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86|评论: 0

“走进火红大凉山”—会东县地域特色文化大放异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8 21:39 | |阅读模式

“走进火红大凉山”采访团走进会东县。本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会东县抓住着力点、做好重头戏,持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节庆文化、群众文体活动以及文化惠民工程等大放异彩,对于凝聚合力、对外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节庆文化丰富多彩

  近年来,会东县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选好突破口,抓住着力点,以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为目标,以繁荣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0年,会东县积极备战3个月,派出200余人的演出队伍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凉山民族艺术节文艺汇演、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开幕式大型歌舞演出、“嘉年华”花车巡游、“格莎啰”火把狂欢夜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彝族选美、艺术节颁奖晚会等相关展演活动,并获得圆满成功,在凉山州引起广泛反响,受到多方好评。大型歌舞晚会《金边银角好会东》获第三届中国凉山民族艺术节文艺汇演专场演出“特别奖”。2011年,全县紧紧抓住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活动这一契机,部署实施了一系列节庆文化活动:5月初,共青团会东县委、会东中学等单位开展了“党在我心中——感恩党感恩祖国演讲活动”;6月初,全县中小学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6月中旬,“红歌唱响会东”大型歌咏比赛隆重举行,全县11支代表队的上千名干部职工参加比赛;近日,筹备了近3个月的庆祝建党90周年重头戏《金边银角心向党》大型文艺汇演落下帷幕,突出展示了具有会东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设成果。据统计,2010年,县文体部门统筹安排春节、火把节、“七一”、国庆、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会、“卫生杯”、“司法杯”等节庆假日文体活动10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等活动20场,带领、指导广场文化活动800场(次)。

  群众活动异彩纷呈

  采访的当天,本网记者就感受到了会东县的群众生活的丰富多彩。华灯初上,三五成群的群众就自发向广场集结,不论是在会东汇金广场、人和广场,还是城北体育场,都是一片热闹景象:健身舞、达体舞、交谊舞等现代舞和传统舞同时登场,男女老少齐上阵,手舞足蹈;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体育爱好者们挥汗如雨、来回穿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广大老百姓成为广场的主角。

  “现在的文体活动更加丰富了,不像以前,吃过晚饭就找不到事干,闲得无聊就想打麻将,输赢不说,还把病都坐出来。现在与年轻人打打篮球,或者跳跳舞、顺着河堤逛两圈,既消磨了时间还锻炼了身体。”家住会东镇垭口村5社的彭老伯感叹地说。除了广场文体活动外,全县书法协会、象棋协会、健身游泳协会、摄影协会等众多的协会团体,更是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广泛参与,各种协会、团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

  本网记者了解到会东县文体活动氛围日益浓厚,使群众参与热情日渐高涨,从过去单一的吹拉弹唱、读书看报,大家开始走出封闭的独门独户,通过文体活动,相互沟通交流,使文化娱乐与素质提高融为一体,成为会东群众文体生活中最活跃的娱乐和休闲方式。

  文化惠民同步推进

  在持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的同时,将文化建设与文化保护同步推进,使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不断深入。“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在建36个)、农家书屋工程5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新购8万余元馆藏图书;培养县内各单位、企业、社会文艺骨干60余人,引进文体专业技术人才7人,免费举办校外兴趣班12个……”县文体局的负责人谈起去年的文体建设工作,如数家珍。据悉,会东县2010年全面推进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下乡”等活动,全年文体活动共服务群众近15万人次。

  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该县还不断加强“奥索布迪”、“嘎且且撒勒舞”、“金江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全县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保护名录2个、省级保护名录2个、州级保护名录1个,全面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录入汇总168个。

  截至2010年底,会东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新华书店1家、乡镇文化站17个、文化广场2个;登记注册演出团体1个。在调整、巩固和完善的基础上,有特色、多层次、多种类的基层文化活动贯穿全年、遍布全县,基本形成了具有会东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体系。

  “鲜花因个性而美丽,文化因特色而精彩。今后还将努力解决我县文化设施建设总量不足、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布局不均衡、文化经济政策滞后等问题,突出我们会东地域文化特点,彰显我们会东文化个性,使具有我们会东特色的县域文化更上一个台阶,不断提高我县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县文体局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


来之西风男士:www.51zrm.com。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