云 我要评论(0)
导读: “幼升小”、“小升初”、“高考”,今年孩子们升学大战的战场只剩下周日的“中考”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更有利的位置,一道道升学的关隘已经成了家长们的一个个心结。
标签:择校费 13岁 女孩 自杀
起跑线上的竞争 累死家长逼疯孩子
“今年开春以来,我接到四例因学习压力太大而想死的学生,两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韩美龄语气沉重地告诉记者,“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学校和家长,这些孩子的家庭通常亲子矛盾很突出。”她表示,在这些孩子的口中,家长的形象就是“喋喋不休地抱怨”、“没完没了地唠叨”、“挑剔”、“打骂”等等,“很多孩子有明显的考试焦虑症,有些孩子出现幻觉,抑郁自闭,有自杀倾向;有的出现心理倒退症状,二十出头还像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还有严重的已经患上精神分裂症。”
据了解,来到美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数量正在逐年上升,这些孩子所说的很多话令人听起来非常痛心,“有次举办亲子心理沙龙,我坐在一群孩子中间,问他们有什么烦心事。‘我的压力好大啊!’一个8岁的孩子脱口而出。 ‘我感觉活着没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一个三年级小学生之口。 ‘我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初中,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接着说。‘如果考不上名牌大学,以后就很难找到好工作。找不到一个好工作,我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吗?’说这话的高三男孩已经出现典型考前焦虑症。”
“听孩子们说出这样的话,就可以知道平时父母是怎么对他们说的,孩子的焦虑情绪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灌输‘传染’的。想想当今的孩子,不到1岁开始识字,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学算术,两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开始学小学课程……这是绝大部分当今孩童正在经历的生活轨迹。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为输在起跑线上了,孩子的这一生就完蛋了,他们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起跑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先焦虑紧张了,当孩子稍微有些能力,更是拼命地给孩子填充,最后孩子承受不了,崩溃了。”韩美龄向记者分析。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资料,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 21.6%至32%,主要为多动症、网络成瘾等等,而大学生中16%至25.4%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等症状,心理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同时,焦虑抑郁症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精神暴力”以爱的名义进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专家孙云晓(微博)一直在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他告诉记者,至今也无法忘怀一个13岁的宁夏小女孩,小女孩在小学毕业典礼的当天上吊自杀了。她的爸爸妈妈看到孩子的遗书时悲痛欲绝。孩子写道:“爸爸、妈妈,我是个差生、我没考好,我上不了重点中学,我死了,可以给你们省10万元。”
这10万元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10万元是上重点中学的择校费,家长曾经和邻居议论这些事情,说一个认识的孩子没考上重点中学,是花钱上的,6年大概要花10万元,表示很贵。孩子听到了,负担越来越重,最后承受不了这种恐慌选择了轻生。“什么是童年恐慌?童年恐慌就是,儿童由于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产生的一种焦虑。而这种恐慌正在越来越厉害地在未成年的孩子中弥漫着。”孙云晓说。
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15岁的小程最近半年来时常出现胸闷、心痛、喉咙被掐紧感、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去医院检查多次,各项生理指标均属正常。心理咨询师和小程聊过之后,才发现他的身体不适来源于解不开的心结。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去年6 月,初中升高中考试,他自觉平时成绩不错,考重点高中有把握,但考后实际分数与自己估分相差二十多分,以至考重点高中落榜。为此,家长为他上重点高中掏了一笔不小的择校费。“我想不通为什么考分和平时成绩会差距这么大,平白让爸爸妈妈多掏这么多钱,我真没用!我觉得对不起他们,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还给家里带来了这么大的家庭负担。我很想好好学习,可越急越学不好,成绩不升反降,整天惶惶不安的,好像有什么大事要来临……”小程因为心理受到极大挫伤,导致出现了各种生理反应。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摧毁是用爱的名义在进行。”韩美龄表示,他们为孩子付出了金钱、时间和精力,甚至完全牺牲了自己,然而越付出越焦虑,即使不像那名杀死儿子的妈妈那样直接使用暴力,但是冷暴力和精神暴力在更多的家庭存在。“家长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自己连电影也没看过,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甚至还要具体说出自己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这些逐渐成了压在孩子身上沉重的负担,最后一根稻草最终把孩子压垮的时候,“家长就成功地用爱把孩子亲手毁掉了。”
■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边,生怕他(她)浪费时间;
■一到晚饭后就坐立不安,老想进屋看孩子做作业是否认真,但又怕打扰他;
■常常忍不住一遍遍问孩子考了多少分;
■整天提心吊胆,度日如年,一听到孩子没考好就忍不住发脾气;
■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严厉,说话偏激,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亲切,连自己都觉得不自然;
■听说孩子要测验考试,自己便坐立不安,觉得压力比孩子还大,却要装得若无其事;
■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他;
■担心孩子太疲劳,又担心他们营养不够,内心忐忑不安,怕孩子考试那天会生病;
■无论干什么,心都挂在孩子那边,坐卧不宁,心悸、心慌,希望孩子快考完;
■莫名其妙地抑郁、痛苦、难过,悲伤得不想做任何事,有撑不住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