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康巴美景甲天下(三十八) 篇末点题--话说康巴美景甲天下 两个多月来,佬官子陪众位网友在整个康巴地区(不含青海小部份和凉山州小部份)大大咧例地走了一遭,看了不少的景,说了不少事,夲应把没有游到的地方继续游下去,因参加夕阳红旅行团,陪一批爷爷奶奶去南方充电,只好暂时打住,待回来在《康巴美景甲天下》的姊妹篇《康巴游踪》中再见,敬请版主、网友捧埸,届时老倌子将奉上更精彩的旅游记实文章,许多人和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堪称“绝版”! 为什么要写《康巴美景甲天下》这篇文章?而且题目大得吓人,让许多人不服气,说“甲”字用得太过分,名不符实。其实妙就妙在“甲”字,个中原由且听佬官子细细道来。“康巴”,自然是地域的称谓。“美景”,按《说文解字》的解释,“美”者,甘也,引伸为凡“好”“善”皆谓之“美”。“景”者,日光也,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光如镜故谓之“景”。连贯起来是说好的善的东西,通过人的眼球反射或折射出的“印象”称为“美景”。“甲”者,天干第一位,引伸为第一名,“拔头筹”。“天下”者,宇宙洪荒也。康巴美景甲天下是指康巴的“印象”算得上宇宙洪荒中第一位,是“拔头筹”的。按照“天、地、人”三才区分,康巴样样头筹鼎甲: 第一甲,天时。康巴地区战略地位十分显著重要。四川是祖国战略大后方,西藏是祖国后花园和儲水器,云南是祖国睦边修邻的利器。川滇藏是祖国战略安全的基石,而康巴地区处于三省区交汇处,杘于安全基石的核心部位,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巨人,那么康巴就是巨人的屁股,是“根据地”。试想“屁股”对人有多重要,累了休息靠屁股,拉屎拉尿在屁股部位,生儿育女在屁股部位,就是寻欢作乐也在屁股部位,所以人类总是把屁股包得严严的,保护“根据地”呀!试问,康巴在天时方面是否拔了头筹,是否该称“甲”?! 第二甲,地利。康巴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约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约12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约五人,人口增殖空间大。地上地下有无尽的宝藏,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繁多的野生动物,广袤的草原放牧着成群的牛羊,温暖的河谷地带居住着勇敢的人民,飞湍的河流向东南大地送去生命源泉,巍峨雪山储蓄着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上百种储量丰富的有色金杘、贵重金杘,稀有金杘是祖国的钱袋子,大量的名贵药材是人类疗伤治病的依托……。特别是水能和地下矿藏,鼎甲世界,为祖国一绝。试问,康巴地区五江并流(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世界可有否?上百种矿藏富集一地世界可有否?因此康巴在地利方面称“甲”,没有人敢喷痰! 第三甲,人文。康巴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与恒河文明、埃及文明媲美,据说康巴人还是日尔曼人的祖宗,称“甲”不过分。有了这“三甲”护体,谁敢争锋? 康巴虽有“三甲”护体,但目前仍很贫穷落后,真所谓“富裕的贫困”,端起金饭碗讨口,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根据地”建设力度,以保国家长治久安。一是从交通入手,优先发展航空业,重点修建通往各县的高等级公路,适时发展铁路运输业;二是重点开发水电,把康区打造成中国的能源基地,使之成为中国的“魁北克”;三是建设有色金杘基地,完成胡耀邦同志夙愿;四是充分保护、开发、利用好地上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经济效益,尽快脱贫致富奔大康;五是戌边屯田,保护好“根据地”;六是调整区域,建省直杘中央,以便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根据地”。这些都是政治家谋划的事,佬官一介草民,只尽匹夫之责而矣。 为了更深层次洞悉康巴,现将清末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奏请建设西康省折”抄录于后,供网友尝玩。这篇奏折是佬官二十多年前手抄保存,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奏折有以下几个看点:一、什么是奏折;二、什么是八股文;三、清人是如何评估时局的;四、清人是如何治理康巴的;五、什么叫财政转移支付;六、清朝省部级干部的文墨如何。
附: 奏为统筹边地大局拟请建设行省恭具陈折仰祈圣鉴事 窃查边地界于川藏之间,乃川省前行,为西藏后劲,南接云南,北连青海,地处高原,对于四方,皆有建瓴之势,非特与川滇辅车相依而已。因鄙陋在夷,我朝版图式廓,未及经营,仅以羁縻之方,官其酋长,作为土司,俾之世守。以数千里之地,分二三十部落,皆同封建之规:虽有朝贡之名,而无臣服之实。如咸同年间,瞻对土司工布朗结并吞五土司地土,夜郎自大,顽梗跳梁,其地卒为藏人夺去。于是各处土司喇嘛,只知有西藏,不知有朝廷。光绪二十年以来,乡城则据邑而抗杀将官,乍丫则入藏而围攻钦使,泰凝以开矿而拒毙武弁,巴塘以垦地而戕害大臣,叛乱叠兴,屡烦兵力。光绪三十二年理巴两塘,经建昌道赵尔丰戡定,朝廷注重边疆,为长治久安计,特简赵尔丰充边务大臣,镇抚其地,以军府之责,管理地方,规制已殊。但蛮荒甫闢,其实又仅理、巴改流,郡县无多,系杘权宜办理,然边地辽阔,或曾有土司,或尚杘野番,蛮族错居,争哄角逐,民不聊生。赵尔丰乃力图改革,光绪三十四年奏请驱剿德格逆匪。宣统元年肃清德格土司,即请改土归流,高日土司,亦相继而起,春科土司故绝无后。曾经一律奏明改流,同理、巴等处,仅择冲要繁庶地方,奏设道府州县十余缺。宣统二年收回江卡、贡赏、桑昂、杂瑜等处,奏明派委员管理,三岩野番,亦经剿平设治。宣统三年收复得荣冷卡石,并改流麻书、孔撒两土司,察木多、乍丫亦改设理事官,瞻对现已收回,又奉民政部行文,夲年二月奏准各省土司改设流官,行令办理。赵尔丰适因奉旨署理川督,由边入川,即将灵葱、白利、倬倭、东科、明正、鱼通、咱里、冷边、沈边等九土司概予改流。此时关外未改流之土司数名,未投诚之野番数处。臣已陆续办理就绪,总计地面已奏定府厅州县者十余缺,已奏设官、而未定府厅州县者十余处,近日改流,及从前应行添设郡县之处犹多,已成建省规模,而星使非常设之官,形同寄处,亟应及时规画,改设行省,俾便扩充政定边陲。 查边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拟名曰西康省,建设方镇,以为川滇屏蔽,藏卫根基。虽建省之事,关系重大,非臣所敢轻议,而光绪三十二年邮传部尚书岑春暄有统筹西北全局之奏,即请改边地为省,奉旨飭议。以其时番人顽梗,未识兵力能否荡平,赵尔丰未敢操切议复,幸承朝廷感德,柎循诸番,谕以明詔,彰善殚恶,百蛮向风,建省之计,惟此时为然。臣在边六年,即有所见,不敢缄默,仅将管见所及,暨应行建省各节,缮单胪陈,仰祈采择。 所有统筹边地大局拟建行省缘由,是否有当,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开计 一、边地与西藏毗连,西藏与强邻逼处,外人狡焉,思启封疆,几不以藏为中国杘土,殆因藏未建省,名义未定之故,兹边地即系康地,康藏原有攸分,应将疆界照旧划定,以康建省。俾定名义而占领土,此应建省者一。 一、边地未开办以前,藏距川远,藏人时有不轨之谋。光绪二十九年西藏有洗汉人之议,三十年乍丫率兵入藏,围攻驻藏大臣,及英兵入藏,汉官亦受制于外人,藏人愈以中国为不足恃,遽萌携贰之心。三十四年闻驻藏大臣兼边务大臣赵尔丰督兵入藏,藏人即起而梗阻,且呈称藏地直抵邛州。宣统元年川兵入藏,藏人又断驻藏大臣供给,沿途拦阻入藏之兵,倘非边地早有布置,派边兵护送川兵前进,大局何堪设想。即如夲年夏间,波宻猖狂,驻藏之兵败退,犹幸就近有边兵援应,藏人未致附和。兹将边地改设行省,编练重兵建威,即可销萌,守康境、卫四川、援西藏,一举而三善备。此应建省者二。 一、边地东起打箭炉,西至丹达山顶止,计三千余里,南抵维西中甸,北至甘肃西宁,计四千余里,应设州县八九十缺。若无一定行政总机关,措置失宜,又酿后患。川督距远,不能遥度情形,遇有变故,徒事铺章,糜费帑款,不可胜计。此应建省者三。 一、边地所设府厅州县各管其地面,皆地足以养民,民足以养官,所征粮税,可敷各杘员司廉办公之用。此应建省者四。 一、建省之后,应设长官,即将原有之边务大臣、收支局、学务局、康安道、边北道,更改名目。所有廉俸公费,照原有薪公分別定明,无须增加,事举而款不费。此应建省者五。 应改名目如下: 一、边务大臣,改为西康巡抚。 一、原设边务收支局,改为度支局。 一、原设关外学务局,改为提学司。 一、原设康安道,改为提法司。 一、原设边北道,改为民政司。 以上各官廉俸公费,边务大臣向由川省拨解,其余系由边务经费项下开支,建省之后,即由四川解款项下支给。查四川解款边务大臣年支公费银三万两,新军两营、西军三营,炮队一队,卫队二百名。遇闰之年,由川解银三十五万余两。又转运费银五万两,又理塘、巴塘、乍丫、江卡、察木多等处台兵裁撤,将原数银两全行解边,计银六万余两,每年共解银四十九万余两。又川省奏抽油糖捐,年计银五十余万兩,总共计银百万两之谱,建省后仍请饬四川以壹百万兩为定额,分春夏秋冬四季,于正月、四月、七月、十月,每期解银二十五万兩,以作练兵行政驿站办学之费。 以上各条系就康地应建行省而拟,其设官办事章程,将来另拟,分别奏咨核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