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漂泊·他乡] 你,我,他都来为营山的高速发展说两句(金点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诚然,本届县委政府对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宜居这一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看成营山之建县以来最大的手笔,但宜业这一块还得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县上引进了盛德汽车零部件、永照光电科技LED、锦明科技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新兴产业,证明这几年营山的招商成果是非常明显的,功不可没。目前我们南大梁正在全力修建、巴广高速高期工作正有序推进,营山至仪陇、南营达高速也进入了可研阶段。说明营山的通江达海的环境正逐步缩小与其他地方的差距。交通改善了,但我们的招商引资其他环境也得相应改善。比如水源问题,这是我县招商引资最大瓶颈。本人曾与一家大型药业集团联系过,希望能到营山投资,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水源问题,营山没得大江大河,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引进新的水源,解决制约工业兴县的瓶颈问题,个人认为这是眼前应该迫切解决的。目前营山县城的骨架拉得很大,房地产大部分都是外出务工人员买得,你没有第二产业的重点支撑,人家要养家糊口,最终还得离乡背井,留下的也就6199部队,说白了你也是个空巢城市。目前宜居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建议要从宜业上进一步取得更大的突破。

发表于 2012-10-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尽早竣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曾与一家大型药业集团联系过,希望能到营山投资,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水源问题,营山没得大江大河,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引进新的水源,解决制约工业兴县的瓶颈问题,个人认为这是眼前应该迫切解决的。"


有了水源,就能盘活一切。
工业

农业

旅游

餐饮、住宿、营运、等各种消费都能拉动起来。

期待中。。。。。。。。。。。。。

发表于 2012-10-2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劳资昨天堵在琵琶的两段公路施工点中间   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   那才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哟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lol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山没有水,工业暂不能上去,能不能以商业来带动,利用交通的优势,能不能搞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家居、装修材料、建材项目的等市场,由商家投资建设,招商户入住,除让本县消费,也能辐射到周边县市,从而带动各行各业的兴旺发展。

发表于 2012-10-22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诱惑 发表于 2012-10-21 11:25
啥子金点子哦,一厢情愿罢了,重大经济决策,上面的人想怎么修就怎么修,老百姓没有话语权!
不看好营山的 ...

说得对,基本道路都弄球不好,还说什么高速?

发表于 2012-10-2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联系了硅谷一些企业,希望他们般到营山,他们都说营山房子贵水缺,所以没有般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水...水
u=1406853334,3549252217&fm=52&gp=0333.jpg
发表于 2012-10-22 15:4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居民用水都不能保证供应,还发展啥工业。

发表于 2012-10-22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高速公路并且在咱们营山多开2个出口就好了

发表于 2012-10-2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能够一定程度地带动经济发展,但商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度。国富民强,县财力有限,老百姓口袋是干的,你商业再发展也是一纸空头支票,营山老百姓有事没事吃鲍鱼可能吗?只有工业才能兴城,只有工业才能促进商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建材市场的发展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建立第二建材市材应该是迫在眉睫,比如白塔新区,可以合理规范为一个建材综合市场。如果说由商家投资来搞一个大型的建材市场,估计这块不现实。南充的区位优势肯定比营山好,但光彩大市场现在运行得到底如何呢?靠房地产来提升综合实力本来就受垢鄙,比如鄂尔多斯。国家如真正执行房地产利润不能超过百分之十,那么房地产必将进入萧条期,如何引导靠房地产一夜暴富的人合理理财才是今后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的大问题。这个是有教训的,比如以前关于矿老板的负面报道是很多的。或许引导得好,这部分人将是今后发展工业的新生中坚力量。

发表于 2012-10-22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大网友:
        2012•魅力营山商品展销会开始了,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先将此次展销会的一些主题公告你们,欢迎届时参加!
◆活动目的、意义
利用现有的区域优势,以展销会为载体,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弘扬营山文化底蕴,展示独特商贸风情,推动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营造浓厚的商贸氛围,提升营山城市品味和形象,展示商贸企业风采,推动商贸经济繁荣发展。
◆预期效果
(一)打造隆重欢乐氛围,提升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
通过精心策划,让传统的商品展销会彰显独具一格的看点与吸引力:异彩纷呈的现场活动,打造隆重欢乐的活动氛围;多元化的媒体宣传造势,提升展销活动的知晓度与影响力,切实解决商贸市场面临的“人气”难题。
(二)帮助商家促进销售,构建商家产品流通渠道。
突破传统的活动创意,盛况空前的明星加盟,必将吸引来自各地的参观人流。现场浓郁的商贸氛围,更将有力激发客商购物欲望,实现商家人气提升,构筑更加强大与立体的产品销售流通渠道。
◆活动时间
10月26日~11月04日盛大开展
◆活动地点
营山三星路
2007111613411823473[1]_副本.jpg

发表于 2012-10-23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楼主应该是在深圳,你是在龙岗.从事玉器首饰的.......:lol:lol:lol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大侠对此地的热捧,大家发言很积极,说明大家对营山高速发展充满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各位高人分析的很透,也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希望相关的建议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希望相关部门也参与进来,进行互动,在此地把利于营山发展的信息多多地发一些,本人代表网友表示深深感谢。
    我1995年在外地时,还给县委书记写过一封信,不知他看到没有,我不深究。当时所写的主要内容是看到南充电视台没有播营山的天气预报,希望解决此事。
    为了营山的发展,为了营山人民的幸福,都来献言,都来行动,相信营山腾飞在眼前。

  大家建议统计:
   1、引水入营山县城,惠及老百姓、农业、工业、旅游、住宿、餐饮、运营等各项各业。
   2、以工业为主导,同时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经济。
   3、提高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大企业入驻提供优厚条件,注重"双赢”,达到“共赢”
   4、县政府应该组建一个以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一个宣传组,不但在本地宣传营山,还要主动走出去,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影响力,将大型企业请进来。
   5、多多修路,发展交通,以促进营山的交通物流高速发展,高速公路在营山多几个进出口(很重要)
   。。。。。。。。。。

    其它好的建议继续统计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的沙漠公路

0911041023dec4e93bae7ef2ac1.jpg
u=1410872303,3829168623&fm=23&gp=03.jpg
u=1671789521,806582833&fm=52&gp=05.jpg
u=2846341880,478133434&fm=52&gp=02.jpg
u=3335529608,1660180578&fm=52&gp=06.jpg
u=3508365821,1391940189&fm=52&gp=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落后是观念的落后  最大的失误是决策失误

http://www.tianshannet.com.cn/culture/content/2010-12/24/content_5469371.htm(这是连接,以此文来与大家共勉,这是一个城市在发展中的真实故事,仔细品一下吧。)

遗 憾 乌 苏

乌苏是北疆的一个大的县级市,人口二十余万,面积二万多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海南省大半的面积或福建的三分之一。二十多年前由县改市,现在依然以农业为主,在塔城地区,乌苏市和沙湾县还算比较富裕的县市。乌苏,古代曾为蒙古族和硕特部落之领地,原名“库尔喀拉乌苏”,蒙古语“积雪之地的黑水”之意,早在西汉就已归入祖国的版图,后来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驻军设防。乌苏在西汉、三国时期为车师之西境,后隶属昆陵都护府。南宋属西辽,元属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明属瓦剌,明末清初为蒙古准噶尔部游牧地。清乾隆年间设官职率兵驻防此地,设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后修筑庆绥城,仍名库尔喀喇乌苏,设领队大臣,并设县丞。光绪年间置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隶迪化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乌苏县,属镇迪道。民国六年(1917年)三月划属塔城道。后隶属塔城行政区、塔城专区。1968年后属塔城地区。又因清代曾在城北10千米的西湖设官衙,维吾尔语称乌苏为“西湖”。乌苏城北地势低洼,形似巨盆,莲花池、九莲泉碧波荡漾,草青水秀,鸭肥鱼美。自清朝初年开始,就有一个繁华的古驿站坐落在这秀水之滨。东来西往的朝廷命官、商贾侠客见此地景色优美,颇具杭州西湖之神韵,就称这里为边塞之地的新“西湖”。据史料记载,民族英雄林则徐当年发配伊犁时,路过西湖驿站歇脚喝茶,驿站及附近的各族群众曾夹道相迎、挥泪相送。乌苏南边是终年白雪皑皑的天山,城东便是奎屯河。解放前奎屯河无人管理,冬季冰层越积越厚而高出河岸,春季融雪时洪水恣意泛滥,夏季雨多天山山洪暴发,县城经常被淹,城北至今还有沼泽地,适宜种水稻。盛产名牌大米“西湖大米,由此”可见地名确实名副其实。乌苏雄踞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地处阿拉山口、巴克图、霍尔果斯三大国门通道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重地。千百年来,乌苏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和驿站。它北连克拉玛依、东接沙湾,南邻尼勒克,西联精河,在北疆四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备支撑点。乌苏地貌多样,跨准噶尔盆地和北天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分为高山、中低山、丘陵、平原、沙漠5个地形带,集雪山、松林、湖泊、草原、戈壁、沙漠于一炉,土地广阔,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乌苏的战略地位。据传,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曾在乌苏奎屯一带秣兵励马。自清朝以来乌苏一直有驻军。解放前新疆“三区革命”的军队东征,指挥部曾设在乌苏境内的独山子,在此联结伊、塔、阿革命力量向乌鲁木齐逼进,并以玛纳斯河为界对恃数年。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北疆军区就设在乌苏。小小的一个县城附近,居然驻有一个军级单位、两个师,街上遍地黄军装,军车如梭,一派繁华景象。军级单位驻扎小县城,在全国也实属少见。可见乌苏战略地位之重要。乌苏有不少旅游资源,但至今仍是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军事禁区。当年备战时曾以在乌苏建立了庞大的防御工事体系。西北战区的军事院校和研究机构,军事演习的方案常以乌苏巴音沟为想定 对象。在西北军界,乌苏是一个很响亮的地名。对外国人而言,乌苏至今仍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清未民初,乌苏已成为北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从塔城、阿尔泰、博乐和伊犁运来的牛羊、皮草、羊毛、水果、木材,甚至从南疆运来的特产,在乌苏聚集,交易和分散。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商人,也到乌苏来采购。那时的乌苏城商贾云集,商店林立,客栈连片。街上的马车、驼队、汽车接踵而来,飞扬的尘土中飘散着马粪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着张扬、刺激和躁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的商人带着他们的商品来到乌苏交易,发现这里的货物几乎同乌鲁木齐一样齐全。他们有的不愿再向东行颠簸几百里,便从从这里买走他们想要的东西。于是,乌苏不仅仅是北疆,甚至也成为中亚的一个小物资集散地了。 在前苏联说到北疆,老人们只知道伊犁和乌苏。乌苏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岁月。民国初年,当时乌苏所辖的克拉玛依和独山子先后发现了石油,于是便成立了乌苏石油公司,统管两地石油开发事宜。灾难深重的中国军阀混战,实业无人问津,乌苏的石油开发开开停停,举步维艰。解放后油田大开发,独山子和克拉玛这两个乌苏的儿子长大成人从乌苏分离出去了。克拉玛依成为地级市,独山子成为一个区级单位。但是他们的年产值不知要大过乌苏多少倍。奎屯市在乌苏之东,与乌苏隔奎屯河而相望。它原先也是乌苏的一个村庄。五十年代初,人民解放军化剑为犁,屯垦戍边,奎屯河两岸开垦数十万亩土地,荒漠变绿洲,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兵团农七师师部设在这里,伊犁自治州首府也曾一度搬迁至此,形成了一个十几万人的城市。奎屯垦区的人口上升到四五十万人,业已经超过了乌苏。农七师的5个团场,现在依然在乌苏境内。其实这些也并不奇怪,世事沧桑,历史无常。当年上海曾是松山府的一个县,现在松山是上海的一个区。

然而,不管怎么说,独山子和奎屯虽然像少年迅速长大成人,但他们似乎生长过快,且发育还不健全,乌苏依然是他们的老子。上个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乌苏依然是北疆的军事中心和物资集散地。那时奎屯、独山子以及奎屯垦区的人吃饭和购物都要到乌苏来。乌苏仍然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般热情地敞开宽阔的胸怀欢迎自己的已长大成家的孩子们归来。那时的乌苏的功能健全,商贸活动比较发达,无人能取代她的地位。独山子与奎屯开发用地,也要与乌苏协调,大凡“金三角”(乌苏、奎屯、独山子)三地领导聚会,乌苏的领导依然坐在中间或上首,因为这是历史形成的,乌苏是这里的老大,也曾经是他们的老子。乌苏的衰落是从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具体地说,是从修筑北疆铁路开始的。北疆铁路的修建给新疆人尤其是北疆的人们打了一剂很强的大开发的兴奋剂,人们翘首以待欧亚大陆桥的贯通,憧憬着美好的前景。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乌苏没有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北疆铁路要在北疆的中心地段设立一个编组站,因为北疆的物资要在此中转集散,以后还要修筑通往阿尔泰的铁路。这个编组站必须是中心位置,它将是一个交通枢纽。铁路部门最早考虑的是乌苏,因为乌苏地处中心,人口最多,在前苏联国家有名气,以利今后的开展外贸。在协商过程中遇到了阻力,据说当时的乌苏领导不大热心,提出了许多的条件,比如征地费用,安排多少人工作以及汉族与民族同志的比例等等。铁路部门很生气,调转回头与奎屯协商。有眼光的奎屯人热烈欢迎,拣最好的地段,征地费从优,不要安排人。于是这个编组站便设在奎屯。尔后几年,火车站、机务段、乘务段、电务段一应俱全,一大片楼房撑起了奎屯半边天。据说在修建乌苏火车站时又为征地又弄得不太愉快,铁路部门将火车站建在了距城数公里外的戈壁滩上。那时有一条泄洪道正从出站口通过,雨后洪水乱流,由于互相扯皮无人管,人们只能泥里水里地上火车。人们总是纳闷,乌苏的人把铁路上怎么惹下了?!其实,北疆铁路沿线的县城如精河、博乐等都距县城十几或二三十公里,那都是当年当地的领导缺乏眼光要价过高而所致呀!。与乌苏相反,奎屯人抓住了这次机遇,从而取代乌苏成为北疆的物资集散地。从北疆各地运来的人在此食宿,货物在这里贮藏、加工、包装后上火车,运往内地或国外。一座座仓库、棉花加工厂、榨油厂拔地而起,五六座高楼鹤立鸡群般地傲视“金三角”,几个大型商场和众多的旅店、饭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奎屯市逐渐繁荣兴旺起来了,独山子、乌苏的人以及团场的人都纷纷去奎屯乘火车、购物和消费。奎屯已成为“金三角”及奎屯垦区六七十万人的消费中心。尽管它仅仅是一座消费性的城市和小小的“联合国”(州属单位、农七师单位、市属单位共存)。北疆军区撤销,乌苏的人气己不很旺了,奎屯的崛起又使乌苏日渐萧条,乌苏渐渐被人们冷落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到乌苏工作,最大的商场人民商场门可罗雀,售货员还比顾客多,居然买不到二、三百元的礼品。这个商场最后也倒闭了。

从乌鲁木齐开往奎屯的列车到站后,出站口挤满了出租车司机,乌苏的的哥们扯开嗓子喊:“乌苏乌苏!”让人觉得可怜。有段时间乌苏人要求从乌鲁木齐发往奎屯的旅游列车西延至乌苏,铁路部门给了面子,但是没有多少人上车,不久又改回到奎屯去了,乌苏的人们只好又往奎屯跑了。乌苏县改市是国家的关照和扶持。现在依然以农牧业为主,大的企业只有一个电厂、啤酒厂和四棵树煤矿,财政收入还不及奎屯。乌苏城南发现的国内外罕见的泥火山群也未招徕多少游人。不进则退,乌苏以乎落后于周边了。乌苏西邻艾比湖,近年来湖水面积锐减,湖周围土壤沙化严重,甘家湖保护区的梭梭林也大面积死亡。据说现在网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乌苏沙漠”,正以每年数米的速度向东移动,若干年后,乌苏又会不会被沙漠掩埋,这不禁让人们紧张起来。值得欣慰的是,乌苏近些年的工业和农牧业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培育了乌苏啤酒这样的优质品牌企业,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这让人们又看到了希望。乌苏有当年曾上贡皇帝的特产柳花茶、肉苁蓉等特产,还有白杨沟泥火山群、古尔图天鹅湖、温泉疗养院等风景名胜,如果加以开发和利用,也许会有新的增长点。最大的落后是观念的落后,最大的失误是决策失误。我在乌苏工作过八年,对乌苏比较了解且很有感情。乌苏是个好地方,乌苏的人很厚道,民风醇朴。乌苏是个老县,它与沙湾和奎屯不同的是,外来人较少,老户人家较多,故而观念很保守。乌苏的衰落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从主观上讲,还是没有抓住一些机遇。我们为乌苏曾经的辉煌而骄傲,也为他的落伍而遗憾,但愿乌苏能重振雄风,再造辉煌。

发表于 2012-10-2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两字,招商。
招不来工业企业,可以招消费类的。
麦当劳、肯德基、苏宁电器、家乐福、如家快捷酒店这些东西营山不都是没有嘛。。。。
当政者要有眼光,如果招齐上面几样,就走在南充下属县的前列了吧。。
招商也要有说头,如果没有必要的配套,连说头都没有,那就郁闷了。

不一定要指望工业,,工业污染重,没啥好处。商业也行,服务城、鞋城、食品批发市场都可以上。
作好推广,争取吸收仪陇、篷安、渠县部分人流来营山。不就发展起来了嘛。
关键是策划,和砸钱。

重要是思想得变,就象现在城里盖楼,上面住家,下面一个个的门市,这种模式太落伍了。

发表于 2012-10-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山衣服太贵了,比北京贵一倍都不止。过年回家我表弟在营山买件和我差不多款式、布料、颜色的衣服600多,比我在北京买成400的衣服差远了。
听说好多人买衣服去南充,营山完全可以建个批发市场嘛。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