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姨婆在刘家场开了一个茶馆兼旅店,小的时候常常在那里赖着不走.我的少年时代的欢乐时光是在刘家场度过的.
刘家场是当今的四川省眉山市所辖青神县瑞峰镇场镇所在地,是典型的巴蜀农村小镇,地处岷江中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瑞峰镇境内拥有中岩寺、德云寺、报恩寺、汉岩墓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且中岩寺还是四川省AA级风景名胜区。
依山傍水的场镇,传说最早是刘姓氏族的人士在此开店置业,故此得名刘家场。那时的刘家场虽然热闹非凡,但毕竟不大,也就是临近乡村人日常农副产品交易和亲朋好友的走动,最热闹的时间不过还是中午的两、三个小时,忙碌一阵便又很快恢复了它安宁和平静。
自青神县城沿着“青乐”公路来刘家场,从徐祠堂坡坡下来就是依山而泊连接着的两块大水塘,人称“牡猪池”,传说这池里生长的红菱角还是苏东坡从他乡带回岳丈家中来播种于此的。穿过北街子再倒个拐又分成了两条小街,朝南向汉阳坝方向走的是正街,如逢赶场天,人来人往,拥挤不堪,往东则是河街,河街口子上一棵老榕树屹立岸边,一条石板小径弯弯曲曲通向江边,江面上船过帆往,甜美的歌声“一条大河波浪宽……”从心底里飘来,身临其境。当时有种俗语称:“穷青神、富汉阳,想方打条刘家场”,其实不然,场镇上住着的人说起来也算是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因为曾吃着国家供应的口粮,这那缺吃少穿的年代还是让人羡慕的。真正说来他们和农村人更相近,毕竟多来自于农村,且和农民有着亲密的关系,更没有大城市人常见的浮躁和虚假,还显得大度和纯朴。当然经商也让场镇上的人们长了点心计,但那是赚点蝇头小利所需的本事,无伤大雅。他们的内心是懂得知足常乐的,在利与义之间,他们比城里人更知道利害关系。
刘家场的场镇居民生活虽不算富足,但凭一份手艺,作点小买卖,再勤快点,吃喝也不愁。这可比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辛苦劳动的农民好多了,当然他们也想往大都市的繁华,不堪造就者有之、外出闯荡成功者有之,也有些能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但至多是镇里添几处新房而已。而左邻右舍议论归议论,个别人也难免生出一些妒嫉来,尚且他们中也有不少人还享受到了荣归者慷慨解囊的扶助。就是在这样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下,小镇一直守着一份安宁。
如今的刘家场,交通顺畅,青神至乐山市区的公路与青神县城至汉阳小三峡的公路夹岷江河由北向南纵贯而过,不时还游轮沿江而至。 刘家场有着古老的文化旅游传统,每年农历五月十五举办“龙舟会”,每逢佳节盛会,还有文艺节目演出.
刘家场的父老乡亲以古中岩为依托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丰富了游客的住宿环境和丰富的饮食文化。 我心中的刘家场既像小家碧玉,活泼可爱,温柔动人;小镇更像我生长在这场镇上的老姨婆 ,年已古稀,慈祥满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