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首个群众戏曲培训班开班 班长系83岁“老戏骨”
时间:2012-03-28 10:5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泸州3月28日讯(刘瑾 李洁)3月24日,泸州市龙马潭区老年大学大堂内挤满了人,场子里还有“大花脸”。原来,该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与老年大学联合及小市街道举办的小市戏曲培训班在这里隆重举行开班仪式。将群众戏曲学习纳入老年大学教程,这在泸州全市尚属首列。
83岁的老班长 秦中富,龙马潭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一位戏曲爱好者,长期活跃在龙潭剧社,负责剧社活动的组织协调等工作,这次被推选为戏曲培训班的班长。
现年已83岁高龄的他,谈起剧社,神采奕奕,一颦一笑之间戏风韵味犹在。他说,退休后,龙潭剧社就是他的第二次就业地。剧社位于小市中码头老电影院内,剧社有演员20余人,规模不大,表演水平却不低,有好几个演员是泸州和宜宾川剧团的退休老演员,说、念、做、唱的功夫都非常到位。
剧社能容纳100余名观众,平日没有下乡演出时,那里都会开场上演川剧传统剧目,吸引了周边众多戏迷前来观看。“其中有不少观众看得多了,有了戏‘瘾’,希望能亲身体验唱戏,所以我们才办了这个班,每周六上午开课。”
在开班仪式表演现场,秦中富忙个不停,因为陆续有人找班长咨询、报名的。“学员没有年龄限制。培训班除了剧社的演员充当业余教师外,我们还会请知名的专业教师给大家指导。目的就是通过正规化培训,促进地方戏的繁荣发展。”据悉,目前有近50名学员报名参加培训。
老票友教出小戏迷 场内最后一排,有个小女孩趴在爷爷的肩上,使劲够着头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台子。这时上演的是川剧《芙蓉花仙》。“看得懂吗?”笔者问。
“王母蟠桃盛会,众仙齐聚瑶池祝贺。芙蓉花仙奉命呈献“百花仙酿”,来到瑶池正殿,被值日官麻姑仙子阻拦……”年仅7岁的何霞讲得津津乐道。
年纪小,懂得还不少。原来,何霞的爷爷何道明就是一位川剧老票友,解放前就在沱江边的茶馆听戏,“现在生活好了,休闲方式也多了,但我对川戏是情有独钟啊!”何大爷住江城,退休后在家带孙子,经老友介绍得知小市有家龙潭剧社,便坚持每天下午带上小孙子看戏,成为了剧社的忠实观众,“听这些老折子戏,我感觉自己又像回到了年轻时候。”他说。
何霞长期耳濡目染,渐渐对川剧有了兴趣,也善于模仿,有时还闹着和爷爷唱上两段。这天,她放弃了和同学一起春游的机会,到开班典礼上听戏报名来了。
地方戏还有“戏” 融合多种声腔又极具地域特色的川剧曾经辉煌一时,然而,随着社会关注点的转移,川剧和其他许多戏曲剧种一样,逐步陷入发展困境。如何改革创新,赢得当代观众,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深刻课题。
“从销路上找出路,在源头上注活水”,小市街道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办法,以“文化惠民年”为契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基层惠民演出;积极牵线搭桥,力促戏曲班开班办学,培育戏曲后备力量,传播川剧文化。小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崇江说,“要把戏曲培训班打造成发展先进文化的平台,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提升文化底蕴的平台,促进人文和谐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