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大佬官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不断添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捕鱼旧说
 七十年代康区
 隆冬时节,大地冰封雪盖。牵一头马,或骡或驴,备好托鞍,两条大麻布口袋,一个网篼,一个长五尺木棍,前往人迹较少的溪流热水塘处,用木棍在热水塘隙缝中猛捅,成群过冬的鱼逃命而出,用网篼把鱼网住装入麻袋,用不了一个小时,一百多斤鱼就滿载而归。回到住处,除鲜吃外,送亲友,晒鱼干,做鱼松,随便处置。

发表于 2007-4-2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给大佬官及各位尝尝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4-23 09:14
嚯哟,好热闹!巴适!!

发表于 2007-4-2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采的哦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4-23 16:36
山那边的樱桃又大又红又甜,煞是逗人爱.又便宜.就是一带回成都就不好看了,我开了几十年车,啥子办法都想焦了还是不行!令人谗啊……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4-23 17:02

尊敬的楼主:丹巴甲居的老乡送了点地道的新鲜酥油,说有部分是刚产奶的小牛的奶(所谓牛初乳哈)打的。虽不多,想和您分享,您看给送到哪合适?

顺便说一下,斑猪和新闻网的兄弟伙MM些要尝说一声我送过来哈!

健康美容的哦!!!

发表于 2007-4-2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叶染霜落小径,一草一木也关情

发表于 2007-4-2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巍巍白塔插云霄,情歌声声余音绕

发表于 2007-4-2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廊蜿蜒林深处,不知南北与西东     [跑马山长廊]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十五章  贾文明採药记

  康区盛产各类药材,名贵中药材就有一百多种。声名远抪的有:麝香,鹿茸,虫草,贝母,知母,天麻,雪莲花,大黄,秦艽,黄芪等,而且产量丰富。虫草历史上年产量达到过九万斤,现在年产量仍在万斤以上。“打箭炉麝香”驰名中外,在伦敦市场誉为“炉香”,1935年被搜刮运往国外的麝香就达四千斤之多。大黄、黄芪是以吨计算产量,其它的以“担”(100市斤)为计量单位计算产量。
  “九大”以后,上面认为1954年通过的“宪法”,是“繁琐哲学”,累赘,决定废除,又怕帝修反看笑话,于是叫无产阶级理论家康生起草了语录式的十二条“新宪法”,用中央文件行式下发全国学习宣传,贯彻执行。贾文明带工作组下农村牧区宣传“十二条”。那时国人兴起了喝黄芪汤的风潮,为了增加集体收入,贾文明发动群众挖黄芪出售,但并没有卖个好价钱,盖因垄断,说甘孜州的黄芪杘“天山路”,只能低价收购,压级压价,使群众蒙受巨大损失,而四川某药材收购站将甘孜黄芪以“山西路”黄芪高价倒出,赚得钵满盆溢。贾文明侦知内情,亲自送样品到上海化检,证明甘孜州产的黄芪杘“山西路”,而且是药材中的上乘,事情闹到省革委,任明道秘书长出面才把问题解决,这就是计划经济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福音!
  七0年贾文明二人骑马从康定出发,逆骓拉河而行,准备翻大炮山去丹巴云母矿公干。行到斯通坝,发现路边青杠林丛中有一株象“赤箭”的植物,忽然想到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中“赤箭青芝”之句,马上喊出“天麻”二字,滚下马来,向“赤箭”奔去。原来天麻的古名叫赤箭,茎高约一公尺许,通身赤红无叶,顶部状似箭头,故名赤箭,根部状如土豆的东西才是中药天麻。贾文明二人用刺刀挖开土层,顺母天麻的长向,分三层在一公尺内挖出了十几个如鸡蛋大的天麻。向周围搜寻,赤箭无数,不一会就挖了一百多斤,没有口袋装,脱下长裤当口袋,包扎停当,載上马背,返回到三道桥。三道桥住了三十几个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一边劳动,一边等待分配工作,男生帅,女生靓,吹拉弹唱很是了得。见贾文明挖了这么多天麻,商议办一个“天麻百鸡宴”,分头走村串户收买鸡只,借老乡一口大锅,把天麻倒进锅里和鸡一起煮,并邀请其他待分配的大中专学生,共六十多人赴宴,折腾了一整天才散去,未吃完的天麻晒干平分。这种吃法,在今天绝对创吉尼斯纪录。(下篇是贾文明採菇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酥油我有,请转送四川新闻网为我们服务的版主及朋友品尝,酥油事小,情深意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得山啰,挖虫草的季节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十六章  贾文明採菇记

  蘑菇--康区称“菌”。康区野生食用菌种类多,产量大,味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如松茸(青杠菌),大脚菇(美味牛肝菌),青菌,鸡蛋菌,虎掌菌,熊掌菌,獐子菌,刷把菌,松菌,白菌……。石渠白菌是贡品,香气沁人心脾,抗辐射,醒脑补肾,上乘滋补品。松茸是出口长线产品,主销日本市埸,美味牛肝菌主销欧美市埸。
  甘孜州是全国松茸主产区,分布面积约九万多平方公里,比南韩国还大,产量与南韩相当,占全国松茸产量五分之三。1985年,日夲商人联手香港客户,到甘孜州开发松茸出口日本,松茸大战从此拉开帷幕,原先几角钱一斤的青杠菌,因借日夲的“松茸”之名,一夜价格陡涨,最高价格达到每公斤800元人民币,有诗为证:
  八月河口染战云(雅江原称河口),
  万千豪杰闯莽林。
  党政军民意气猷,
  策马驱车抢黎明。
  勤俭百姓盼茸售,
  重利商人携款行。
  八百叫卖五百买,
  凣家歌舞几家怜?

  披星戴月五更风,
  评说当年採松茸。
  负重归来鸟回窠,
  加工售毕月朦胧。
  “裕民富县”绘新图(省长蔣民宽语),
  脱贫治穷架彩虹。
  功随产品飞海外,
  口碑自在人心中。

  贾文明不干寂寞,跟风赶潮,卷入了松茸大战,跑到关外偏僻县份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採集加工技术,伙同山民做起了探集贩卖松茸的营生。一日和几个山民,起四更,揹着背篓,手执小铲,高一脚矮一脚向高山青杠林走去。天刚朦朦亮,在青杠林中的小路上,一个庞然大物挡住了去路,仔细一看,原大是只刚喝完水回林中休息的大马熊。大马熊有小牦牛那么大,浑身棕色,长长的鬃毛覆盖住脸面,卧在路上,悠然自得。见有人来,才懒洋洋地摇下头,将鬃毛分开,斜拉着眼睛看了看贾文明几人,无动于衷。这时的贾大先生已吓得头发倒立,冷汗直冒,周身发抖腿抽筋,进不得退不得,哑然失声,心想今天要成马熊早歺啦,越想越害怕,情不自禁,大小便流了滿裤裆。几个山民也没见过这阵仗,瘫痪在地,乌黑的眼睛直盯住马熊。僵持了五分钟,这哪是五分钟,简直是五年,大马熊才起身,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摇摇头,看了贾等几眼,呲牙裂嘴,流着哈啦子,晃着肥胖的身驱,慢步向密林深处走去。贾等见马熊离去,回过神来,如获大赦令,飞起脚丫子逃窜。贾文明吓病了,一病就是一个多月,魂才附体,从此再也不去採什么捞什子“菇”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发表于 2007-4-25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您好:

    本来想潜深点,也发帖方便些(发照片麻繁些)又不准游客说话了.为此专门注册了108楼,望多赐教,多交流!游客不能发表意见,整个网站的人气会少些,遗憾!但我会为您顶起的!

                          一直关注期盼中!!!

                                                         108楼敬上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松茸”

  “松茸”一词,是日夲舶来品,即青杠菌。松茸原产于日夲松口县,当地称“松口蘑”。两千多年前为日夲王室、贵族的专用品,产新时专供王室、贵族享用。因状如男性生殖器(日夲人崇拜男性生殖器),说有壮阳功能,每当出兵打仗,王室、贵族赏给出征武士服食,作为最高奖励和隆遇,沿到至今。今日的日夲小学生课间歺中就添加了松茸沫。由于过渡採集,松茸绝灭,只好从南韩和中国进口。
  中国松茸主要产在四川、云南、吉林三省,主产区在四川甘孜州的康定、雅江、九龙、理塘、乡城、稻城、得荣、巴塘、白玉、新龙、道孚、丹巴等十二县,面积九万多平方公里,最高产量鲜货为五千多吨,超过朝鲜半岛产量。
  松茸生长在海拔在2800--3500米之间的以青杠树为主的混交林中,每年阳历七月底到十月底为产期,八月中旬产量尤高。从低山到高山按产期划分为夏松茸和秋松茸,夏松茸价高(先于南韩上市),秋松茸朵大质好,因南韩的冲击,价格不理想。八月十五,日夲过“鬼节”停业三天,对中国走鲜货影响很大。松茸分童茸、壮茸、老茸,童茸指发育未成熟、长在五公分以下的松茸,价格特高;壮茸指发育成熟、长在十二公分以下且未开花(即保持龟头原状)的松茸,价格中上;老茸指开花开朵不成型状的松茸,最不卖钱,一般国内销售。
  松茸含十七种人体所需要的胺基酸,营养特别丰富,而且香味浓郁,堪称山珍极品,国人品尝的大多是盐渍产品,要尝鲜只好产季到产区,莫要嫌贵,炒一盘白油青椒松茸,或烧一盆松茸汤,过把瘾,享受一次王室待遇!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108楼楼主对我的关心支持!言论加锁,为必是良方美策!“苦心”可以理解。多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下篇)

   《康巴游踪》

   第十七章  贾文明骑熊猫记

  一看题目,就觉得好笑,熊猫是国宝,谁敢去骑?天下之事,无奇不有,大千世界,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贾文明骑熊猫就是一个有力例证。
  还记得竹子大面积开花那一年么?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竹子开花后就枯萎死了,熊猫断了口粮,拯救大熊猫行动遍及全川,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七月流火,燥热的大渡河谷让人窒息。一只雄性大熊猫穷餓潦倒,放下“国宝”的架子,偷偷甩开情侣,私自下山,跑到康定姑咱区一个农民的玉米地,大吃大嚼起来,片刻工夫,一块快成熟的玉米地被捣毁得七零八落。主人心痛,放狗赶走了熊猫并及时向林业部门报了案。林业部门接案后,知道熊猫公子落难了,马上报告上峰,同时组织人员实施拯救。上峰心想,“饿死事小,失责事大”,连夜带人前往事发地。贾文明是上峰的弁兵,自然跟随左右。在猎狗的指引下,好不容易在一个岩洞里,找着了吃饱玉米棒子正在酣睡的熊猫哥儿,用尽一切伎俩诓骗入网,抬上农用车,向姑咱镇林管局驶去,已是第二天上午。在准备换装入铁笼运往卧龙保护区时,熊猫哥儿野性大发,破网而出,在院坝里与一干人玩起了猫戏老鼠的游戏,熊猫放下哥儿的假面具,怒眼横眉,张牙舞爪,左突右冲。州广电局长手执摄影机,实况拍摄,哥儿认为侵犯了肖像权,发出严正抗议,抗议无效,便猛向广电局长扑去,张开血盆大口,用刀一样的牙齿,死死咬住脚后跟,顿时鲜血长流。贾文明见要出人命,拿出剿匪时的霸气,一个箭步,飞身骑上熊猫背上,双手紧紧纠住顶瓜皮毛,双脚紧挟肚皮。熊猫遭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突然袭击,一时搞昏了头,放弃了对局长的攻击,驮着贾文明在院坝里大跑起来,跑了几圈仍未甩脱控制,发出了杀猪般的吼声。一部份人营救局长去了,局长脚筋被咬断,幸亏州卫校在隔壁,抢救及时,不至残废。一部份人见贾文明如此勇敢,也麻着胆子,七手八脚制服了熊猫,装进了铁笼。看官,贾文明毕竞行武出身,孔武了得,单凭飞身骑熊猫这一绝技,也祘人中俊杰!贾文明后来说,熊猫皮毛很厚很长,柔软细滑,坐在上面,如同坐在棉花堆里,熊猫跑起来大有腾云驾雾的感觉,当时只想救人,一点也不害怕,只是一股膻气熏得人透不过气来,真是艺高人胆大呀!
  七月流火蝉鸣稀,
  落难国宝被犬欺。
  众人营救无良策,
  熊猫终由贾兄骑。
  欲知下回如何,待读新帖。

发表于 2007-4-26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哈哈

几天没来,故事更新得热闹,个个精彩

最爱鱼美人故事,亦真亦幻,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鱼”网友,多日未闻其声,未观其文,以为潜水到太平洋彼岸去了,今又吐泡,放心了!美人鱼故事还行吗?谢天谢地,总算有人买单,不枉写半天!

发表于 2007-4-2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儿吻在2007-4-21 16:40:00的发言:
楼上的大米爱老鼠兄台,你已经很久没来社区报道了哈。还是多多现身,不要老是潜水哦。

那里哟,我还是经常来的,嘎嘎.谢谢花板的关心.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