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
出错,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做这件事之前,将所有可能都想到。
让余丹鸿没料到的是,他到达办公室时,唐小舟已经毕恭毕敬地等在门口。他暗想,看来,这家伙进入角色还蛮快的。就算快又怎么样?反正你也干不长。
表面上,他还得和颜悦色地笑着,主动打招呼,说,小唐啊,今天就来上班了吗?自己的事都处理好了?
唐小舟说,也没什么需要处理的。只是想到工作,心里就不踏实。我没有干过秘书工作,怕做不好,所以一夜没有睡好。
余丹鸿在唐小舟肩上拍了拍,说,不急不急,干工作嘛,有个熟悉过程,慢慢来。一边掏出钥匙,打开了办公室的门。
唐小舟随着秘书长向里面走,一面说,省委书记的工作,全都是大事,关系到全省七千万人民。我哪敢慢呀。如果慢出了错,我就是对全省人民犯罪。
余丹鸿暗想,就你话多。嘴里却说,到底是当过记者的,认识有高度,进入角色快。
唐小舟说,到现在,我还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以后还要请秘书长多指教。
余丹鸿说,那是肯定的,这也是我的工作嘛。
唐小舟问,秘书长,我想问问,今天赵书记都有些什么安排?
余丹鸿今天的功课还没有做,赵德良今天有些什么新的安排,他还没来得及理清。但唐小舟既然问起来,他又不好说明,便拿出笔记本,翻到前一天记下的备忘录,将与赵德良有关的安排告诉他。
唐小舟早已经准备好了笔记本,一条一条地记下来。
读完了备忘录,余丹鸿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加上几项还没来及得整理的活动安排,最后对唐小舟说,基本就这些了,如果有什么临时性安排,我再打电话通知你。
唐小舟离去时,余丹鸿暗想,真没想到,这个唐小舟,第一天就开始找到状态了,比那个韦成鹏不知强多少倍。可惜,怎么早没发现他是个人才呢?
唐小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先看了看隔壁,上班时间还没到,赵德良还没有来。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下来,将门开着,赵德良去自己的办公室,一定要经过他的门口,这样,他就可以随时掌握赵德良的动向。
没过多久,赵德良来了,后面跟着冯彪。赵德良的公文包,由冯彪提着。
唐小舟听到脚步声,早已经意识到,应该是赵书记来上班了。这一层楼以前是一位书记几位副书记办公,后来只有一位专职副书记了,也就安静了许多。虽说办公厅也在这层楼安排了几间办公室,但这几间办公室,主要是为书记服务的,平常很少有人走动。一般情况下,只要有脚步声,并且是朝这边走来,是赵德良的可能性更大。
唐小舟立即从办公桌后站起来,一手抓了笔记本,另一手端着早已经替书记沏好的茶,几步跨到了门口。
恰好赵德良来到了他的门口,见到他,略愣了一下,停下来,说道,小唐,怎么今天就来上班了?最近没什么大事,你可以在家处理一下自己的私务呀。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1
唐小舟昨天请教过对赵德良的称呼,肖斯言说得有些玄,说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称呼。他张了张嘴,想叫赵德良,却又突然觉得,无论是叫书记还是叫老板,似乎都不适合,只好跳过了这一节,说,我也没什么事需要处理,还是早点来熟悉情况比较好。
赵德良只是在他门口停了那么一瞬,然后又向前走去。唐小舟跟在他的后面,冯彪又拉在唐小舟的后面。赵德良边向前走边说,既然你要上班,那就上班吧。正好我这里也有些事。这样,你先给办公厅余秘书长打个电话,问一问他今天的安排情况。以后,你要注意每天和余秘书长联系,省委的一些日常安排,都是由他处理的。
一边说时,赵德良已经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并没有立即坐下,而是站在那里,翻了翻办公桌上的报纸文件等。这些东西,都是一大早办公厅相关人员按照程序送进唐小舟的办公室的。唐小舟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处理,比如有些文件,他先看了一遍内容,再拿出一张文案处理签,将文件的主要内容归纳成一两句话,写在处理签上,再登记造册。
赵德良看了看这些文件,抬起头,见唐小舟还站在自己面前,便说,你不去向秘书长了解日程安排吗?为什么还站在这里?
唐小舟说,日程安排我已经记下来了。
赵德良看了唐小舟一眼。他的印象是,黎兆平说的和自己实际感受的并不相同,面前这个唐小舟,似乎很适合干秘书嘛。
他坐下来,唐小舟已经翻开了笔记本,向他报告今天的日程安排。报告完后,赵德良又加了几件事。唐小舟一一记下。最后,赵德良说,下星期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安排的话,你和我一起下去看看吧。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安排。唐小舟记下了,同时,他也感到困惑,按说,赵德良的相关活动,应该由余丹鸿来具体安排,然后通知他。可今天的话说得有点没头没脑,尤其对于他这个新人来说,更是不得要领。比如说,他为什么对自己说而不对余丹鸿说,是已经先告诉余丹鸿了,还是希望自己去转告余丹鸿?他计划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带哪些人去,主要看些什么等等。他原想问一句,又想到肖斯言谨言慎行的话,只好将话吞回去了。
果然,赵德良说,这几个月,我主要是熟悉省直以及各厅局的情况,下面市州只去过岳衡和阳通,争取半年之内,把各市州都走一遍。这次下去,人不要太多了,我看一台考斯特最好。具体安排,你和丹鸿同志商量一下,尽快拿一个方案出来。
唐小舟一一记下,正要问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事,见余丹鸿已经出现在门口,便什么话都没说,退了出去,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倒了一杯茶过来给秘书长。
面对这杯茶,秘书长并没有领情,而是将他数落了一顿。
秘书长说,有些人,常常要到书记办公室里走一走的,时间不会太长。比如他自己,每天上班前,都要和书记碰一下头,这是他的工作。给这些人泡茶,只是白白浪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纸杯这茶叶包括这水,都是要花办公经费的,一次虽然只是一点点,看起来不起眼,年底一算,就是一笔大数字。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2
唐小舟的脸上有点挂不住,讪讪的。
他很清楚,有些话,余秘书长完全可以私下里对自己说,现在却当着大老板的面,对自己劈头盖脸一通批评,绝对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一点,真正的书记秘书是余丹鸿,他只不过是余丹鸿手下一个跑腿的。这个位子如果不端正,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麻烦。
秘书这个职业,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而实际上,还真不是容易做的,各种关系太复杂了,一点点没有处理好,便可能引起后患,也难怪肖斯言会总结出那十六个字。
唐小舟坐回自己的办公室,拿出小本子,将书记今天的活动又仔细看了一遍,小心地记在心里。
刚刚九点,外面便走进来一个汉子,一米七八左右的身高,很魁梧,穿西装,蓄平头,看上去风度翩翩。
就算唐小舟不认识他,也能猜到他的身份,毕竟,老板今天的日程他是记得很清楚的,什么时间接见什么人,他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官员或许商人,一个角色担当久了,身上便有了这个角色的烙印,很容易看出来的。事实上,唐小舟认识此人,和他有过数面之交,只不过,以前是以记者的身份和他一起喝酒,现在却是以省委书记秘书的身份面对他。
此人名叫郑砚华,是江南省第二大市闻州市市委书记。
闻州市在江南省的西南边陲,四周都是崇山,中间一块平原地带,抗日战争时期,江浙一带的工厂大量内迁,不少安置在了闻州。新中国成立后,出于防修反蒋的需要,大力发展三线工业,闻州便是江南省工业的重点。由于这些历史原因,闻州的工业基础,比雍州市都好。郑砚华能够担任这样一个重要城市的市委书记,可见他在江南省官场的分量。
唐小舟的办公室是那种典型的长方型,长方型的两边,一边是门,另一边是窗,窗外是浓密的香樟树。也不知是什么人安排的,竟然摆了两张办公桌,并排置于窗下。办公桌的摆放,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方法,如果一间办公室只有一张办公桌,那你想怎么摆就怎么办。如果有两张办公桌,肯定就会像现在这样拼在一起摆在窗下。若是三张,第三张肯定横着与这两张拼在一起,若是四张,自然就摆成了一个四方形。若再多了,这样摆肯定不行,那就只能分成两列,桌子的一端靠墙。唐小舟这间办公室,完全没有必要摆两张办公桌,当初这么摆,到底什么原因,他不清楚。
他看过很多杂书,其中就有办公室风水布局的。他读这类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或者对知识的兴趣,并没有想过要相信,当然,也没有机会让他相信。毕竟,工作十几年来,布置办公室这类事,从来轮不到他话事。现在,他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办公室,便想暗中试一试自己的那些知识。这两张办公桌,他肯定要搬走一张,不过现在不能干这件事,自己才刚来这里,立即就在办公室里大动干戈,容易给人口实。同时,他也向孔思勤了解过,知道韦成鹏坐的是靠东墙的那张办公桌,因此,他几乎没有犹豫,便坐在靠西墙这张。若是以他对风水学的理解,也应该坐这张。中国的风水学讲究的是靠山,这张办公桌背后是省委书记的办公室,这个靠山太强大了。何况,中国风水对门很讲究,往左开,被称为青龙门,往右开,被称为白*虎门。这间办公室,正是青龙门,青龙的阳气盛而白*虎的阴气盛。韦成鹏坐的恰恰是白*虎位,如果他本身是个阳气极盛的人,倒也能够取得一些调和,可实际上,他只不过一文弱书生,白虎一盛,被扫地出门,似乎也就很符合风水理论。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3
坐在办公桌前,眼角的余光,恰好可以看到门外走道来人的方向。
郑砚华过来的时候,唐小舟实际已经看到了。他故意装着埋头工作,完全不理外面的情况。
这也是肖斯言告诉他的。秘书办公室的门,得一直开着,如果每一个经过的人,你都抬头去看,那么,你就不得不站起来迎接每一位走近者。如此一来,你一天都可能在迎来送往。你装着埋头工作,有人进来甚至等来人走近你,你再装着刚发现动静,抬起头来和人家招呼。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能给人家一个认真工作的印象。第二,不需要老是走出去坐下来不断的迎来送往。书记可能每隔半个小时接见一个人,你不断迎来送往,一天下来,会累个半死。如果等人家到了面前再抬头,最多只需要站起身子表示礼貌而已,省了很多事。
这一招果然效用无穷,听到有人进来并且向自己打招呼,唐小舟抬起头时,郑砚华已经到了办公室的中间。此时,他站起来,很热情地做出要迎过去之态,郑砚华已经抢先几步,走到了他的侧面,两人握手,他请郑砚华坐下,便省了离开办公桌的那道手续。肖斯言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件事,一天下来,那可就少走很多路。
尽管唐小舟无数次和朋友们吹牛,说他和哪个市委书记是哥们和哪个市长是牌友,实际上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和这些人的距离实在是远得很,人家也就是看他的记者身份,与他有点接触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另一方面,他和江南省官场的一些人物,又确实是很早就已经认识。比如眼前这个郑砚华,就是他到江南日报社不久就认识的,当时郑砚华是团省委组织部长,他去采访团代会,两人见过几面。郑砚华有个极其独特的本事,最会记人名,几个月后,他们在另一个场合见面,他已经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郑砚华却脱口叫出了他的名字。其后的十几年时间,他一直窝在小记者的位置上,郑砚华却官运亨通,很快当上团省委副书记,然后书记,再然后是德山市副市长,岳衡市委副书记,闻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坊间有不少传言,说郑砚华还会升。
坐下来后,郑砚华问唐小舟,对新职位感觉如何。
唐小舟说,今天是第一天上班,完全没有进入状况,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郑砚华说,你很聪明,这件事,你会干得很好的。
唐小舟趁机说,我刚参加工作,认识的第一个高级领导就是你。你是知道我的,文人一个,对官场完全不熟。以后,首长对我可不能见外,遇到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对,首长一定要提醒我。
郑砚华说,别首长首长的,我是什么首长?你记住,在工作场合,你可以叫我郑书记或者砚华同志,私下里,就没必要讲这些,我们是兄弟。
唐小舟有点想笑,如果他不是省委书记秘书,第二大市的市委书记,会和他称兄道弟?那可真是天下奇闻。
扯了几句闲话,隔壁有脚步声传来。唐小舟和郑砚华立即一齐站起,便看到余丹鸿走进来。
郑砚华叫了一声秘书长。
余丹鸿说,砚华来了?什么时候来的?
郑砚华说,刚到,正准备和赵书记谈完事后去拜访秘书长。
唐小舟一边向外走,一边暗想,这官场语言真是特别。余丹鸿的问话,显然是指什么时候从闻州到雍州的,郑砚华却不能直接回答。他至少是昨天以前到的,到了雍州却不和秘书长打招呼,秘书长会有想法。而郑砚华巧妙地回避了这个尴尬问题,说自己刚到,字面上的理解,是刚到唐小舟的办公室,延伸理解,你也可以认为他是今天早晨才从闻州赶来的。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4
唐小舟来到赵德良的办公室,告诉他,闻州市委书记郑砚华同志来了。
赵德良没有抬头,直接说,你让砚华同志过来。
唐小舟于是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告诉正与余丹鸿谈得热烈的郑砚华,赵书记请他过去。
带郑砚华过去时,唐小舟顺便端了纸杯和水壶,给郑砚华沏了一杯茶,又看了看赵德良的茶杯,往里面加了一点点水。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见余丹鸿坐在那里。唐小舟立即给余丹鸿倒茶,余丹鸿摆了摆手,说不必了,我们商量一下赵书记下乡的事。
唐小舟有点不知所措,刚才在书记办公室,要给他倒茶挨了批评,现在他又叫自己别倒,还真不知道是倒还是不倒。想了想,他还是给秘书长倒了一杯茶,这次,余丹鸿竟然没有批评他。
余丹鸿说,下周一是省委常委会,肯定不能安排。要不,就安排在周二。
唐小舟早已经拿着笔记本,在上面记着,同时问道,具体行程怎么安排?
余丹鸿说,第一站,去德山。德山是江南省的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基地,过去一直有句俗语,德山熟江南稳。意思是说,只要德山取得粮食大丰收,整个江南省就不会饿肚子,政局就稳了。以前的历任省委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德山。至于去德山看哪些地方,由德山市委安排。我们在德山只住一晚。
唐小舟立即在本子上记着,口里将要点复述出来,说,好的,周二,德山,晚上住宿。
余丹鸿接着说,第二站,去柳泉,和德山一样,住一晚。
唐小舟说,周三,柳泉。住一晚。
余丹鸿说,星期四去阳通。阳通离雍州近,可以不住,当晚赶回来。周五可以休息一天。
唐小舟迅速在本子里记着。余丹鸿所提到的三个市,是江南省西北部的三个市。也是江南省的三个主要农业市。计划经济时代,德山市曾经属于江南省的第三大市,但改革开放以后,形势变了,德山的农业经济制约了发展速度,反倒是离雍州最近的岳衡市后来居上,阳通市也迎头赶超。
见余丹鸿不说了,唐小舟又问,人员和车辆怎么安排?
余丹鸿说,车辆就按赵书记说的,开一辆考斯特去,司机小张和冯彪两人开车。人员嘛,办公厅方面,我是一定要去的。考虑到可能需要组织材料,政研室主任池仁纲同志和秘书处副处长易芒同志要去。另外,农业厅去三个人,具体什么人,由他们自己定。农业厅去了,林业厅不去也不好,同样安排三个人。德山和柳泉是每年防汛的重点,水利厅也安排三个人。完全保卫方面,省委的零号开道车要去,接待处去一个人,再由公安厅警卫处安排一个人随行。现在有多少人了?
唐小舟说,十八个。
余丹鸿说,那就这样吧,十八罗汉嘛。幺八幺八,要发要发,数字吉利。考斯特能坐二十三个人,不能再安排了。一定要松一点。
唐小舟听说,越是当大官的人,越是迷信。官员们一天到晚教育别人,要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可实际上,最相信运程风水的,正是这群人,他们痴迷的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商人。在整个江南官场,最相信这一套并且潜心研究的,是余丹鸿。余丹鸿不光研究运程风水,还研究易经八卦。除了这一类书,别的书,余丹鸿一概不看。他不仅自己研究,还和别人一起研究,他的家里,经常高朋满座。而能够获准进入他家的,全都是得道高人。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5
一天忙完,唐小舟陪赵德良回家。赵德良没有住在省委大院,而是住在迎宾馆。
省委大院里有几个别墅群。最早的一个别墅群,建于解放前,只有九套房子。解放后,这个别墅群,成了省委高级领导的住所。当初规定,只有省委常委,才有资格住进别墅。整个七十年代以前,这项规定执行得很好,丝毫没有走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省委常委几十年间,换来换去,也就那么几个人。哪怕这个走了那个来了,人数始终相对固定。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一批老干部退下来,进了顾问委员会。人不在位了,级别却在,肯定不能让他们搬出别墅吧。因此,新上来的常委,就住不上别墅了。为了解决这一焦点问题,省委便又修了一个别墅群。
可没过几年,这个别墅群又是人满为患,关键在于有些领导人虽然下来了,待遇却没有改变。甚至有些人,退位之前是副省级,退位时往上升了半级,享受正省级待遇。这个待遇,其中极其重要一项,就是住别墅。因此不得不修了第三个别墅群。
如此一来,退位领导和在位领导,待遇上便没有了区别,那些在位领导,心里便有些不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委办公厅又想了个办法,在位常委,除了享受单独别墅之外,还在迎宾馆享受一套单独的办公室用房。
迎宾馆是省委招待所,除了几幢大楼,还有一个别墅群,这个别墅群,有个统一的名称,叫七号楼。七号楼不是一幢楼,而是一组别墅,中央首长来江南省,便安排住在这里。省委的几个主要领导,在这里各有一幢别墅。
赵德良到江南省后,夫人仍然留在北京。办公厅原本将袁百鸣的那幢别墅分给他,他却不肯进去住,理由是他只一个人,却占了两套别墅,要安排至少两个内勤人员,所有设施也都得准备两套,太浪费。住在七号楼,他这个单身汉的生活就有人照顾了。迎宾馆有后门和省委大院相通,另有侧门与青山湖公园相通。
迎宾馆也是省委办公厅的机构,隶属于接待处。迎宾馆专门安排了一名服务员为赵德良服务。不知是不是有意安排,这名服务员也姓赵,和那个以演小燕子闻名的女明星同名,叫赵薇。
赵薇二十岁,身高一米六八,比徐雅宫的身材还好,毫无疑问的大美人。以唐小舟的审美标准,就算是有雍州第一美人之称的巫丹,也比赵薇逊色几分。第一次见到赵薇,唐小舟就想,赵书记正值壮年,夫人又不在身边,将这么漂亮的年轻女孩安排给他,不是在诱惑他犯作风错误吗?
后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唐小舟的生活变得极其规律起来。每天早晨六点不到,他会准时来这幢别墅。别墅的一楼,有他的一个房间,里面放了一些换洗衣物之类。到来之后,他进入自己的房间,以最快的速度换上运动衣,走到一楼大厅时,赵德良恰好穿着运动衣从二楼下来。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赵德良并不和他打招呼,直接出门,后来,两人有了很深的感情,赵德良便会主动对他说,小舟,我们走吧。
唐小舟肯定不会与赵德良同时出门,他会站在门的一侧,等赵德良小跑着出去,才在后面跟着。
赵德良的生活最有规律的部分,就是早上的这段时间,他会沿着青山湖跑半个小时,又打半个小时太极拳,回到别墅,洗过澡,再从楼上下来,和唐小舟一起吃早餐。因为此处离办公室很近,吃完早餐后,便由唐小舟陪同,穿过省委大院的后门,步行进入大院。
一些人摸清了省委书记的规律,很早便等在青山湖公园里,只要赵德良出现,他们也装着跑步,趁机接近赵德良。
最初,唐小舟非常担心,害怕出现安全差错。时间久了,他觉得其实这样也好,那些试图接近赵德良的,全都是省委省政府的干部,这些人一多,其他的人就不可能接近了,反倒起到了保护作用。
赵德良做事很有原则,晨运的时候,绝对不谈公事,人家和他打招呼,他也就只是点点头,绝不搭一言。
唐小舟也是极其醒目,偶尔遇到个别人想和赵德良纠缠,他会立即上前,隔在那人和赵德良之间。
到了晚上,唐小舟将赵德良送回这里,才算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他又会骑上停在这里的自行车,独自回家。只在很少并且特殊的情况下,他才会住在楼下的那个房间里。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6
唐小舟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不用省委一号车,也不驾自己的车上下班。最初,因为没有时间去买自行车,他就搭乘公共汽车上班。此后,便每天骑自行车。
记得第一天送赵德良回住所时,时间还很早,十点不到。他首先下车,替赵德良打开车门。赵德良跨下车后,昂着头向前走,他便提着包,跟在后面。他原想跟着赵德良进去看一看别墅的结构,毕竟,自己可能会常常进出这里嘛。可到了门口,赵薇立即打开了门,声音甜甜地说,赵叔叔,回来啦。赵德良应一声,回来了。便跨进门去。唐小舟正想往里面走,赵薇已经拦在他的面前,接过了他手里的包。他还没有回过神来,赵薇已经返身进屋,并且将门关上了。
唐小舟意识到,将赵德良送到门口,自己一天的工作便完成了。他愣了片刻,直到冯彪在后面叫他,他才转过身来。
回到家,谷瑞丹不仅早已经等在家里,而且已经洗了澡,穿着一件很薄并且吊带的睡衣,坐在家里看电视。听到钥匙开锁的声音,她便站了起来,面向门,迎着唐小舟,脸上挂满了温柔。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唐小舟感到震撼。首先不同的是她所穿的睡衣,超薄透明,吊带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手系的,既可以系得比较靠上,也可以适当系下一些。此时的谷瑞丹,就将吊带系得很长,睡衣的领口,几乎就挂在乳房上。她的乳房本来就很大,窝在胸前,就像两只温驯的兔子,此时被这件衣服一衬,如同两只召唤唐小舟的手。
在家里,谷瑞丹喜欢穿睡衣,她有好多件睡衣,不是白的就是灰的,就算是穿着去菜市场,也丝毫不显得过分。以前,唐小舟总希望她的睡衣式样性感一点,颜色暧昧一点,可她从来都当不知道他有这种欲望。唐小舟甚至不知道,她何时有了这样一件睡衣,到底是为了讨好他今天才买的,还是以前就有。
如果以前就有,是否说明,她是为了穿给另一个人看的?
想到这一点,他的心就像被人刺了一刀似的,一阵绞痛。
谷瑞丹的变化显然不仅如此,在唐小舟进门时,她竟然会主动站起来迎接,这实在太难得。
似乎是从女儿一岁左右时起,唐小舟就不喜欢回到这个家了,每次尽可能拖到最晚才进门,进门之时,保姆和孩子,通常早已经进入梦乡。更多的时候,他进门时,谷瑞丹也已经睡到了床上。
回来了?吃饭没有?她很亲切地问过,同时走到门边,弯下身子,从门边拿出拖鞋,摆在他面前的地上。
唐小舟简直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还以为是在做梦。
他的印象中,自己和谷瑞丹共同生活的这十来年中,她替自己拿鞋的事,从来都不曾有过。不仅不曾有,而且,进门换鞋对于他来说,是极其痛苦的记忆。
唐小舟在农村长大,农村的孩子,没有太多讲究,出门进门都是赤脚,就算偶尔穿得上鞋,也只有一双而已,根本不像城市,出门进门,要将鞋换来换去。当然,换鞋毕竟是小事一桩,他也乐于让家里整洁清爽。可他骨子里有一种从小养成的散漫,不喜欢将换鞋这一类事,搞得像写文章那么精细。每次换鞋,他也就是伸出脚,把拖鞋往外扒拉一下,穿上拖鞋后,又用脚将换下的皮鞋往里面顺一顺。这样做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双皮鞋摆得不正,两只鞋可能有一点点错位。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7
谷瑞丹是警校毕业,对家庭,也搞军事化管理,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军事化要求,任何与军事标准化有出入的细节,都是她不能容忍的。而她面对这种瑕疵的处理方法,又不是部队首长那种简单的命令式,而是幼儿园老师的温柔大棒式。
她看到后,通常都会很温柔地叫一声:唐小舟,你来一下。
早已经进房的唐小舟,听到这温柔一叫,心头狂喜,以为她会给自己一个奖赏。喜颠颠地出来,远远望见她时,能见到她脸上的笑,就像幼儿园阿姨那般亲切慈祥。可他一旦到了她的面前,她便会暴喝一声,你的鞋怎么放的?
她既可以弯下腰,将那不认真排队的鞋扶正,也可以伸出脚,将那只屁股跷出队列线的鞋踢进去,一秒钟的事。可她不,一定要像老师遇到犯错的学生般,将他叫到面前,恶狠狠地上纲上线地教育一番,并且责令他立即改正。
不仅仅放鞋子,在家里,每一项东西,都有其固定的位置,茶杯放在什么地方,热水瓶放在什么地方,电视遥控器放在什么地方,公事包放在什么地方,那是一丝一毫都不能错的。不仅位置不能错,摆放的角度也不能错。比如电视遥控器,用过之后,一定要正正地摆在茶几下面,如果有一点斜度或者倒过来了,那是一定要受到严厉批评的。
正因为如此,唐小舟每次进入家门,无不提心吊胆,时刻需要保持高度紧张和足够警惕,否则,就可能犯错并且被诫勉谈话。偏偏他是一个追求自由随性的人,尤其作为社会人,不得不受各种各样条条框框的约束,回到家里,就想自由释放。结果却是家里的清规戒律,比社会上严厉得多,社会还有巨大的容错性,家里却是动辄得咎,逢错必纠。这个家,因此对于他,成了一种苦役。
他一边换拖鞋,一边冷冷地回答一声,吃了。正准备弯腰将皮鞋放好,不想谷瑞丹已经先一步弯下了腰,拿过他的皮鞋,摆正。
仅仅这进门后的一连串表现,谁都不会怀疑,她是绝对的贤妻良母。当然,唐小舟也想,她是不是刚吃了治狂躁症的药,那药物正在起作用?
唐小舟向中间的门看了一眼。中间那间房,是保姆小花和女儿住的。家里有三间房,里面那间最大,是主卧室,原本属于他和谷瑞丹。可在三年前,他和谷瑞丹大吵一架之后,搬出来住进了书房,从此书房就兼了他的卧室。谷瑞丹倒也坦然,在他主动搬进书房的第二天,将女儿叫进了主卧室,保姆小花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有了自己单独的卧室。
谷瑞丹知道他在看什么,立即说,我让她们睡了。然后又说,你去换衣服吧,我放水给你洗澡!
放水给他洗澡?洗澡是他们夫妻间特定的暗语,可唐小舟不记得这个暗语已经失效多长时间了。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8
他往书房里走,并且嗯了一声,算是答应。他不敢不答应,如果他答应得慢了或者声音小了,她可能立即咆哮起来。她就是那种火药桶性格,一点就爆,更多的时候,不点也爆。
有几次,他忍无可忍,说你这是一种病态,医学上叫狂躁症,你应该去看病。
只要他说这种话,她便发作得更厉害,简直要吵得天翻地覆,说他诬蔑她诅咒她。这个话题,后来就成了他的罪证,她动不动,便会拿出来宣判一番。唐小舟有次找到一份医学类的杂志给她看,让她相信,她的每一种症状,和狂躁症都十分吻合。不知是不是那篇文章对她产生了影响,几年后,她还真去看过医生,甚至拿回一些治疗狂躁症的药。唐小舟偶尔看到过这类药,可第二天再去找,那些药又神秘地消失了。他十分怀疑,她可能从未服用过,否则,为什么从来没有丝毫改善?
在书房里放下包,唐小舟站在那里发愣。他打心眼里不想配合她,却又不想累了一天,回到家来大吵一架。打开柜门,拿了睡衣,来到卫生间,水已经放了一半。唐小舟根本就不想盆浴,甚至不想洗澡。他只想早点做完这件事,早点上床睡觉,明天还要起早床呢。
让他没想到的是,谷瑞丹今天异常主动,在他进入浴盆后,她并没有离开,而是脱掉了她身上的睡衣。
再一次让他吃惊的是,她的睡衣里面,竟然没有穿内*裤。
昨天晚上,他有意回来得很晚,回来时,她已经睡着了,别说做什么事,就连话都没说上一句。今晚她似乎有了预谋,早早就做完了战前准备。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他想拒绝,可不知怎么开口,尤其是她进入浴缸并且主动往他身上涂浴液之后,他很快就有了反应。
他恨透了自己。心理上情感上,他永远都不想和她做这件事,他不想自己一个堂堂男人成为一个性乞讨者。可是,他的身体不争气,竟然迅速有了变化。也难怪,一块田干得太久了,充满了对雨水的渴望,老天一旦下哪怕一点雨,整块田,都会跳起欢快的舞蹈。
唐小舟以为自己会非常快乐,毕竟不记得几个月没有这种体验了。可他没料到,以往的记忆,那么快就又回来了。他因为过于激动,动作大了点,可能弄疼了她。她立即就爆炸了,大声地对他发脾气,指责他太自私,只顾着自己,一点不温柔。
如果说刚才唐小舟的激情已经被点燃的话,那么现在,一场倾盆大雨,将他的激情浇灭了。他极其迅速地从她的身体里退却。
谷瑞丹心里其实也特不爽,刚刚端上一盆美味佳肴,她才仅仅只是尝了一点点,正准备饕餮一场呢,突然被人连盆端了回去,留在她面前的,只是一盆幻影,她能不恼火能不愤怒?
第三卷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 书记身边有个间谍19
她再一次爆炸了,质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下子就软了?是不是在外面给了别人 ?
http://umdtxt.com
以欢乐始而以痛苦终,这样的经历,他体验太多了。他和她的日子,永远都是以满怀期待意外惊喜的心情迎来意外打击,他已经麻木了。
既然不能离婚,那就任她去吧。他轻轻地将她往旁边推开。
这一推,又推出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她再一次咆哮起来,你推我?你竟然敢推我?我说对了是不是?
他抓过毛巾,揩着身上的水,然后抓住睡衣,迅速往身上一套,向外走去的同时,随口扔了一句,是或者不是,你问翁秋水去吧。
这句话,自然又招来一声暴喝。可他已经无所谓了,甚至都没有停,迅速走进自己的房间,反闩了门,仔细地再将身子揩一遍,赤身裸体躺在床上,开始干一件极其痛苦极其憋屈却又不得不干的事。
她的恼怒达到了极致,在外面敲门,并且质问他,你给我说清楚,你是什么意思?
他想说,需要说清楚吗?你自己干的事,还有谁比你更清楚?
她大声地说,原来,你是这样一个小心眼的男人 ?
http://umdtxt.com那些人别有用心制造的谣言,你竟然当真的?你的心眼就这么小?你还算是个男人吗?
他想,要怎么才是男人 ?
http://umdtxt.com对你的那位翁秋水开门欢迎感恩戴德才是男人 ?
http://umdtxt.com
她在外面大发雌威,他的注意力分散了,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就像睡着了一般,向他宣布处于休眠状态。可在精神层面,他显得异常急迫,就像他这么多年的经历,每次,他都知道某个职位摆在前面,只要自己努力地伸出手,就能牢牢地抓住。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那个职位,永远都矗在他的面前,离他只是一步之遥,他根本无法掌握。
他继续努力着,加快了手上动作的频率,那个影子似乎离他越来越近,在他的眼前飘忽着,他拼命地伸手,奋力去抓,可实在太憋闷了,那个影子,竟然比泥鳅还滑溜,根本就抓不到。
不知什么时候,外面的声音没有了。这也可以想象,她一个人骂着,而他仿佛不存在一般,所有恶毒的语言,失去了目标,便也失去了意义。她大概也渐渐失去了兴致吧。刚才那些温柔只不过是假象,眼前才是真实的她。
也不知过了多久,敲门声再一次响起,这次不是敲打,而是温柔的轻叩。随后,外面有一个与刚才的咆哮形成鲜明对比的温柔声音传来:小舟,你睡了吗?要不,你到那边去睡吧。
他再一次加快了那件痛苦的工作,心里恶狠狠地说,去死吧。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1
赵薇提着包下楼。唐小舟见状,立即上去接过,来到一楼,将包放在沙发上,打开小心地检查。
赵薇说,唐哥,我给赵书记带了五天的衣服。这里有几只塑料袋,赵书记换下来的脏衣服,你就放在塑料袋里,上衣、内*裤和袜子分开放,不要合在一起。
唐小舟看了赵薇一眼,没想到,这样一个漂亮女孩,竟然这么细心。
他的印象中,越是漂亮的女孩,越不会生活。漂亮女人时时刻刻被男人们宠着,什么事都不需要自己动手,自理能力特别差,生活往往一团糟。女人漂亮了,只适合当画一样欣赏,并不适合共同生活的。没想到面前这个女孩,内外兼修,将来不知便宜了哪个臭男人。
赵德良穿着一件灰色夹克,从楼上下来。走到楼梯中间时问,车子什么时候来?
唐小舟说,我已经给冯彪打过电话,他说已经离开省委,应该快到了。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汽车声。省委的考斯特停在了别墅门口。
赵薇要去帮唐小舟提行李,唐小舟说,行李我来拿,你拿这个就行了。他将两只公文包和一只小包递给赵薇,自己背起了两只旅行包,跟在赵德良后面往外走。
冯彪是第一个下车的,跟着下来的,还有副秘书长陆海麟,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厅长梅尚玲等几个人,却没有看到秘书长余丹鸿。唐小舟暗自惊了一下,怎么是这些人 ?
http://umdtxt.com余丹鸿开出的名单没有这些人呀,什么时候变的?为什么会变?
几个人分别和赵德良打招呼。赵德良问,都到齐了吗?
陆海麟说,都到齐了。
赵德良说,那我们就早点走吧。
此时,冯彪早已经从唐小舟那里接过两只包,放到了汽车最后一排一个空出的座位上。唐小舟则接过赵薇手里的公文包,最后一个上了车。
汽车里早已经坐满了人,只有副手席以及中间两排座位以及最后一排是空着的。
赵德良上车后,直接坐到了空出两排座位的第一排。唐小舟是第一次坐考斯特,不了解这种车的座次安排,以前也忘了问肖斯言。不过,他看了看车上的情形,也就立即明白过来。这车内的座位经过改装,原本第一排留下的空隙最大,可第一排的危险性也最强,后面比较颠簸,肯定都不适合首长坐。中间没有这两种劣势,但座位与座位间的距离不够宽敞。这个弱点自然不是问题,稍稍改装,便留下了足够空间。看来,这一排,是专门给首长准备的,秘书自然不能和首长平起平座,那会挤着首长。后一排,应该是留给他的。
他将两只公文包以及那只小包放在旁边空出的位子上,又向后看了看,只有赵德良和他这两排两个人的座位只坐了一个人,其余的全都坐着两个人。大部分人,他不认识。按照余丹鸿最初的安排,有几个人,他是应该认识的,比如秘书长余丹鸿,政研室主任池仁纲和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易芒。可这三个人都不在车上。现在坐在车上的,都是些什么人 ?
http://umdtxt.com这一切,为什么会改变?是什么时候变的?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2
很快,他发现车行方向也不对,如果去德山,应该从雍州的西北边出城,驶上雍德高速。从西北出城,就一定要过雍江,走雍江大桥。可现在却是一直在向南行驶,穿过雍州市的繁华街道,逆雍江而行。
看来,此行的目的地也改了,并不是西北部,而是南部或者东南部的某地。发现这一点后,唐小舟突然感到恐惧,预感到自己可能犯了大错。
当初,赵德良说要下去走一走,叫他和余丹鸿秘书长一起商量个方案。那个方案,虽然全部是余丹鸿定下来的,毕竟,也算是他们两人商量,然后由他汇报给赵德良的。为了这个方案,他还向赵德良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书,包括人员车辆目的地以及时间等,计划书上列得清清楚楚。
方案做好后,他很详细地向赵德良汇报过。赵德良手里拿着一份方案打印稿,一边看着,一边听他汇报,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以为,这种事,通常都是由办公厅安排的,既然余丹鸿这样安排了,赵德良也就认同了。
现在,人员变了,路线也变了,而他却一无所知。
为什么要变?即使智商不怎么样的人也能想明白,肯定是赵德良对此前的安排不满意。不满意很正常,毕竟别人不清楚他心里所想,他也没有完全表达。但他并没有在任何场合表现这种不满意,而是在最后时刻,突然将一切都改变了,这就不正常了。这件事所透露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对相关安排的不满意,而是对做出这些安排的人不满意了。这也恰恰是唐小舟感到恐惧的原因。
一路上,唐小舟的脑子里转动着的就是两个词,一个是伴君如伴虎,一个是天威难测。
唐小舟一路上心绪不宁,却还得强打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一般人看来,乘车就是乘车,很单纯的一件事,能有什么工作?可是,他的身份和别人不同,别人只是陪同省委书记下去视察工作,他们的工作岗位在下车以后的某一处。唐小舟是省委书记的秘书,他的工作岗位在省委书记身边。
赵德良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抓紧一切时间休息。别说是这种有几个小时车程的旅途,就算是只有十几分钟车程,他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睡眠,哪怕是睡上五分钟,待他重新投入工作时,便会精神抖擞。唐小舟却只能是打疲劳战。比如现在,赵德良在开车不久,就睡着了,唐小舟却不得不睁大眼睛,随时注意路上的各种情况,万一发生什么意外,他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汽车非常平稳,什么意外都没有地接近了雍闻高速公路出口,第一站竟然是到闻州。
唐小舟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这件事,是不是上次郑砚华到雍州时定下来的?或者说,赵德良要到哪个市,本身就有极其特殊的政治意义?
唐小舟暗想,如果这一猜测还有几分道理的话,赵德良实际上在玩权力平衡棒,正在江南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一股足够和陈运达平衡的势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权力控制,只有两种手段,一是以雷霆手段动外科手术,将某些人的权力剥夺;一是在权力结构体,利用提拔、调动、正常退休等手段进行调整,完成新的权力分配,改变原有的权力结构,达到新的权力平衡。相对而言,后者更加的温和,适宜于社会的稳定,也更挑战控制者的政治智慧。前一种,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战争,可以说后患无穷。
关于权力的运用,人们往往将其通俗化庸俗化甚至神秘化。通俗化的体现,将权力说成是斗争,曾经一度风行的阶级斗争理论,便是登峰造极的产物。庸俗化的体现,将权力说成是权术,诸如所谓的官场厚黑学之类,便是这种观念的直观表达。神秘化就极其不神秘了,这种表达的直接方式,是所谓的清官和贪官理论。简单地将官员分成清官或者贪官,实际上掩盖了官场本质。
官场本质是什么?说起来非常简单,那就是权力平衡。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3
赵德良独自来到江南省,这里的权力蛋糕早已经分得精光,他单枪匹马,孤身一人,怎样才能达成一种新的权力平衡?这才是他最大的难题,自然也是最大的考验。不仅仅是他,现在官员升迁,不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带一大群了,一剑走天下,难的,就在这个权力控制。
散布在别人手里的权力,如同散布在沙漠中的沙子。赵德良将怎样将它们拿捏成一股力量?唐小舟觉得,这真是一个大难题。
出高速公路的时候,赵德良准时醒来。
出口处停着五辆车,四辆黑色奥迪,一辆警务开道车。闻州市四套班子成员,在市委书记郑砚华市长姚营建率领下,站在出口迎接。
这些成员,有些唐小舟以前就认识,比如郑砚华和姚营建。有些见过但没有太多的交往。比如市委副书记朱若丹,常务副市长严珂。至于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唐小舟完全不认识。接任赵德良的秘书时,他临时抱佛脚赶功课,抱着几大本通讯录,将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市主要领导的名字死记硬背过一番。可毕竟人数太多,能够记住的,还是一些主要领导,那些二线领导,印象自然就不深了。十几个人顶着烈日站在路边,似乎是在跷首以待,唐小舟能够认识的,也就那么几个。
这个高规格的欢迎仪式,让唐小舟暗吃了一惊。这不是顶风作案吗?下来之前,赵德良亲口交待唐小舟,要余丹鸿下通知,不准搞高速公路口的迎接,是他们没有收到通知,还是余丹鸿根本就没有通知?
事后唐小舟才意识到,这样的通知,余丹鸿绝对不会克扣。而下面的地方领导,收到这样的通知,却如收到烫手山竽,往往不知所措。几乎所有的领导下去,都会提前打招呼,说不准迎接。下面如果真的不迎接,他们又会觉得自己没被尊重,暗中给你记一笔。许多地方领导因此觉得,与其让领导留下不好印象,还不如现场挨一次批评。
赵德良偏过头,对唐小舟说,你去叫砚华同志上来。
听了这话,唐小舟立即站起来,到了门口。这一瞬间,一路上的苦恼顿时消失无踪。他知道,省委书记的第一秘是余丹鸿,如果余丹鸿在车上,下去与市委书记接触的事,就应该由余丹鸿来完成,余丹鸿不在,自然应该由陆海麟具体安排。现在,赵德良却叫他下去,这是否说明,他打了自己一巴掌,又扔过来一颗糖果?既然要扔一颗糖果,那就说明,他还是要用自己的。
汽车缓缓停下来。唐小舟下车,迎着郑砚华等人走过去。
郑砚华领头快步走过来,准备和唐小舟握手。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4
唐小舟想,书记坐在车上呢,自己和市委书记握手,市长握不握?市长握了,副书记副市长握不握?这么一路握下去,给人的感觉,自己不成首长了?这个手如果真的握了,说不准人还没有回雍州,叫他回报社的通知就下来了。当了这么多年记者,也认识不少官场人士,这个分寸他还是知道的。他并没有伸出手,而是在隔着还有几步的时候,便说,赵书记说他不下车了,直接走。
几位领导同时站住,准备转身上车的时候,唐小舟又说,砚华书记上考斯特吧。
郑砚华和姚营建小声地说了几句,然后两人分开,姚营建向自己的小车走去,郑砚华转身,向考斯特走来。经过唐小舟身边的时候,他小声地问,老板情绪怎么样?
唐小舟立即明白了。对于这次路迎,郑砚华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他想通过唐小舟的观察来评估一下,事情会严重到何种程度。一来,唐小舟自己心里梗着一块石头,正忐忑不安呢,哪里还会注意别的?二来,他初当秘书,没有经验,不会看领导的脸色观察领导的表情。对于郑砚华的问题,他根本回答不出,只好说,感觉还好。
唐小舟略略拉后一点,待郑砚华上了车,他才跨上去。刚上车,车门还未完全关上,就听到赵德良说,砚华同志,你告诉我,是你这个市委书记说话不起作用呢,还是我这个省委书记说话不起作用?
显然,赵德良发火了,但这火发得很温柔,听上去,像是在开玩笑。
郑砚华自然知道赵德良的意思,连忙走到赵德良身边,低下头,弓着身子,说,是我的错,我向首长检讨。
赵德良说,你站在这里干什么?低头认罪?人家小舟还要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呢,你这样站着,冯彪怎么开车?
因为郑砚华站在走道上,拦住了唐小舟的路,唐小舟只好站在他的身后。整部车子,只有他们两个站着。唐小舟突然觉得,郑砚华应该是异常尴尬的。这种尴尬,不仅是因为受到了赵德良温柔的批评,还因为赵德良在暗示叫他坐下。坐下?坐在哪里?赵德良身边有一个座位,坐在这里,是一种极高的待遇。赵德良的后面,还有一排座位,他也完全可以坐到那里去。可那个位子,就非常特别了。既像是坐了冷板凳,也可以理解为他在表现一种姿态。赵德良没有说明,郑砚华就难办了。
郑砚华显然颇善于应付这种场面。他在赵德良身边坐下来,说,我离首长近点,更有利于作检讨。
唐小舟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就听到赵德良问郑砚华,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郑砚华说,首长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我考虑先休息一下,由我和营建市长汇报一下闻州的情况,然后吃午饭。视察安排在下午。我们选择了八个点,不过下午的时间会很紧,八个点不可能都看,具体选哪几个,由首长定。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5
没等郑砚华汇报完,赵德良便说,不需要休息了,我们抓紧时间,先去看看汽车工业园吧。
闻州开发区的汽车工业园,是江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
江南省并不是汽车大省,改革开放前,江南省只有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即闻州汽车厂。
七十年代,国家要上第二个汽车制造项目,即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全国范围内选点,闻州就是备选地之一。经过几轮筛选,很多点都被放弃了,闻州却仍然走到了最后。闻州之所以走到最后,可能有几大原因,比如闻州四周都是山,便于二汽的隐蔽。闻州原有一家拖拉机厂,为了争二汽项目,省里拨了一笔款,将拖拉机厂扩建成了闻州汽车厂,既有工业基础也有汽车制造方面的基础。最终,因为纯战备原因,二汽选址没有任何汽车制造基础甚至没有工业基础的湖北十堰,闻州便错过了这次发展机会。即使如此,由于省里的投入,闻州汽车厂,也搭起了架子。当时,闻州汽车厂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只是进行汽车改装。
改革开放以后,汽车工业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权重一天天加大,各地开始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投入向汽车制造倾斜,全国冒出了一批小而全的汽车制造企业。江南省也将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将闻州汽车厂列为汽车生产基地,加大了投入。从此而始,闻州汽车制造厂开始转型,生产一种经济适用型小汽车飞鱼。但因为在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弱势,这家汽车厂仅仅只是勉强维持。
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各地均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江南省坐不住了,提出了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口号,相应出台了一个发展汽车工业的规划,这才有了以闻州汽车厂为基础的汽车工业园。
当记者的时候,唐小舟多次来汽车工业园采访过。对于全国比拼着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他是有看法的。
中国是大,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他并没有忽视,问题在于,美国那么先进,也就只有三家大的汽车制造厂,一个中国,就冒出几十家汽车厂来了,这汽车越做越多,将来往哪里卖?不错,中国的人口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的家庭,都有了购买汽车的能力。可购买力仅仅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承载力。比如目前雍州市的汽车保有量,大约在七十万辆左右。达到这个规模,用了多少年?几十年。第二个七十万辆,需要多长时间?以现在的增长速度,大概五年就够了。第三个七十万辆呢?恐怕只需要一两年。再往后发展,很可能一年就增加一百万辆。
仅现有的七十多万辆,城市已经拥挤不堪,如果有三百万辆五百万辆,城市交通还不崩溃?这么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中国汽车工业这根支柱,会达到承受极限,一旦断裂,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唐小舟不敢想象。
赵德良要去看汽车工业园,他也能理解,毕竟,这是全省工业发展的龙头,指望着这个工业园打一场工业翻身仗呢,抢先一步把汽车工业做强做大,至于后来哪个省倒大霉,那是以后的事了,这个问题,留给以后的领导去解决吧。
闻州市事前得到了通知,做好了安排。可省委书记就是省委书记,赵德良一句话,下面的计划就得变。听赵德良说直接去汽车工业园,郑砚华立即拿起了手机,拨通了姚营建,仅仅说了一句:去汽车工业园,便挂断了电话。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6
到了工业园管理办公大楼,汽车停下,郑砚华第一个跳下汽车,然后站在路边迎着赵德良。赵德良下车后,他便在侧前方引导,向前走去。闻州市几套班子的领导早已经先一步到达,和汽车工业园的负责人一起,站在大楼前迎接。大楼门口,摆满了各种绿色植物,挂着大红的欢迎标语。唐小舟提着包跟在后面,领导们看什么说什么,他一概不闻不问,他的工作只有一项,就是赵德良需要什么的时候,他能够及时拿出来。
工业园的规模比较大,规划是年产十万辆。目前正在洽谈的,主要有两大项目,分别由国内两家大的汽车生产厂商在此建分公司,两个项目投产后,江南省可以年产中档小汽车五万辆。这些汽车的差不多一半,将由江南省政府采取手段在省内消化。
唐小舟想,也难怪省领导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一旦投产,这两个项目的年产值,将高达五十亿以上,如果达到十万辆的规模,年产值将接近百亿。百亿产值能拉动近千亿的GDP。这个数字,对任何一位领导,都是个巨大的政绩工程,谁不需要?
考察结束,已经接近十二点,工业园区主任自然要安排吃饭。可是,原计划上午是在市里休息,然后在市里吃饭,餐厅早就安排好了,大家只好乘车返回。到达酒楼时,已经十二点半了。
郑砚华、姚营建等人陪着赵德良向酒楼里走,从一楼正门进入的时候,赵德良见那里向外开了一扇窗口,里面堆满了盒饭,赵德良突然改变了方向,朝那扇窗口走去,问里面卖饭的女服务员,这饭多少钱一盒?
女服务员见突然一下子围过来这么多人,有点不知所措。姚营建有点恼火,声音大了点,说道,问你话呢,这盒饭多少钱一盒?
女服务员大概也知道这伙人身份特别,不敢回答,只是伸出一个手指,朝上指了指,上面有价格牌,分别是五元六元和七元三种规格。
赵德良说,给我拿一盒六元的。
女服务员于是拿了一盒饭给他,赵德良接过,转身就走。
陪在身边的人顿时傻眼了。还是郑砚华反应快,说,给我拿两盒六元的。
女服务员伸出一只手,指着赵德良说,哎,同志,你还没给钱呢。
姚营建也反应过来了,指了指身后的人说,我们是市政府的,他们谁拿,你记住,一起结账。给我也拿一盒。
一眨眼,那里堆着的盒饭全都拿完了。门口还站着很多人,其他人只好站在那里等。
唐小舟也没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见赵德良拿了一个盒饭出来,有些慌了,只好跟在赵德良后面,走进了餐厅。
赵德良什么话都没说,见旁边有空桌,便坐下来。唐小舟不知所措,傻傻地站在赵德良身边。好在郑砚华此时拿着两只盒饭过来,递了一盒给唐小舟。唐小舟接过,感激地冲他点了点头,说一声谢谢。郑砚华在他耳边小声地说,计划可能有变,你抓紧时间吃一点,不然,可能没时间吃饭了。说完,也不等他反应,便坐到了赵德良的身边,开始吃盒饭。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7
他们之所以不在开发区吃饭,一定要赶回这里,关键在于市委办公室早已经做好了统一安排,这间酒楼二楼的所有房间,已经被市委包了下来,中午只招待赵德良一行,其余的客人,一律不接待。人家料都已经下了,客人也都拦在外面了,如果不回这里吃,肯定还得付人家钱,那就是一笔大浪费。而现在,赵德良不按常理出牌,他坚持不上楼去吃饭,而是在楼下拿了一个盒饭。跟他一起来的省里的人以及陪同的市领导们,自然不好坐到餐桌上吃,只好跟着赵德良,同样拿起了盒饭。
楼上,市委和市府两位秘书长等一大帮办公室人员还等着他们呢,计划一变,善后工作,便有一大堆。郑砚华和姚营建这些人,自然不过问这类小事,最苦的是这些做后勤工作的,市委办主任得立即和酒楼联系,商量这批备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市委对酒楼给予的补偿。
等他将这件事谈妥,变化再一次发生了。
赵德良毕竟没有坐上餐桌,仅仅只吃了一个盒饭,午餐就已经结束了。按照市委办原来的计划,吃完午餐,大概也会是一两点了,可以到宾馆休息一会儿,然后在三点前后,启程去第二个视察点。可赵德良又一次改变了行程,以至于市委办主任连午饭都没时间吃,便又匆匆去安排下午的事。
赵德良的饭量并不大,北方人,对食物也没有什么讲究,只不过他讲究养生,吃饭比较慢,细嚼慢咽。即使再慢,一盒饭半个小时,也就吃完了。另外一些人,拿到盒饭的时间虽有些晚,一旦拿到之后,便开始狼吞虎咽。他们知道,说不准赵书记吃完后便走人,那时,他们还拿着盒饭在吃,就被动了。所以,赵德良吃完时,拿到盒饭的人,基本已经吃完了。只是由于酒楼的准备不足,盒饭数量不够,还有些人没有拿到。
赵德良自然不会等这些人,再说了,他也不需要如此的前呼后拥,尽管无数次打招呼,下面的人就是不听,他只好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了。
赵德良将筷子一放,问唐小舟,小舟,怎么样?吃饱了吗?
唐小舟立即走到他的面前,递上一张餐巾纸。他接过去,一边揩着嘴,一边问郑砚华,下午怎么安排的?
郑砚华立即说,下午三点去清余县养殖基地。
赵德良问,路上要走多长时间?
郑砚华说,如果出市区不堵车的话,半个小时能到。
赵德良说,那不行,三点出去,到那里已经三点半四点了。现在就走,路上也可以休息嘛。
郑砚华能说不吗?立即下达命令,启程前往清余县。
赵德良又对唐小舟说,海麟同志跟我们一起,尚玲同志和文舒同志,就没有必要跟去了。
唐小舟这才知道,队伍中除了纪委副书记梅尚玲,还有组织部副部长文舒。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8
他做过功课,强行记住了省委省政府通讯录中所有人的名字以及大部分电话,知道省委组织部有一位副部长叫文舒,当时还以为是一个女性。他立即走到梅尚玲面前,说,梅书记,赵书记说,我们现在前往清余县,但你和文部长就不需要跟去了,你们自行安排。
梅尚玲和文舒各带了几个人,他们不乘这辆车,车内就空了。
赵德良什么人都没管,自己先上了车。所有人上车后,赵德良又说,小舟,你叫营建同志坐这辆车吧,人大和政协的同志,叫他们回去。
唐小舟又下了车。市里已经换了车,市委和市政府的人,坐一辆考斯特,人大和政协的人,坐另一辆考斯特。唐小舟向停在前面的那辆考斯特走去。姚营建显然知道书记有新的吩咐,人已经上车了,看到唐小舟后,又立即跨下车来,迎向唐小舟,恭敬地问道,唐处,有什么事吗?
唐小舟说,赵书记叫你上我们那辆车。
姚营建脸上的表情顿时显得很兴奋,他转身向前走。唐小舟又说,赵书记说,人大和政协的同志,没有必要跟去了。
姚营建停下来,见政府办主任早已经跟在他后面,站在车下。他说,你去安排一下,让人大和政协的人,随另一辆车回去。去一辆车就可以了。府办主任答应一声,向另一辆车走去,姚营建再对唐小舟说,唐处,我们上车吧。
两辆考斯特,加上开道车,原本只有三辆车,但因为清余县来了三辆车迎接,车队仍然有六辆车。
看到这种情况,赵德良便问了一句,姚营建解释说,是清余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已经有十年没有省委书记去清余县了,这次,他们听说赵书记要去,非常激动,一定要到闻州来迎接。
唐小舟这次注意了赵德良的表情。赵德良明显地皱起了眉头,似乎并不相信这话。
姚营建显然也看到了,又补充说,原计划是下午三点走,所以,他们刚刚才赶到市里,午饭还没得来及吃。
唐小舟便想,午饭没来得及吃,可能是真的,是不是刚刚赶到市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下面这些官员,对迎来送往极其重视,最怕的是一点点礼节上的差错,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官运。也难怪他们如此谨小慎微,处于县一级,上面随便哪个部门来个人,都是他们的领导,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每天迎来送往,见的人多了,谁能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出问题?如果仅仅因为接待时的一句话,就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那实在太不值了。偏偏官威难测,一个官员就是一种偏好,谁能搞得清哪个官员喜欢哪一种风格?下面只好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宁可做过火受到批评也绝对不能因为没做到位而被某领导记在心里。
赵德良说,上行下效吧?我想,你们闻州市的领导,比较喜欢这一套呀。
此话一出,闻州的两位一把手,脸色均都一变。姚营建立即解释说,他们主要是出于对首长的尊重和爱戴。赵书记,你不知道,我们闻州是山区,上级首长就算到闻州来,也很少到下面县里去。他们听说赵书记要下去,所以……
赵德良伸出一只手,制止了他。对唐小舟说,小舟,你记一下。
唐小舟连忙掏出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09
赵德良说,回去以后,你告诉丹鸿秘书长,由办公厅出台一个规定。具体细节,办公厅去议,我的意见只有一条,要刹一刹这种迎来送往的歪风。明明做错了事,还要编一堆理由出来,这种风气,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虚伪。对上面虚伪,谁能保证他们对下面就不狐假虎威?对更下面的人民群众,难道就不是作威作福?
此话一出,坐在唐小舟身边的姚营建,脸色顿时变成了乌紫。唐小舟从侧后面看了看郑砚华,他虽然尴尬,但至少还没有到乌紫的程度。
可以肯定的是,赵德良对闻州搞的这一套接待方案非常不满,可他又不是那种喜形于色的领导,话语不重,更不会疾言厉色,可听的人,却会虚汗直冒。
中国官员出行,是有规制的。比如古代的县令,乘几人轿,有多少陪同,多少旗帜,再往上,哪一级拥有什么样规格的轿子或者跟班,规定非常严格。现在的官员虽然不乘轿子,却需要乘车,不同级别的官员,所乘车的品牌、配置、排量等,都有严格规定。高级领导,还有安全保卫方面的规定。名义上,这种规定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实际上,却是一种官威仪仗。
省委书记是有安保级别的,虽然不像有些级别的官员出行,规定每隔多少米就得站一名警察,省委书记出行,清道并且一路保持畅通,是最起码的要求。问题是,市里进行这些部署需要时间,赵德良将安排打乱,部署的时间没有了,几台车出城,不仅无法一路畅通,而且被其他车辆阻断了。好在前面有开道车,后面的两辆考斯特,大家都知道坐的是大官,这三辆车的队形保持不错。
原计划,下午只安排两个点。赵德良这一改变,便剩出了时间,临时再加了两个点。点加了之后,时间又紧了,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仅仅只是蜻蜓点水地看一看,然后花二十分钟听取汇报,接着便赶往下一个点。直到晚上六点,才看完最后一个点,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市里,简单地吃过晚餐,大家都集中到市委会议室开会。
参加会议的是省市领导,唐小舟既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关键还要看领导是否需要他在场。通常这类会议,秘书在场的必要性不大,就算有什么需要记录,也有陆海麟在场。郑砚华将会议室旁边的一间办公室打开,让他在里面休息。他和郑砚华的秘书说好,会议一散就来叫他,然后关了门,躲在里面抓紧时间补充睡眠。
这也是肖斯言教他的。当领导的人,往往有一个特别的本事,抓住一切时间休息。而领导休息的时间,秘书却不一定能休息。所以,秘书工作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最好能够养成见缝插针的本事,利用领导开会或者其他时间,打个盹。秘书在领导面前,必须时刻保持精神百倍,如果领导见秘书困意如山,这个秘书的路,也就走到头了。
第四卷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 打了一个政治哑谜10
晚上的会开了两个小时,唐小舟美美地睡了一个半小时。
会议结束后,汽车将他们送到宾馆,唐小舟的房间,被安排在赵德良的对面。赵德良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和市里的相关领导谈话。第一个谈的,自然是郑砚华。被通知等待的,是姚营建。赵德良和郑砚华谈话的时候,姚营建就和唐小舟聊天。
整个晚上,赵德良接见了什么人,每个人谈了多长时间,只有唐小舟清楚。因为每一个人进去,唐小舟都要进去泡茶,并且将上一位留下的茶杯烟头之类清理一下,不留下残余的痕迹。赵德良自己不抽烟,一般人在他的房间里,自然也不敢抽烟。但并非没有例外,被赵德良允许当面抽烟,那是非同一般的待遇。今晚赵德良接见的人中,只有郑砚华抽了一支烟,其他人,显然只是喝茶,根本就没有抽烟待遇。
直到凌晨一点,赵德良的接见才结束。唐小舟随后进了赵德良的房间,先试了试空调的温度,再开始清理。
赵德良没有说话,而是开始脱衣服。唐小舟知道他要去洗澡,立即拿出内裤,递给他。待他进入卫生间后,唐小舟又清出睡衣,整整齐齐地摆在床上。赵德良洗完澡出来,一边穿睡衣,一边对他说,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去睡觉吧。明天早晨按时起床,我们去雷江。
唐小舟心里一动。雷江是他的家乡,以前作为省报记者,他无数次回雷江,倒也还算风光,可这一次毕竟不同,他是作为省委书记的秘书回雷江的。来闻州,赵德良并没有提前告知自己,现在却告诉他明天去雷江,说明赵德良对自己的态度正在改变?有很多次,他都想给黎兆平打个电话,谈一谈此事,希望听到他的分析,也有两次,他想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向郑砚华说出来,希望他能帮自己判断一下。这样的事,憋在心里,他会难受死。最终,他还是决定忍,他不想自己成为一个政坛祥林嫂,遇到一点事,便到处说。同时,他还暗暗告诫自己,以后遇到任何事,都一定要自己设法解决。人在官场,千万不能依仗拐棍,你根本就不知道那根拐棍是否靠得住,是否替你出馊主意或者在关键时刻出卖你。
第二天一早,唐小舟被闹钟叫醒,抓紧时间清理自己的物品。他的物品非常简单,仅仅只是一个小包,装了两套内衣和几条内裤外加一套运动服。好在现在才四月中旬,乍暖还寒,毛衣和外套不用换。在闻州换下来的内衣来不及洗,只能等到了雷江再想办法。雷江是他的家乡,妹夫在雷江市,交给他总该不是问题。
清理好衣物,他打开了门,原是想让赵德良明白,自己早已经起床。却不料郑砚华比他早得多,已经等在门口,见他的门开了,立即闪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