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004|评论: 36

“川剧窝子”潼南县的川剧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6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川剧艺术家周世禄先生

周世禄先生 汉族,1919年生,1971年含冤去世,1979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an(  
  重庆潼南县小渡区人,川剧文武小生行,著名表演艺术家。五十年代文艺八级演员。原贵陽市政協委员。
d.$VsGs$  
自幼酷爱川剧、12岁选入《潼南清文艺术剧部》科斑出生,练功刻苦、拫基扎实、得到真传、是该剧社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出科后在川东一帶挑大梁、展露头角小有名气,30年代在成都、重庆走红。解放后1950年应贵州省文化厅负责人的邀请迁居贵陽加入黔鋒川剧团(贵陽市川剧团前身)担任主要演员、导演等。
x@*G  
他的表演风格正宗,善于运用程式,而又不为程式束缚,能对人物恰如其分的刻画塑造。他扮演的人物虽同行而不雷同,一个就是一个,如裴生与陈三 都是文小生,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格特征,在周世禄的表演下判若两人。吕布与铁木尔都是武生、一个刚愎自傲、一个沉着果断有章,周世禄都演得分寸适度。《酒楼晒衣》中的陈商和《打红台》的肖方均是被批判的人物,周世禄则演出了陈商的情迷,肖方的奸限截然不同。他还演过许多小花臉戏,《审头刺汤》的汤勤,《胡涟闹釵》的胡涟......。
ew) </3"*  
   周世禄有一副好嗓子,音色明亮、音域宽广,尤以唱高腔得心自如,特别是讲究演唱的语言化、让人听來、他既是在唱却又象诉说、吐字清楚、韵味十足。
 V3 
   周世禄在贵陽导演了不少的戏,得意之作有:《红梅阁》、《白蛇传》、《封三娘》、《夫妻桥》、《赵氏孤儿》、《治中山》、《无双传》、《抓壮丁》等。《雷峰塔》是他编导的力作、却在十年浩劫中遭到批斗、游街百余场並解职除名下放农村。
@"^r$~=B  
   周世禄含着一腔悲怨,于1971年离开人世、享年五十二岁。
q&#B p*ZF7  
   他是一位有影响的川剧艺术家,其生平简介被收入《川剧词典》、《贵州戏曲大观》等典籍。    
 
此文系周世禄之親弟周世诚(力亚)根据《贵州戏曲大观》周世禄一文中增写而成。2006年5月10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2-2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些好人呀!

[em07]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名伶唐彬如

唐彬如(1887—1967),字继鉴,县米心乡人。川剧名伶。 pQKa6nv[  
  光绪二十一年(1895),彬如8岁,父唐常吉病死,3个哥哥外出帮工,3个妹妹两个给人当童养媳,母刘氏终年辛劳,难济家人温饱。11岁时,唐为地主佣工放牛。
X\3crp8k  
  唐彬如从小爱看戏,记唱词,比动作,很早就显露出有爱好川剧的秉赋。其家离米心场近,常偷闲上街看戏,虽屡遭打骂、扣饭,却兴趣不减。
7c:'+/4)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彬如12岁,外出寻师学戏。
o4,iS]E5  
  宣统三年(1911年),唐所入戏班在广汉县演出,因营业清淡解散。适逢该县哥老会首领侯橘园组织汉州保路同志会,彬如遂加入。辛亥革命爆发后,唐由保路同志会转入保路同志军。1912年7月,随尹昌衡“征藏军”入藏,并加入尹任总舵把子的哥老会组织——“大汉公”。尹酷爱川剧,宿营后,军营里常演出川剧,这又给彬如以切磋技艺的机会。
e> ))yY  
  民国2年底,彬如随尹部返川旋即离队,仍过唱戏生涯,先后搭过几个戏班,到各县演出10余年,吸取了川剧各派名家的特长。他先后拜过张海山等为师,对老师尊敬、体贴,深得老师喜爱和悉心教导,因而他的戏路宽广,成名后有“通天教主”之称。
n_{mXOS3  
  他根据自己身材、长相和嗓音等特点,专攻“花脸”,念、做、唱、打,都有独到之处。民国16—22年,先后在重庆“章华戏园”和成都“新又新”舞台演出,无论饰演黑、白净角,都能叫座。他扮演《将相和》中的廉颇,《醉打》中的鲁智深,《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开井田》中的商鞅,《苏秦傲考》中的苏秦,都栩栩如生。如扮演《醉打》中的鲁智深,酒醉后肠翻腹涌,酒气熏人,神情酷肖。唐彬如尤其善演曹操,有“活曹操”之誉。如演《火烧濮阳》中的曹操,在火浪中翻滚,形态狼狈,而所背竹笠随身转动自如,却又工夫独到;演《审吉平》中的曹操,眼珠盘旋溜转闪烁如电,肺腑深沉,令人莫测。
}]FXPJ G  
  唐彬身材魁梧,胆识过人,且疾恶如仇。民国34年,戏班在遂宁县一边远场镇演出,当地恶棍欲欺侮女艺徒秀华,唐挺身卫护,秀华得免凌辱。
kS)G=">S  
  民国38年秋,社会动乱,戏班解散。唐彬如息业归乡 ,但仍坚持练功、练戏。
VPSwd(  
  1950年夏,唐彬如携妻带子重返艺坛。到重庆市川剧院后,常与川剧著名演员张德成、贾培之、周慕莲、吴小雷等切磋技艺,教授学员,有时也登台演出。在教戏演戏之余,还与院长张德成等进行川剧优秀传统剧目的改革、编写和整理工作。唐彬如编导的川剧《五柳园》,曾荣获文化部奖金,并多次为外宾演出,受到高度赞扬。
41/8)Rs  
  1952年,唐彬如已70岁,尚去北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他饰演《木马驿》中的刺客冲霄志,侠义气度逼真,唱做俱佳,被评为一等净角。《人民画报》刊出其大副剧照。在宴会上,唐彬如受到周恩来等祝酒的殊荣。
fo6,% Uy  
  1965年,唐彬如退休回乡,定居潼南城关镇,仍主动参加县各界人士学委会的学习。县川剧团有时在业务上向他求教,他也一一地耐心解答。
a'j-3?/b  
  “文化大革命”中,唐彬如珍藏多年的80余册川剧脚本被红卫兵抄搜散失。
fu) v h{  
  唐彬如毕生致力于戏曲表演艺术,对川剧贡献甚大,至今犹为人乐道。
sxz@'is&  
  1968年12月31日,逝世于潼南,葬于新建乡(现潼南县四方乡)江石岭。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淑梅,现为国家一级演员,绵阳市政协常委,四川剧协会员、绵阳市剧协副主席。

蒋淑梅,女,生于1965年6月21日,重庆潼南县人。1980年参加工作,在潼南县川剧团从事川剧表演艺术,主工青衣、闺门旦;1987年调入遂宁市川剧团;1994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绵阳市川剧团任演员、副团长;2000年12月任绵阳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在遂宁市川剧团工作时,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称号,被选为遂宁市人大代表。现为国家一级演员,绵阳市政协常委,四川剧协会员、绵阳市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15届梅花奖得主,荣获四川省“十佳”演员、四川省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绵阳市拔尖人才、绵阳市首届“十大女杰”之一等称号。

发表于 2007-2-2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名家含冤辞世,

   网上戏迷莫不缅怀!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淑梅,现为国家一级演员,绵阳市政协常委,四川剧协会员、绵阳市剧协副主席。

蒋淑梅,女,生于1965年6月21日,重庆潼南县人。1980年参加工作,在潼南县川剧团从事川剧表演艺术,主工青衣、闺门旦;1987年调入遂宁市川剧团;1994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绵阳市川剧团任演员、副团长;2000年12月任绵阳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在遂宁市川剧团工作时,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称号,被选为遂宁市人大代表。现为国家一级演员,绵阳市政协常委,四川剧协会员、绵阳市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15届梅花奖得主,荣获四川省“十佳”演员、四川省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绵阳市拔尖人才、绵阳市首届“十大女杰”之一等称号。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廖静秋,女。川剧女演员。重庆潼南人。艺名桂蕊。七岁学川剧。九岁登台。工花旦。曾在成都等地演出。廖静秋是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上世纪40年代声名鹊起的川剧著名女旦,因唱高腔曲牌〔清水令〕韵味醇厚,腔法细腻多变,故有“廖清水”之称,擅演剧目有《梁红玉》、《昭君出塞》、《思凡》等。  

   1956年,廖静秋患癌症,找巴金在上海请专家看过病。为保留她的艺术精品《杜十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巴老与李劼人、沙汀等,联名提案把《杜十娘》赶快拍成电影。李劼人提议:“我们三人联名给夏衍写封信,让给她拍一部《杜十娘》的舞台电影好不好。”李劼人从来痛快,说我来执笔,大家凑一封信。拟信中,巴金说:“现代科学固然不能挽救她的生命、减轻她的痛苦,但可以保留她的艺术。”李劼人马上说,讲得好!把这句话写进了信里。三人的呼吁见了效果。《杜十娘》在京开拍。当时,川戏界对此很为感动。廖临去京前专门拜访了沙汀。他向她详细分析了杜十娘的性格,请她尊重北影厂的意见。廖静秋每天靠自己注射吗啡针顶住癌症疼痛,坚持拍戏。拍“投江”时,从两三米高的假船上一遍一遍地跳下来。沙老不断来信慰问廖静秋的病情,问拍摄进度,很赞佩她。廖静秋拍完电影《杜十娘》后不久逝世,巴老为此写了散文《廖静秋同志》,称赞廖静秋“不愿意白活”,“不愿意把她有的那一点发光的东西带进坟墓里,即使花了那么多痛苦的代价,她也要多留一点东西给中国人民。” “现代科学不仅保留了她的艺术,而且还保留了她那颗热爱艺术、热爱人民的心。” 《廖静秋同志》是一篇动情之作。著名川剧演员廖静秋身患绝症,明知必死而坚持为人民演出、为艺术尽瘁的高尚品德,显然深深打动了作者。他把她的表现视为“奇迹”,把她尊为艺术家的一个“美丽的榜样”。

发表于 2007-2-27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还很多。。。。。。

陈铁板、、赵雅芬、徐佩德等等,虽然不是很出名,但还是有点名。呵呵!

发表于 2007-3-1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

发表于 2007-3-2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家乡的名人还不少呢....

发表于 2007-3-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丑角李笑呆,可惜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发表于 2007-3-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徐云中1在2007-3-6 9:41:00的发言:
《重庆戏曲志》中还有几位潼南川剧人的介绍,我有时间将把他们的资料放上来!

    期待上传!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素兰(1877-1926)字清泉。三庆会发起人之一。杨素兰出生于重庆潼南一户小商人家。幼时喜欢歌舞,凡有戏班演出,必背着家人前去观看。后因父母双亡,无人抚养,被 人卖与某乡班学戏,取艺名海棠。光绪十九年(1893)杨离开乡班来到成都,经人引荐,拜名旦黄金凤为师,遂更名素兰。自此,杨在名师指导下,刻苦学习,认真领悟,艺术有了显著长进。光绪廿八年杨素兰集资创建了宴乐班,由于他为人慷慨、待人宽厚,戏班中汇集了萧楷臣等不少名角,致使这个以唱高腔为主的戏班,名声大震。

    杨本人表演技艺高超,除主工青衣、正旦外,还兼演其它旦行。他表演细腻,唱腔清脆,极富 感情。扮演中年妇女,仪态端庄,声形俱佳。其拿手好戏有《郗氏醋》《三击掌》《杀狗惊妻》《武家坡》《长生殿》《金钗钿》《风筝误》《离燕哀》等。

    杨素兰不但技艺高、艺德好,且锐意戏曲改革。辛亥革命后,他和康子林、唐广体等人发起,筹组三庆会。从人力物国诸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致使三庆会很快得以建立。杨素兰也被推选为首任会长。三庆会的建立,首次将昆高胡弹灯五腔溶为一体,对川剧艺术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素兰一生重义轻财,富有爱国热情,为支持辛亥秋四川保路运动,将一生积蓄的80亩田产,全部献给了“保路同志会”。民国十五年(1926)病死成都,时年48岁。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戏曲志》中还有几位潼南川剧人的介绍,我有时间将把他们的资料放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潼南是著名的“川剧窝子”,这里走出过一代川剧宗师匡文宇、“活曹操”唐彬如,名旦廖静秋、杨素兰,以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蒋淑梅等一批享誉四川、重庆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潼南县川剧团因排演现代川剧《杨闇公》、优秀传统剧《焚香记》而誉满巴蜀,被中央文化部誉为受农民欢迎的“担担剧团”,受到通报表彰。”

     ——张渝扬《金声玉韵庆重阳———潼南川剧俱乐部重阳川剧演唱会侧记》

ctj

发表于 2007-7-1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7-7-16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李文杰老先生~!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7-18 09:09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7-12-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上初中在射洪金华镇天上宫戏园里看过潼南川剧团演出,记得第一次看到女须生演出很受欢迎,今日才知潼南是个川剧戏窝子,不知如今潼南可有像五十年前的川剧团?

发表于 2007-12-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ou1226在2007-12-1 14:36:00的发言:
1956年上初中在射洪金华镇天上宫戏园里看过潼南川剧团演出,记得第一次看到女须生演出很受欢迎,今日才知潼南是个川剧戏窝子,不知如今潼南可有像五十年前的川剧团?

很遗憾,今年终于拖不住了!

命运大家都应该猜到。。。。。。

现在的“潼南川剧团”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呢玩友到是经常在打!

呵呵!非物!非物?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