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供水逼近极限。
由于气温过高,北京街头汽车自燃
某年,高温天气如猛虎—般袭来。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5日,京津地区与河北东部和南部最高气温超过38摄氏度,其中北京最高气温高达40.6摄氏度。
早上,黄灿灿的阳光下炎热的感觉已开始蔓延。此后,京城气温直线上升,至下午16时左右,已达40.3℃,再创今年新高,同时,也突破7月上旬高温极值。北京市气象台10时35分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升级。
此轮高温天气从7月2日开始席卷北京。热浪将市民“逼”进了游泳池。青年湖公园水上世界爆满,泳池犹如“煮饺子”。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7月上旬,北京从未出现过40℃的高温.
5日中午,在北京站北侧广场62号售票窗口前,一名27岁的男子在排队购票时突然倒地,120急救车赶赴现场,经过半小时的抢救仍无生命迹象。120急救中心表示,这名男子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者脑血管畸形等疾病,高温很可能是猝死的诱因。
大家都往京城挤,人口爆炸,加剧增加,形成“热岛效应”,岂能不热?岂能不突破高温极值?
但是,这几天,我所居住的城市成都并不热,这两天温度稍微高一点,但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傍晚,驱车兜风,凉风习习,郊外,敲门试问野人家,然后停车吃“鬼饮食”,烧烤兔,就着啤酒和可乐。
这时,大雨忽然滂沱,更加凉爽。我忽然记起了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晚上曾经在成都街头吃“鬼饮食”(风味小吃),赞不绝口。同桌的人盛赞她“好胃口噢”。而三毛则由衷赞叹:“四川菜简直太绝了!开胃,好得不得了!”她说:“四川这么好耍,连成都夜晚街头的‘鬼饮食’都这样迷人!”接连说:“不肯离去,不肯离去,不肯离去......”
三毛并且非常具体而沉迷地遐想:“真有那么一天,我就把新华书店的古书全搬回家,闲时还跑到附近农村去住下,来段‘渔樵闲话’。四川出文化名人。如果再给李白杜甫拉拉关系,三苏加郭沫若,我也沾沾光,那真是非常完美的人生了”。
我也记起了古代曾经有“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说法。白居易少年时期到唐代首都长安求学,当时京城一位权贵见了白居易的名字,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于是这句活就流传下来,并且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现在时代过去了一千多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好象有“变本加厉”之势。最近,关于“北京宜居不宜居”问题的提出,就反映了这种情况的严重。
住房、交通、人口,还有空气,是北京实现宜居城市的四大瓶颈。
北京的宜居问题在过去几年已经提上北京市政府的议事日程。我认为:北京提出宜居城市理念对全国是有着一定的示范和表率作用的,这方面应该肯定。如果北京“宜居城市”的理念能够得到其他城市的重视,对于改善我国的人居环境应该有推动作用。
但是,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首发的《宜居城市蓝皮书: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北京)》指出,无论是自然环境舒适度,还是人文环境舒适度,目前北京与宜居城市的距离均相差甚远。其中,房价是影响北京宜居水平的一大因素,逾九成居民认为目前北京市房价水平太高。
这本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选取了生活方便性、安全性、自然环境舒适度、人文环境舒适度、出行便捷度以及健康性六大类三十二个分项指标,通过上万份问卷调查,综合统计分析得出居民对宜居北京的总体满意度为六十三点八分。
蓝皮书认为,北京还尚未达到宜居城市要求,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还需花大力气进行相关内容的改善和建设,并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实现宜居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
前两年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然而,北京建“宜居城市”显然仍任重道远。除了逾九成居民认为目前北京市房价水平过高外,出行难亦是北京居民近期难以抹去的心病。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交通通畅程度”是居民最不满意的项目之一。
现在,又增加了热岛效应这一项。你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知道你对自己家乡的感情,但是,我仍然要说:北京确实不宜居。北方贫瘠的土地,已经拒绝承受她不能承担之重。
根据调查,北京人不满城建整体落后,其中又最烦光污染。从2005年开始,北京将“宜居城市”列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之一。不过,中国科学院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它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因为北京居民给这座城市宜居水平打分很低,而在“公用空地活动场所”、“交通通畅”等方面,老百姓都不满意。舒适度是居民最不认可的指标:无论是自然环境舒适度,还是人文环境舒适度,目前北京与“宜居城市”的距离均相差很远。尤其是天气,每年三四月份都是沙尘天气的活跃期,这种鬼天气不能不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宜居北京”的关注。有位女士在面对“你觉得北京是否宜居”这个问题的时候,她非常肯定地回答“不”:“空气灰尘含量太大,开一会儿窗,桌子上都是灰。”
《商务周刊》和零点公司联合发布的“2005宜居城市排行榜”显示,北京市的排名已经由2004年的第3位跌至第15位!
还不要说每年春天的沙尘暴,沙漠已经张开巨口,对之虎视耽耽!
前几年,北京有所大学请我去任教,我觉得用不着多加考虑,就婉言推辞了。
第一,北京冬天太冷;其次,一到春天,沙尘暴又太凶;而且,当时还正在闹“沙司”,令人谈“沙”色变。
我的总体感觉是:大城市不如中小城市“宜居”;以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的城市,其“宜居性”不如不喊“宜居”口号的城市。
我选择了成都居住,不仅因为她是我的家乡,而且也因为她确实比较“宜居”。2005年,成都在“中国宜居城市”榜中位居第五。2006年,在1月10日举行的“新浪2005网络盛典”上,成都成为“中国最具风情城市”。好象还在综合指数方面进入了前三名----如果再加上我个人的口味习惯,肠胃思乡曲,我是把成都列入第一名的。时间的年轮刻了一圈,成都的“宜居”更加清晰。就在成都刚刚获得“中国最具风情城市”之后,又当选为“中国最幸福城市”。
这次调查是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席教授奚恺元等人从去年5月组织开展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对城市幸福度的调查和对生活幸福度的调查,他们从我国人口最多的前20大城市中选5座城市,再由南向北选5座大城市,最终选定的这十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杭州、南京、沈阳、西安和广州,并分别在中国的十个城市采用随机抽样电话访问或网络访问的方式对其居民进行调查。经过调查,成都“很
幸福”。最近成都又当选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而且排名第一!
现在,中国成都已经申请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如果成功,那么,成都的开放程度和建设进程还要进一步加快。申办成功那一天(我相信基本稳操胜券),尽管我不是球迷,尽管中国足球很臭,我还是要邀请你,邀请大家:来成都看足球!
余秋雨曾经说“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错了!看来好象是称赞,其实是贬低!最重要的是,不符合事实。
三星和金沙遗址大量神秘青铜器具的发掘出现,令人震惊,令人震撼!
这些3000-5000年前的灿烂青铜文明,有力地证明了“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主仓”,而不是“偏仓”;是中国文明的源头,而不是岔道;是主流,而不是支流!在这里,有悠久的文明和文化值得我永远去研究和探索.......
2008年,成都经历了三千年一遇的8级大地震,距离地震中心仅仅六七十公里,但是,由于她特殊的地质结构,如同海绵一样举世无双的抗震湿地结构,成都城区几乎毫毛无损,固若金汤!
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成都而放弃北京的原因。老实说,不为什么,就因为成都“宜居”,而后者“不宜居”。
这些日子,希望你一定要注意防晒,谨防中暑。如果太热了,就到成都来旅游,我免费做导游,并且一定尽地主之谊。我们还可以到都江堰虹口去漂流,去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