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伴随着暑假的来临,名目繁多的暑假班争先恐后登场招生。除了美术、舞蹈、钢琴等才艺兴趣班和各类语言培训外,应试补习班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和往年一样,暑假"进补"开始成为众多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学生暑假补习忙
“暑假给孩子报个舞蹈兴趣班,还是报个英语口语班呢?”“女儿的数学跟不上,这个暑假还是得好好补补。”“儿子马上要升初三了,要最后冲刺下了。”……带着莫大的期望,看着形形色色的宣传单、课程安排表,这个暑假,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开始抢着把孩子送往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记者走访一圈发现,在一些学校周边的墙壁上,还有小区楼道内,都能看到张贴着各种假期补习班的广告,甚至还有一些招生人员直接把摊位设在街边,“英语启蒙班”、“初三、高三应试能力提高班”、“高考同步加强班”……形形色色的广告语犹如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价格方面,按照学生年级的高低和补习课程的不同也有所区别,每课时价格有20元到50元甚至更高的差距。而一般家长在暑期给孩子报名学习的课程都是两门以上,费用多的已经高达2000元以上。
◆暑假“被补习”,孩子很辛苦,家长很无奈
暑假,本该是孩子放松休息的时候,可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报名参加暑假学习班呢?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让孩子参加暑期培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
“我知道孩子很累,很想休息,但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补课行吗?我们也是为她好啊!”在市内某培训学校门口,一位带孩子来报名参加学习班的家长向记者“倒苦水”。另一位家长的女儿即将上初三,今年暑假她给孩子报了3门课,分别是英语、作文、奥数,“尽管补习费用高,但看到别人都把孩子往补习班里送,自己不送,就很可能会落后。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将来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必须把孩子送进补习班。”
看着一年比一年红火的暑期班市场,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暑假就一定要送孩子去补习?许多家长表示,给孩子报暑假补习班,一方面是希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暑假能有个去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暑假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大多数学生“不情愿”,家长“很无奈”。“现在补习班学习时间特别紧张,学习强度比正常上学时还大,在两个月时间里要把正常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一遍,学得累不说,效果还不好。”绵竹中学一名学生满脸委屈地说。“唉,自从上了小学,我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上学要学好功课,放假还要练舞蹈、学钢琴、学画画。”这样的话出自一个8岁小女孩之口,让记者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心酸与同情。显然,暑假“进补”已经从一种自愿行为演化成“被动”行为,孩子和家长都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被补习”了。
◆记者观点:暑假“进补”,应理性对待,切勿盲从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假期举办各类文化课补习班,呼吁“把假期还给孩子”,但学校办的、社会搞的、几个老师攒的五花八门的补习班仍然如火如荼。记者认为,一方面在于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值,“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盲目跟风攀比意识,以及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想法捞钱的贪欲;更在于有关部门看似“咬牙切齿”的禁补令其实底气不足,禁令一旦被虚设,学生暑假“被补习”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此,记者也提醒广大家长,应摆正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要一窝蜂卷进“进补”的应试漩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合理、适度安排补习课程,还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暑假生活。
http://www.mzline.net/data/attachment/portal/201207/13/155419ux54dmi3jmpuddux.jpg
来源《今日绵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